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英艷
高職院校教育教學走過了“怎么教”“教什么”的歷程,終于回歸“為誰教”的航道。其實,“怎么教”是手段,“教什么”是內(nèi)容,“為誰教”才是目的。康德說:“人是目的。”立人之道在于“尊個性而張精神”,人們不能把手段、內(nèi)容誤為目的,否則,高職院校語文教學前景堪憂。
一、立足“為誰教”,文學欣賞更人文
《辭?!吩疲喝宋闹溉祟惿鐣母鞣N文化現(xiàn)象。人文是一種思想、一種理念。語文的人文性,體現(xiàn)在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中,也體現(xiàn)在教學的方式、方法上。只有教者心中有學生,立足于“為誰教”,才能使文學欣賞擺脫分析式、灌輸式、問題式教學方法,真正實現(xiàn)為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而教。
(一)關注學生個體,滲透人文精神
文學欣賞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教師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維啟迪。要真正實現(xiàn)這一目標,首先教師要經(jīng)受住“人性革命”的考驗,尤其是在公開課、展示課上,要善于舍棄文本解讀中自己的發(fā)現(xiàn),要善于舍得課堂對話中自我的精彩,要善于取舍教學過程中自己的預設,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為了一切學生”的理念。其次,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個體特點,尊重學生的閱讀感受,重視學生獨特的閱讀體驗。課堂上,教師要舍得花時間,讓學生充分地閱讀,樹立“一人一特色,一生一個性”的教育理念。
(二)重視隨文閱讀,提高人文素養(yǎng)
文學欣賞教學不是只讓學生品讀語文教材中的經(jīng)典之作,而是以此為楫,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讓他們樂于徜徉在書海之中,提升自我的人文素養(yǎng)。
例如,《大學語文》第一單元安排了8篇文章:有曹雪芹《紅樓夢》中著名片段《黛玉葬花》,有巴爾扎克小說《高老頭》節(jié)選,有狄更斯《雙城記》節(jié)選,還有阿拉伯民間故事集《一千零一夜》節(jié)選。閱讀名著對于增益智慧,提升素養(yǎng),特別是語文素養(yǎng)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僅通過一組教材的學習和閱讀幾部作品的節(jié)選,教師就想讓學生全面感受名著的魅力,這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教師要重視隨文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要重視隨文閱讀時間的給予,要重視隨文閱讀方法的指導,要重視隨文閱讀評價機制的建立,讓文學欣賞教學真正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服務。
(三)關注閱讀實踐,享受人文情趣
文學欣賞教學要使學生得到情感共鳴、審美愉悅和哲理啟迪,必須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例如,《大學語文》第一單元選編了當代作家余華的小說《活著》節(jié)選,它講述了主人公福貴和他的命運之間的糾葛,寫人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的樂觀態(tài)度,旨在告訴讀者: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如何讓學生感受“人與命運”這一主題呢?這是文學欣賞教學的關鍵所在。因此,筆者特意安排了一個有關“人為什么活著”“人怎樣活著”的暢談會,讓文學欣賞真實地反映生活并服務于生活,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思想得到啟迪,情感得到陶冶,精神得到鑄煉。
二、立足“為誰教”,藝術欣賞更扎實
藝術欣賞教學是高職院校語文教學的基本內(nèi)容之一,是學生閱讀、寫作的基石,如果高職院校語文教師在開展藝術欣賞教學時,心中始終秉持為學生而教的信念,那么,高職院校階段的藝術欣賞教學將會更扎實。
(一)根據(jù)心理特點,讓藝術欣賞教學在實踐中活躍起來
