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長期的發(fā)展,中國油畫出現了不同的變化,在國外藝術潮流的影響下,它開始走向意象化的道路。本文主要研究了中國油畫風景在意象道路上的探索,分析了不同時期各個藝術家在油畫上的情感轉換,展現出中國油畫風景藝術在發(fā)展中的不易和艱難,使人對中國風景油畫意象探索之路上的藝術家有更深的理解。
一、中國意象油畫風景的探索背景
隨著世界多元化的發(fā)展,西方的文化開始進入中國并影響中國的繪畫領域。中國風景油畫在這種影響下開始追求自我突破及蛻變,很多中國優(yōu)秀畫家開始轉變傳統(tǒng)的繪畫思維,追求藝術的個性化和自由化。他們在創(chuàng)作中漸漸打破傳統(tǒng)的寫實繪畫和單一的場景描繪,開始追求藝術的精神層次和西方的符號化。當然,這種轉變也是藝術發(fā)展到一定時期的固有模式,至此中國油畫開始進入全新的時代,但是這種轉變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而是需要一個時代人的堅守。因此,本文以研究中國風景油畫的意象探索為主,介紹了20世紀以來在藝術道路上不斷拼搏的藝術家,反映中國油畫領域的進步和發(fā)展。
二、中國意象油畫風景的探索之路
在傳入中國后,油畫便一直在本土化的道路上不斷尋求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從20世紀中期開始,中國的眾多藝術家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開始反思與探索油畫創(chuàng)作的新契機,在思考中國油畫未來的發(fā)展中創(chuàng)造出一些新的藝術表現形式。例如,徐悲鴻把西方的寫實主義與國畫工筆的意象表達結合,形成了獨特的創(chuàng)作風格。通過梳理意象油畫的探索之路,筆者認為,首先應該從林風眠說起。在他之后,有幾位重要的畫家,如吳冠中、趙無極、蘇天賜、朱德群等,在不同期間堅持探索之路,構成了意象風景油畫探索發(fā)展的主力軍。這些畫家在意象探索之路上做出了顯著的貢獻。
西方評論家曾這樣評論趙無極的作品:“恍惚間看到范寬和倫勃朗筆勢相通的意境?!边@就道出了其作品具有中西融合的特點。朱德群在油畫創(chuàng)作中開始把具象的東西向抽象轉變,還把中國的水墨與書法融入繪畫,這種創(chuàng)新也是朱德群在藝術領域的一大突破。有人評論說:“朱德群先生的繪畫蘊含著水墨與書法之美,把抽象與具象在創(chuàng)作中結合。”人們可以看到其油畫風景背后的真實場景,其作品可以表現出深厚的中國傳統(tǒng)藝術底蘊,雖然從表面看他的作品仍然屬于西方的油畫,但是人們在深層次的內部情懷中可以感受到中國傳統(tǒng)藝術的魅力。例如,20世紀70年代,轉型之作《永恒》問世,它反映出朱德群創(chuàng)作的轉變,他開始在繪畫中降低西方元素的使用頻率,轉而以東方的繪畫形式表達出一種全新的繪畫方式。所以說朱德群是一位具有抒情表現主義色彩的油畫詩人。
吳冠中是對中國油畫發(fā)展影響比較深遠的畫家之一,他的藝術成就主要是把中西文化進行結合,采用西方的繪畫技巧結合中國的繪畫底蘊,把西方的油畫技巧與中國的國畫藝術真正結合在一起。例如,他的作品《佛壁》《扎士倫布寺》《桑園》《北國春曉》等,從遠處看,它們具有很強的中國畫元素和風格,但是從近處看,人們會發(fā)現,這幅畫是采用油畫的形式繪制完成的,整體效果可以說是中西結合的全新藝術效果。他強調繪畫中的形式美感和點、線、面的畫面布局,把西方的元素論融入創(chuàng)作中,為實現油畫中國化奠定基礎,他的油畫風景在對具體物象進行提煉概括的同時,也注重吸取傳統(tǒng)山水畫的特點,采用平光,強調黑白,追求單純和簡練。他的意象風景畫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對于形式符號的提煉,這構成了他獨特的語言和標志。實際上,不論是他的油畫風景還是彩墨風景都是對傳統(tǒng)山水畫的發(fā)展和開拓,在傳承傳統(tǒng)美學的基礎上又添加了現代元素,為意象風景的形式探索提供了絕佳的范例。
蘇天賜的油畫創(chuàng)作也極具特色,例如,他的作品《富春江的早春》,畫面中筆墨縱橫,色彩婉轉明亮,在展現自然與生命中透露出中國畫的意境之美,這也代表著蘇天賜在油畫創(chuàng)作中的藝術魅力。他的繪畫尤其重注色彩與意境的表達,這種畫法使得油畫變得更加清麗明亮,使得西方油畫和中國畫的結合得更加緊密起來。在創(chuàng)作中,蘇天賜延續(xù)了山水畫中黑白灰的概念,把山水畫精神與油畫技法融合在一起。他在創(chuàng)作樹木枝條時以特殊的毛筆來畫樹干枝條的線,具有書寫的韻味和遒勁的飄逸。他的創(chuàng)作中最有代表性的便是風景畫中的春秋兩季,他在創(chuàng)作中以春秋時節(jié)來表達自然的美好和藝術的真性情,其作品具有很強的自然氣息與生命之感,仿佛蘇天賜創(chuàng)作的不是繪畫而是一種對自然與萬物的表達。當然,其作品最有特色的是融入了中國山水畫的水墨精神,這種精神的融入使得他的創(chuàng)作更加具有中國特色。
三、結語
除了本文所述的老一輩畫家外,還有很多藝術家在這條路上不斷探索,這些藝術家為了中國油畫發(fā)展事業(yè)奉獻了終身,為中國油畫創(chuàng)作打下良好的基礎。正是有了老一輩藝術家的不斷探索,所以人們才能看到中國藝術界當前的發(fā)展局面。因此,本文分析了中國風景油畫的意象探索之路,并追憶了在探索之路上的藝術家和他們所做的貢獻。
(遼寧師范大學)
作者簡介:劉洋(1991-),女,黑龍江鶴崗人,碩士,研究方向:油畫、水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