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旺
摘要:本科民辦高校人才培養(yǎng)工程擔負著為國家輸送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重任,全面提高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質量是本科民辦高校長期以來努力和改革的方向。針對本科民辦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質量評價的現(xiàn)狀和所面臨的問題,提出基于AHP模型的民辦高校人才培養(yǎng)質量評價體系,并分析了各指標間的相對權重。研究表明:人才培養(yǎng)質量評價一級指標中,實踐能力權重最大為:0.7766。在二級指標中,專業(yè)技術知識、社會適應能力和職業(yè)道德分別為:0.7838,0.5512,0.5183。
Abstract: The personnel training project of undergraduate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ers the heavy responsibility of transferring high-quality applied talents. It is the long-term endeavor and reform direction for private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raise the quality of applied talents comprehensively. Aiming at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quality evaluation of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in undergraduate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n evaluation system based on AHP model and analyzes the relative weights among the indicators.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among the first-level indicators of quality evaluation of talent cultivation, the maximum of practical ability is 0.7766. In the secondary indicators,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knowledge, social adaptability and professional ethics are 0.7838,0.5512,0.5183.
關鍵詞:本科民辦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AHP模型
Key words: private undergraduate university;application type personnel training;the AHP model
中圖分類號:G648.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8)07-0166-03
0 引言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是提高國民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的根本途徑。中國未來的發(fā)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靠人才。而民辦本科院校擔負著為國家輸送應用型人才的重任,對于如何提高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必須不斷地深化教育改革。但是,人才培養(yǎng)本身即是一項細致又宏偉的工程,又是一項難以準確測評其質量的復雜工程?!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綱要(2010-2020年)》將民辦教育定位“為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重要增長點和促進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而人才質量評價是對辦學主體在教育教學質量方面的科學定位[1]。因此,厘清人才培養(yǎng)質量各指標間相對權重,有助于分清人才培養(yǎng)質量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隨著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斷升級,對于人才培養(yǎng)質量評價方法的研究越來越多,在特定時期、特定領域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國外早在上個世紀末就展開了人才培養(yǎng)質量評價問題的研究,具有代表性的有L.J.Cronbach[2]、Holdway[3]、John Brennan[4]等,國外研究的重心主要集中在衡量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標準、評價體系及教學工作質量等方面。他們建議應該從多維度、多方面利用多學科交叉的優(yōu)勢建立既滿足定性分析又滿足定量分析的人才培養(yǎng)質量評價體系,可以適當從利益相關者、師資力量和高?;A設施等角度綜合考核。國內(nèi)相關研究主要是針對科研型公辦院校人才培養(yǎng)質量評價體系進行分析。具有代表性的有:徐安興[5]、吳崇恕[6]、李忠華[7]、任麗君[8]、姜嵐[9],邵文紅[10]、廖春華[11]等,他們探索了如何健全我國高校人才培養(yǎng)質量評價體系以及評價指標是如何被確立的,并利用一些定性分析方法對人才培養(yǎng)質量有一定的評價案例,對民辦高校人才培養(yǎng)模式和本科人才培養(yǎng)質量體系構建和監(jiān)控體系均有所研究。
通過對國內(nèi)外相關文獻進行梳理,不難發(fā)現(xiàn)對應用型本科民辦高校人才培養(yǎng)質量評價的研究寥寥無幾,尤其是研究方法上仍然采用傳統(tǒng)定性分析法。然而,從應用型本科民辦高校視角,建立一套具有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特點的人才培養(yǎng)質量評價體系勢在必得。AHP模型是通過對所研究目標進行量化考核,通過各指標間的相對權重大小篩選主要衡量指標。
1 基于AHP模型的高校人才培養(yǎng)質量評價體系構建
層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簡稱AHP)是一種具有主觀性的決策方法,通過確定指標的權重把遞階層次結構模型分為目標層、指標層和維度層。它具有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特點,在建立遞階層次結構模型基礎上,將目標層遞分解成若干個子目標,其優(yōu)點是能夠對一些模糊的和難以定量分析的問題進行科學的評價。通過對比相關因素的重要性,構造各層比較判斷矩陣,指標矩陣構造采用Saaty等提出的1-9尺度原則。“1”表示兩者影響相同;“3”表示兩者影響稍強;“5”表示兩者影響強;“7”表示兩者影響明顯強;“9”表示兩者影響絕對強;“2、4、6、8”兩者影響強度在上級兩者影響強度等級之間;“1,1/2,…,1/9”表示兩者影響是與前兩者相反,具體概念和流程參考趙保華[12]、石華敏[13]、程慧平[14]的研究。endprint