大學新生剛剛結(jié)束高中緊張的學習生活,來到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開始一段全新的生活。教師應該根據(jù)學生這個特定時期的心理特點,抓住他們強烈的求知欲望,抓住他們認識事物、了解世界的熱切渴望,多創(chuàng)造生活情境,讓他們在生活中欣賞藝術。例如,高職院??梢栽趯W生剛?cè)雽W參觀校園時,借助校園中的標語、橫幅等文字信息,促進學生對校園文化的了解。
教師可以選擇一些與學生專業(yè)相關美文,如法國雕塑家羅丹的《素描與色彩》,激發(fā)學生對藝術欣賞學習的興趣。此外,教師還可以結(jié)合文本內(nèi)容,創(chuàng)設適合學生的語用情境,激發(fā)學生欣賞的信心。例如,在講梁思成、林徽因的《平角建筑雜錄》一文時,教師可以播放清華大學設計的第4代住房展示視頻??傊?,教師應該深入了解高職院校學生的認知特點,利用生活中一切可用的資源,讓學生在生活中隨時隨地都能輕輕松松地開展藝術欣賞活動。
(二)根據(jù)學生所需,讓藝術欣賞教學在打磨中生動起來
藝術欣賞教學是大學語文教學的主要內(nèi)容之一,也是學生專業(yè)學習得以進一步深入的重要途徑。藝術欣賞教學應該為學生的廣泛閱讀服務,可以運用比較、整合、體驗、想象、延伸等方法,滿足學生在藝術欣賞過程中對文本理解的需求、對專業(yè)知識的了解。例如,在講朱光潛的《慢慢走,欣賞啊》一文時,對“人生的藝術化”的體驗,筆者就巧妙地采用了“聯(lián)系上下文創(chuàng)設情境感悟,在演讀中潛心涵詠,在角色互換中體驗情感,聯(lián)系生活實際還原情境”等方法。
有了真實的體驗,藝術欣賞就不再是干巴巴的語言符號。當然,教師還可以通過同題材文本的比較、作家不同時期文本的整合、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體驗展開想象與延伸等方法,讓藝術欣賞成為學生言語表現(xiàn)的鮮活元素,在學生的主體心靈中生動起來,從而提升藝術欣賞教學的生命力。
(三)根據(jù)學生發(fā)展,讓藝術欣賞教學在品味中豐滿起來
隨著學生知識結(jié)構、思維能力、自學能力等的發(fā)展,高職院校藝術欣賞教學的任務便是在學生的頭腦中建立盡可能完備的鑒賞系統(tǒng),同時為學生的應用寫作或創(chuàng)作說明等提供取之不竭的“磚瓦”。例如,在講宗白華的《美從何處尋》一文時,教師可以從“觸摸美的溫度,點染美的亮度,開掘美的深度,提升美的效度”等方面入手,引導學生在解讀文本時,根據(jù)自身閱讀水平的高低,有選擇性地品味文字的味道、色彩、質(zhì)地、芳香,從而幫助學生有效積累。其實,當學生有了藝術欣賞的需求時,自然便會提升學習藝術欣賞內(nèi)容的興趣,那么,又何愁他們的鑒賞能力訓練得不扎實呢?
三、立足“為誰教”,應用寫作更靈動
作為語文教師,大家非常清楚應用寫作教學對于高職院校學生專業(yè)發(fā)展的重要性。但是,目前的應用寫作教學仍然走不出“學生怕寫,教師怕批”的處境。想使應用寫作教學舊貌換新顏,其實并不難,立足“為誰教”,轉(zhuǎn)變教師觀念,應用寫作教學一定會迎來“美麗轉(zhuǎn)身”。
(一)揚個性,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
創(chuàng)新乃寫作的靈魂所在,欲培養(yǎng)學生寫作的獨創(chuàng)意識,教師就必須在平時的教學中善于張揚學生的個性。首先,寫前指導不必過于細致入微,特別是初學應用寫作時,切忌領著學生一句一句地說。這種保姆式的寫作指導,這種千人一腔的語言風格,又怎能培養(yǎng)出匠心獨運之作呢?其次,教師評改習作內(nèi)容時應多從學生的角度來思考,尤其是語言表達方式方面,不可輕易否定學生的觀點、思想。想當年一封“世界這么大,我想去看看”的辭職信,何以如此震撼眾多教師的心?教師要想看到耳目一新、個性鮮明的文章,寫作教學就要少一些條條框框,讓學生大膽地想,大膽地寫。
(二)展才華,點燃創(chuàng)作激情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人的創(chuàng)造活動無不是在濃厚的興趣下取得的,寫作更是如此。人們常常感嘆,再小的孩子對各種游戲總是無師自通,因為那是他們的至愛。如果一種游戲總是一成不變,總讓人過不了關,筆者相信再好玩的孩子也會覺得索然無味,棄而遠之。因此,應用寫作教學呼喚有激情的教師在課堂上展示自我才華,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呼喚教師用欣賞的眼光來看待每一篇習作,給每一位學生展示才華的平臺,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從寫作中得到肯定,品嘗到成功的喜悅,點燃學生的創(chuàng)作激情。
(湖南工藝美術職業(yè)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