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琳斐
摘 要:小說《冰與火之歌》是當代極有特色的文學名著,在其特有的寫作模式下,擁有眾多的人物,復雜的情節(jié),線索和細節(jié)之多前所未有。所以此次筆者選擇的研究對象,只是集中在小說的一個人物身上,以研究小說人物“提利昂”的神話原型,期許以精見長,以小見大。本論文會以文獻資料法(小說原文)和內容分析法為主要研究方法,加上筆者的整理與思考去探究“提利昂”的人物原型,神話體系選擇的是希臘神話。在運用上述方法得出結論之后,本論文還會以結論出發(fā),去探究此類型角色原型在眾魔幻小說中的運用,極其未來發(fā)展趨勢。
關鍵詞:《冰與火之歌》;提利昂;人物;神話原型
一、神話原型釋意
神話原型,亦可稱之為原型批評。榮格認為,人類是存在著集體無意識(原型)的,集體無意識解釋為“有史以來沉淀于人類心靈底層的、普遍共同的人類本能和經驗遺存”,雖然以當代演化生物學的觀點來看,榮格對于集體無意識的解釋存在著問題,但在心理學研究初期,不失為解釋人類本能的一種說法。
20世紀五十年代,加拿大人諾思洛普·弗萊提出了原型批評。他發(fā)現(xiàn)現(xiàn)代小說與古代神話,在人物,情節(jié),母題,意象等方面有極大的相似度,而這契合了榮格“集體無意識”的理論,由此弗萊發(fā)展出了原型批評,這是對藝術、文學的一種分析,批評方法。此方法與七十年代由盛轉衰,被結構主義批評取代。
二、小說簡介
1.小說寫作背景
馬丁本人在接受采訪時說:“我喜歡歷史小說,但歷史小說最大的局限是結局已經基本注定,不論作者付出多大的巧思,都失去了最大的懸念點和高潮設置處?!彼运x擇了“冰與火之歌”這個虛構的時空。
從文化的角度來看,作者借用了世界各地的多元文化。例如在主線最為集中的“維斯特洛”大陸,便是以中世紀歐洲的文化為主,人民有等級的區(qū)分,貴族,平民;人們可以受封為騎士,領主,以及得到相應的爵位 并世襲(貴族受封容易,平民如功勛卓越亦可受封,受封后成為貴族)。
然而以歐洲中世紀文化為主的同時,作者又向其中點綴了其他文化的縮影。例如“七大王國”之中的“多恩”,其領地多為沙漠,其民族文化也充斥著阿拉伯風情(從建筑風格到服裝穿著);而身處冰天雪地的“北方國度”,其最北方擁有著一座絕境長城,用來防護塞外“野人”的入侵,這無疑是中國文化的縮影。
2.提利昂人物介紹
全名提利昂·蘭尼斯特,提利昂的外號是“小惡魔”,因為他是個侏儒,并且毒舌,但是他見事清楚,說話一針見血。“小惡魔”這個外號更多含義還是侮辱他的身高。
提利昂的父親恨他,因為在提利昂出生時,他的母親死于難產。其二,所有“蘭尼斯特”家族的人都生得高大俊美,提利昂的哥哥姐姐都是俊男美女,但他卻是家族的污點。
提利昂有兩大愛好,讀書和嫖妓,這在文中被多次提到。書籍在冰火的世界里是珍貴的(沒有印刷術),而提利昂只要一閑下來,就會讀書,他每旅行到一個地方也必會拜訪當?shù)氐膱D書館(貴族專用);另一個愛好——嫖妓,“花錢找妓女”幾乎成了提利昂的口頭禪,提利昂那方面發(fā)育的沒問題,他愛女人,但是他也明白,沒有女人會愛侏儒,所以他樂于花錢讓女人跟他上床。
由于提利昂獨特的成長經歷,使得他的人性中充滿了現(xiàn)實的意味,他不能讓別人喜歡他,他也不稀罕,但是同樣也沒有人敢輕視他。他內心強大,有勇有謀,有仇必報,有債必償,從而贏得了遠超一個侏儒所能得到的
尊嚴。
3.POV簡述
POV(Point of view)視點人物寫作手法,這是由《冰與火之歌》獨創(chuàng)的寫作手法,其特點為小說的每一個章節(jié)都存在著主角的替換,實際上小說中的每一個章節(jié)都是以此章節(jié)的主視角人物命名的,每個章節(jié)之間不存在時間的重疊,他們的關系是上下承接的。此外,相鄰的兩章不會出現(xiàn)主角的重復。
整部小說采用了嚴格的限制第三人稱視角,即讀者只能了解到主角的所知所想,但巧妙之處在于,一旦一章結束,視點人物就會切換,讀者又能讀到另一個主角的想法和作為,而很有可能的,這兩個主角正處在同一個事件之中,他們的關系甚至可能是對立的。這一點使得《冰與火之歌》有著絕對獨特的閱讀體驗。
三、“提利昂”神話原型分析
1.希臘神話原型分析
提利昂的古希臘神話原型是英雄赫剌克勒斯,即海格力斯。赫剌克勒斯是主神“宙斯”和底比斯國王之妻阿爾克墨涅的私生子。幼時因遭赫拉嫉妒,遭到過拋棄,以及受到毒蛇的行刺,但都化險為夷。少年時,因受到神諭,說他將來會成為偉人,他的父親便找來一幫優(yōu)秀的老師來教導他,其中一位教師里諾斯教赫剌克勒斯豎琴,這個老師脾氣很糟,又一次他責打了赫剌克勒斯,赫剌克勒斯拿起他的豎琴砸在他頭上,那時的赫剌克勒斯已經身具神力,這一下把里諾斯打死了。