根據(jù)以上公式,運用MATLAB工具計算各個指標權重及判斷指標是否通過一致性檢驗。本文判斷矩陣的數(shù)據(jù)采用專家討論方式獲得,專家組成員在保證2/3專家之外,可以適當增加民辦高校一些學生。通過專家討論獲取同級指標兩兩之間的相對影響大小,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整理,最終得出各自相對應的判斷矩陣。
通過以上運算可得,高校人才培養(yǎng)質量評價體系一級指標中知識儲備、實踐能力、思想品德的權重分別為:0.1530、0.7766、0.0704,其中實踐能力所占比重最大,屬于主要影響因素;二級指標知識儲備中基礎學科知識、專業(yè)技術知識、相關學科知識權重分別為:0.1349、0.7838、0.0813,其中專業(yè)技術知識所占比重最大,屬于二級指標中的主要影響因素;二級指標實踐能力中理論應用能力、管理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社會適應能力權重分別為:0.2990、0.0616、0.0882、0.5512,其中社會適應能力所占比重最大,屬于二級指標中的主要影響因素;二級指標思想品德中個人修養(yǎng)、基本道德、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權重分別為:0.0989、0.0989、0.2838、0.5183,其中職業(yè)道德所占比重最大,屬于二級指標中主要影響因素。
2 案例分析
在建立人才培養(yǎng)質量評價體系后,以河南ZZGS學院為例,對所建模型進行案例分析。選取一名應用型本科民辦高校具有代表性的學生參與測評,分析被評價學生的培養(yǎng)質量情況。根據(jù)評分標準,由小組中的5名從事高等教育研究的專家對被評價學生進行評價,評分標準規(guī)定“小于60分為不及格,60-70分為合格,70-80分為中等,80-90分為良好,大于等于90分為優(yōu)秀”,評分標準等于號包含大于號中。對該學生的各項指標評分如表6所示。
通過所建評價模型對被評價者的身心素質進行了科學地評價,評價結果為:
“知識儲備”76.9分,為中等;“實踐能力”80.2分,為良好;“思想品德”86.1分,為良好;“高校人才培養(yǎng)質量”80.0分,為良好。從求權重的結果來看,三者之間的關系是:實踐能力>知識儲備>思想品德,結合該生的評價結果分析要想成為一個合格的應用型人才必須在社會能力和知識儲備上多下工夫,思想品德的影響相對較小。針對該被評價學生,在今后的培養(yǎng)方面應該把側重點放到知識儲備上,只有積累更多的知識才能增強個人實踐能力和提升個人思想品德。專業(yè)技術知識又是影響知識儲備的主要影響因素,因此知識儲備是主要矛盾所在,而專業(yè)技術知識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應該被學生和高校重視起來。通過一個簡單的例子驗證了模型的可行性,針對應用型本科民辦院校應該把日常教學重點放在實踐能力和知識儲備上。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也是本科民辦高校健康發(fā)展的核心競爭力,做好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的每一步,才能源源不斷地為國家輸送更多的人才。
3 總結
針對民辦本科高校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質量評價為對象,提出基于AHP模型的民辦高校人才培養(yǎng)質量評價體系,并以河南ZZGS學院為例進行了驗證分析,得出以下結論:
通過建立基于AHP的高校人才培養(yǎng)質量評價模型,把人才培養(yǎng)質量評價指標分成3個一級指標:知識儲備、實踐能力和思想品德;11個二級指標:基礎學科知識、專業(yè)技術知識、相關科學知識、理論應用能力、管理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社會適應能力、個人修養(yǎng)、基本道德、社會公德和職業(yè)道德。求得一級指標、二級指標中權重最大的因素分別為:實踐能力、專業(yè)技術知識、社會適應能力、職業(yè)道德,權重越大說明該指標相對于來說比其他指標重要些。選取河南省ZZGS學院一名具有代表性的學生參與測評,通過專家打分的方式求得該生各個指標的平均值。案例結果顯示:該生人才質量培養(yǎng)為80.0分,為良好。知識儲備76.9分,為中等;實踐能力80.2分,為良好;思想品德86.1分,為良好。該生知識儲備比較欠缺,在以后自己學習或在高校學校多這方面的能力。通過對應用型本科民辦高校人才培養(yǎng)的影響因素各指標權重進行定量分析,可以構建一套完整的評價體系。通過人才培養(yǎng)質量評價分析,以期為我國民辦高校建設高質量的教學體系,培養(yǎng)高素質復合型應用型人才提供參考意見,為高校教學改革提供方向。
參考文獻:
[1]顧明遠.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解讀[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2]舒雅靜.完善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養(yǎng)質量監(jiān)控與評價體系的研究[D].哈爾濱理工大學,2016.
[3]Holdway J. Lori Friesen. The Beginning Teacher's Handbook for Elementary School [J].Canadiansocietyforthestudyofeducation,2009,32(2): 384-392.
[4]Brennan J, Naidoo R.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achievement (and/or prevention) of equity and social justice[J]. Higher Education, 2008, 56(3):287-302.
[5]徐安興.構建大學人才培養(yǎng)質量評價體系[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6(5):72-74.
[6]吳崇恕,殷進平.高校發(fā)展與人才質量[J].高等教育研究,2001(4):53-54.
[7]李忠華.淺論示范性高職院校的管理創(chuàng)新[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08(20):22-24.
[8]任麗君.民辦高職院校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職教論壇,2016(22):47-51.
[9]姜嵐.就業(yè)能力視閾下高校人才培養(yǎng)質量監(jiān)控體系的變革[J].高教探索,2015(12):33-36.
[10]邵文紅.關于高職院校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思考[J].教育發(fā)展研究,2013(3):69-72.
[11]廖春華,馬驍,李永強.本科人才培養(yǎng)質量標準研制路徑探析——基于PDCA循環(huán)理論的視角[J].教育發(fā)展研究,2014(21):23-29.
[12]趙保華.層次分析法和神經(jīng)網(wǎng)絡的信息系統(tǒng)風險評估[J].微電子學與計算機,2015(10):163-166.
[13]石華敏.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養(yǎng)質量評價體系的構建研究[D].哈爾濱理工大學,2013.
[14]程慧平,程玉清.用戶體驗視角下的個人云存儲服務質量評價研究[J].情報科學,2017,35(09):12-1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