韋寶勇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都安瑤族自治縣人民醫(yī)院,廣西 河池 530700)
在對患者進行臨床麻醉、神經阻滯或者術后鎮(zhèn)痛過程,羅哌卡因具有非常顯著的效果,對骶管阻滯、蛛網膜下腔的阻滯、硬膜外阻滯以及周圍神經阻滯中均能夠對羅哌卡因進行使用,但是其神經毒性以及心臟毒性的副作用較低,同時對運動神經的阻滯效果較弱[1-2]。目前隨著我國醫(yī)學界中對羅哌卡因在臨床應用的研究不斷深入,對羅哌卡因的使用也越來越廣泛,本文中對羅哌卡因在臨床麻醉、神經阻滯以及手術后鎮(zhèn)痛的應用進展進行研究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羅哌卡因的分布率為141,pKa為8.1,對羅哌卡因使用的注射部位、用藥途徑以及劑量均由患者的血漿濃度進行決定,羅哌卡因的游離血漿清除率為8L/min,總血漿清除率為440mL/min,穩(wěn)態(tài)分布容積為47L,腎清除率為1mL/min,終末半衰期1.8h,在經肝臟中間的代謝率為0.4,同時在血漿中主要是與α1-酸糖蛋白進行結合,其非蛋白結合率在6%左右,在對患者進行硬膜外連續(xù)注射中,能夠發(fā)現(xiàn)手術后的α1-酸糖蛋白濃度增加與羅哌卡因在總血漿中的濃度增加有一定的關聯(lián),總血漿濃度的變化明顯大于未結合濃度的變化,羅哌卡因在人體主要通過芳香羥基化而進行充分的代謝,能夠通過尿液將86%以上的劑量排出[3-4]。
在臨床上所使用的局部麻醉藥物的理化特征均是脂溶性與體內蛋白的結合率,其中還包括了pKa值,其中布比卡因以及羅哌卡因均屬于酰胺類的局部麻醉藥物,兩者之間的蛋白結合率以及pKa值比較類似,但是布比卡因的脂溶性相對而言較高,表示麻醉效果可能優(yōu)于羅哌卡因[5]。
羅哌卡因在臨床醫(yī)學中屬于第一和純左旋體長效酰胺類局部麻醉藥物,在人體中通過對鈉離子流入神經纖維細胞膜的過程進行阻斷,有效、可逆性地阻滯鈉離子對神經纖維的沖動傳導,對人體具有鎮(zhèn)痛、麻醉的雙重效果,根據(jù)使用劑量的不同具有不同的效果,小劑量具有鎮(zhèn)痛的效果同時對局部的非進行性神經進行阻滯;大劑量具有外科麻醉效果,同時在使用腎上腺素的同時不會對羅哌卡因的持續(xù)時間以及阻滯強度造成影響[6]。
對患者通過硬膜外注射羅哌卡因后,患者會出現(xiàn)惡心、焦慮、心動過緩以及低血壓等,當患者的血液藥物濃度過高時,其心血管系統(tǒng)以及中樞神經系統(tǒng)會出現(xiàn)毒性反應,患者在臨床上表現(xiàn)為興奮以及抑制的雙相性,同時患者出現(xiàn)的癥狀常在心血管系統(tǒng)出現(xiàn)毒性作用之前出現(xiàn),同時羅哌卡因極少引發(fā)患者出現(xiàn)變態(tài)反應、特異反應以及高敏反應等,在對患者運用羅哌卡因之前,應當在設備、人員完善的基礎上進行,同時對其基本的藥理作用要了解清楚,在對合并嚴重疾病以及老年患者的使用之前,將患者的狀況最大程度地改善,同時對使用的藥物劑量進行適當?shù)恼{整,對嚴重肝病患者需要慎用[7-8]。
臨床上與布比卡因的實際效果相比較,發(fā)現(xiàn)均使用含量為0.25%的布比卡因以及羅哌卡因,在進行人體臂叢神經的阻滯麻醉中顯示,兩種麻醉藥物的效果比較相似,但是在相關的臨床研究中發(fā)現(xiàn),布比卡因麻醉效果的起效時間明顯長于羅哌卡因,同時布比卡因所使用劑量顯著高于羅哌卡因,因此能夠表示在對人體神經阻滯麻醉中,羅哌卡因的實際效果更佳。
臨床上進行腹股溝疝修補手術以及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中使用羅哌卡因對局部進行浸潤,具有非常好的鎮(zhèn)痛、麻醉效果,同時在進行上述兩種手術的1周后,對患者的手術后鎮(zhèn)痛中,對患者局部注射一定劑量的羅哌卡因有顯著的實際效果。
