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秀霞
習近平總書記用“四有”的標準定義了“好老師”,對師德提出了明確要求,這也是張梓楊一直在追求的目標。作為一名思政課教師,她一直在探索如何把生硬的理論變成熱氣騰騰的育人盛宴。在她看來,首先就是要有扎實的理論功底,要把深刻理解馬克思主義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的精髓作為功底,并結合生動的歷史史實和鮮活的現實案例來閘釋馬克思主義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
“思政課需要以理服人,不僅需要講道理,更在于能夠講懂道理,使這些道理能夠真正讓大學生入腦、入心,最終達到思政課教學內化于心的效果”,張梓楊在談到思政課教學時講道。為了講好教學重點和難點,她著重加強相關問題的學術研究,閱讀與此相關的學術著作,搜集、研讀、使用一手文獻資料,以提升自己的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修養(yǎng)。在備課過程中,為了優(yōu)化教學設計,她堅持將學術理論與教材內容相結合,實現教材體系向教學內容的轉化。在講課過程中,她利用通俗易懂、接地氣的語言將重難點講透,著重運用啟發(fā)式、討論式的教學方法來提升理論的魅力和說服力。
此外,張梓楊善于把握時機引導學生關注國家時事政治,及時追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新實踐,關注現實生活中的熱點事件,讓學生緊跟時代步伐。在具體教學中,她堅持每節(jié)課以“5+5”的模式開場,即用5分鐘時問以圖片新聞的形式向學生分享這一周的國內國際要聞,再用5分鐘時問與學生相互交流觀點與收獲,以學生談感受為主,教師加以引導升華。通過新聞要聞社會事件,從小切口引出大主題,她讓學生了解最新時事,把握國情、世情發(fā)展方向。比如,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剛剛結束時,她立即將其引入課堂,第一時間讓學生聆聽習近平總書記的主旨講話,讓學生速記下自己認為習總書記最精彩的五句話,學習最新的中國聲音,了解全球治理的中國方案。
在講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發(fā)展歷程時,張梓楊堅持以理服人、以情動人。以理服人,就是用恰當的案例、權威的數據、名人的注釋來支撐論點,一步一步地推導,環(huán)環(huán)相扣,客觀論證,直達真理的殿堂;以情動人,就是用大道理背后的真情往事、動人事跡、可靠史實一點一點地鋪墊,一次次的沖擊,引發(fā)學生情感共振,在情緒起伏中,讓學生理性認知得到洗禮與升華。
新時代,對思政教師來講,有太多振奮人心的中國故事、感人至深的中國精神、令人自豪的中國貢獻。在跟學生分享這些內容時,張梓楊時常激動得熱淚盈眶,學生眼中也閃爍著作為中國人的自信與自豪……張梓楊表示,希望自己能踏著新時代的步伐,不斷努力,離夢想越來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