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
當前,不少大學生在上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思政課”)時,不認真聽講,玩手機、睡大覺。作為一名思政課教師,李海濤一直致力于改善這種狀況,讓思政課“炫”起來,增強課堂吸引力和學生獲得感。
把手機用起來?!笆澜缟献钸b遠的距離,是我和你在一起,你卻在低頭看手機”。李海濤通過使用“雨課堂”軟件,把手機應用到教學中。跟隨李海濤進入課堂你會看到以下景象:他打開課件,進入雨課堂,點開二維碼,對學生們說:“掃碼上課了。”學生紛紛拿出手機掃碼簽到,查看他提前推送的討論話題。一進入討論環(huán)節(jié),學生又拿出自己的手機,熱烈發(fā)言,爭先恐后,大屏幕上實時出現(xiàn)大家的“彈幕發(fā)言”……
讓內容“熱”起來。李海濤用大家關心的熱點事件切入課程,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這樣一來,學生在分析問題的過程中學到了知識,在老師引導中逐步解疑釋惑,有助于學生鍛煉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使課堂“翻”過來。思政課有很多內容是老師從小學講到大學的,大多數(shù)老師都是泛泛地講,對大學生來說,這樣的課程屬于“炒冷飯”,課程缺乏新鮮性,抓不到學生的興趣點就難以產生實效。而李海濤把課堂完全“翻轉”過來。例如,在講授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程時,他將復旦大學高圉希教授等人講授的慕課帶進課堂。讓同學們在線學習并完成作業(yè),根據(jù)學生學習時長和完成效果,給他們頒發(fā)合格證書。對于學生在學習視頻的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問題、感興趣的話題,李海濤則會在課堂上針對這些問題的話題進行深入交流,有針對性地講授知識點。這樣一來,課堂完全“翻轉”過來,教學過程變成了教師和學生相互交流學習、“吸收內化”的過程。
手段多起來更是李海濤努力嘗試的。李海濤采用了演講、辯論、微話劇、微電影等多種方式來配合課堂教學。例如,在講解中國精神時,他給學生布置了一個有趣的課題:以林俊德院士的事跡為劇本,通過話劇的形式展現(xiàn)這位科學家的精神。當同學們表演到林俊德拒絕手術、不肯浪費一分一秒、為國家整理資料時,大家被深深地感動了。當旁白深情說出“中國精神在林俊德院士生命最后的沖鋒里”時,現(xiàn)場同學全體起立,表達肅然起敬之情!
李海濤在思政課教學方面的嘗試和探索,得到了學校和同事的支持和鼓勵。在學校、學院和相關職能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李海濤表示,將不斷努力,在探索思政課教學新模式的道路上奮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