在對小兒進行手術之后的骶管鎮(zhèn)痛中,具有較好的效果,在小兒進行腹股溝疝修補手術之前對其注射含量為0.25%、0.5%的羅哌卡因,其手術后的鎮(zhèn)痛效果分別為160~340min以及350~1550min,同時患者在注射期間未出現(xiàn)任何不良反應,表示在小兒手術的鎮(zhèn)痛中,使用羅哌卡因具有顯著的效果,安全性較高,在手術后期患兒的下肢運動功能恢復情況較好,同時其運動神經阻滯也會快速消失[9]。
在對成人硬膜外阻滯麻醉以及鎮(zhèn)痛,其中對腰部硬膜外麻醉中使用含量分別為0.5%、0.75%以及1%的羅哌卡因能夠為患者創(chuàng)造出更好的條件,在手術完成后具有較長時間的鎮(zhèn)痛效果,對羅哌卡因使用的濃度加大能夠有效增強對患者運動組織的阻滯效果,縮短麻醉起效時間,對其同等濃度的布比卡因的麻醉效果對比中,在感覺阻滯以及作用時間方面無明顯差異,在對運動阻滯的作用效果方面,羅哌卡因較弱,但是對運動神經阻滯的持續(xù)時間更長[10]。
在產婦進行剖宮產的過程中,對其通過蛛網膜下腔阻滯應用羅哌卡因,產婦的神經阻滯程度以及運動神經阻滯時間都呈現(xiàn)出于劑量較為優(yōu)異的相關性特征,患者的ED95值為27.2、ED50值為16mg,將布比卡因與羅哌卡因的蛛網膜下腔阻滯麻醉效果進行對比發(fā)現(xiàn),在對患者的會陰部、下腹部的使用中,羅哌卡因具有更加顯著的效果,同時注射方式最佳的為8mL含量為0.2%的羅哌卡因,注射速率為10mL/s,在分娩鎮(zhèn)痛中進行硬膜外分娩鎮(zhèn)痛,對產婦使用羅哌卡因能夠明顯提高其自然分娩的幾率,降低機械助產的幾率,同時對新生兒的評分明顯更高[11-12]。
羅哌卡因以及布比卡因注射后都能夠到達人體的中樞神經中,同時其毒性閾值的血漿濃度平均為0.6mg/L以及0.3mg/L,在對患者注射70~200mg的羅哌卡因后,患者未出現(xiàn)心臟毒性的情況,同時有相關的研究顯示,在對成人患者以14.5mg/h的速率進行注射之后,其血漿中藥物的濃度會在初期快速提高,在注射70h后,會逐步降低,通過檢查發(fā)現(xiàn)患者血漿的藥物濃度最高值明顯低于中毒的閾值,為(0.089±0.041)mg/mL,說明臨床上對羅哌卡因的長期使用具有非常高的安全性[13-14]。
目前在臨床上所使用的較為優(yōu)異局部麻醉藥物都具有完善的運動阻滯以及阻滯時間比較長,同時對人體的感覺神經阻滯起效較快,在臨床上,布比卡因是一種具有長效的局部麻醉藥物,在骨科、產科等各個科室的臨床麻醉中被廣泛運用,而羅哌卡因作為布比卡因的異構體在理論上以及對動物的實驗中表明其毒性較低,但是目前的麻醉中小劑量使用麻醉藥物的觀點被逐漸普及,使得局部麻醉藥物毒性的出現(xiàn)率大大降低,同時不同患者之間出現(xiàn)的個體差異需要、對其持續(xù)的使用以及大劑量的使用過程中,羅哌卡因的優(yōu)越性就非常重要[15-16]。在醫(yī)學界中有較多的臨床研究表示,羅哌卡因的麻醉效果非常優(yōu)異,能夠滿足臨床上各種不同的手術要求,同時羅哌卡因具有較低脂溶性,對人體的運動神經阻滯強度相對較低,相應的患者在手術完成之后,自身的活動情況能夠更快地恢復,使得患者能夠盡早下床活動,明顯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降低患者的經濟費用,在門診患者以及產科產婦中的使
用具有非常大的優(yōu)勢[17-19]。
綜上所述,在臨床上對局部麻醉藥物的使用中,羅哌卡因具有非常明顯的實際效果,對運動神經能夠進行分離,同時所出現(xiàn)的神經毒性以及心臟毒性明顯低于布比卡因,安全性更高,在臨床上的使用非常廣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