雖然經過審判,判定赫剌克勒斯是自衛(wèi),無罪釋放。但底比斯的國民都恐懼他,國王便派他去鄉(xiāng)間放牛,赫剌克勒斯在那里長大。之后,赫剌克勒斯開始建功立業(yè),他幫助眾神打贏了“巨人之戰(zhàn)”,然而這再次遭到了赫拉的嫉妒,她蠱惑了他的心智,使他殘殺了自己的妻子和兒子。赫剌克勒斯清醒之后,陷入了悲痛之中,很長時間沒能恢復過來。再之后,他得到神諭,只要他完成他的人類國王哥哥交給他的十二項苦差,死后便可升格為神。這讓赫剌克勒斯很苦惱,因為一個英雄為凡人驅使是恥辱的,但他還是接受了。最終他完成了十二項困難的挑戰(zhàn)。
2.提利昂與原型的外形對比
如果僅從外形來講,提利昂和赫剌克勒斯是完全的不同。據神話原文描述:赫剌克勒斯的力量和身體比所有的人高大。他有一丈多高,兩眼奕奕有神。無論何時當他射箭或投擲標槍,總是百發(fā)百中。在他十八歲的時候,他已經是全希臘最漂亮最強壯的人了。
而提利昂可沒這么幸運,他是個丑陋的侏儒,一眼藍一眼碧,他曾經自嘲為“畸形小魔猴”,這是對他外形很好的比喻。endprint
究其原因,希臘神話形成的時間非常早,公元前8世紀以前。那時候的人們都擁有美好的愿景,希望主角有其完美的一面,所以整部希臘神話的英雄們都是又高又帥。這個習慣至今仍被沿用。
在這之后的漫長歲月里,作家們發(fā)現(xiàn)有欠缺的主角更容易與讀者共鳴,即缺陷美;完美無缺只會讓人感到麻木和惡心。所以現(xiàn)在的故事必備元素之一就是“受傷的主角”。
3.提利昂與原型的性格對比
首先,提利昂是一個敢于面對真相的人,他從不騙自己。提利昂不傻,他沒拿虛偽的謊言去騙自己,而是接受現(xiàn)實:沒錯,我是個侏儒,是個丑陋的怪胎,別人能得到的許多東西我這輩子也得不到,我的一生就是一場對侏儒的審判;沒錯,我老爹恨我,我老姐也恨我,我也恨他們,家族以我為恥,但好在我有錢!
第二,提利昂是個誠實的人,對人對己都是。他坦蕩地承認自己是個有錢的色坯,“花錢找妓女”一直掛在他嘴邊,他承認自己丑,承認自己不夠英勇無畏;而對別人而言,之所以別人覺得提利昂尖酸刻薄,口無遮攔,都是因為他太“誠實”了。
第三,提利昂是一個公平的人?!疤m尼斯特,有債必償?!笔撬目陬^禪。在第一部《權利的游戲》中,他曾被陷害,而被關在“空獄”中,那時有一個獄卒對他拳打腳踢,把他的食物直接扔進懸崖。提利昂發(fā)誓要報復他。然而當提利昂用的著他的時候,又許諾他,只要傳個口信就把自己身上所有的金子全給他,最終,他履行了諾言。
相比之下,赫剌克勒斯的個性并沒有太明顯的在文章中表現(xiàn)出來,神話故事只是籠統(tǒng)的敘述他的經歷,他的語言和心理并沒有提到。所以我們只有借由他的經歷來推測他的性格。
赫剌克勒斯是一個非常仇視不公的人,并且在他的個性里擁有著血性和暴力的一面;其次,赫剌克勒斯忍受屈辱,完成十二項苦差,這可以看出他人性中頑強的一面。
所以說,提利昂和赫剌克勒斯的性格有異有同,他們都很頑強,有自己的行為準則,但提利昂靠他靈活的大腦和他三寸不爛之舌解決問題,而赫剌克勒斯依靠暴力。
四、結論與建議
始于人物,終于人物?!靶耗А碧崂菏且粋€慘遭蹂躪的強者,希臘神話中的原型是赫剌克勒斯,文章從經歷,外表,和性格三個方面進行了對比。
在經歷上,提利昂與赫剌克勒斯是極為相似的,他們都是經歷著一次又一次的磨礪,他們都經歷過毀滅性的打擊,并重新站了起來。
從外表來看,提利昂和赫剌克勒斯是絕對的不同,一個矮小畸形,一個高大健壯。筆者認為這是小說作者特意設置給提利昂,增加角色的矛盾與反差,來提高小說的深度和文學性。
從性格方面來講,提利昂誠實,公平,頑強,智慧,有自己的行為準則;赫剌克勒斯也有自己的行為準則,他嫉惡,血性,暴力,頑強。值得一提的是,兩個角色都是反式英雄,身上都不存在偽善。他們的性格有異有同,提利昂更看重利益,喜歡用腦子解決問題,而赫剌克勒斯則依靠自己無匹的力量,用暴力解決問題。
結論是提利昂雖然原型是赫剌克勒斯,但在其基礎上發(fā)展出了非常獨特的東西,即自身的矛盾和反差,結果證明,這也是更具戲劇性和文學性的。筆者認為,這是文學的精進。
提利昂的故事還沒有結束,但世上每一個《冰與火之歌》的讀者,都會永遠記得這個極具個性,口無遮攔,頑強的侏儒。
參考文獻:
[1]榮格(瑞典),論分析心理學與詩的關系,1922.
[2]喬治·R·R·馬?。溃c火之歌:權力的游戲,1996.
[3]施瓦布(德),希臘神話故事,2009.
[4]喬治·R·R·馬?。溃?,冰與火之歌:列王的紛爭,1998.
[5]斯托弗·沃格勒(美),作家之旅:源于神話的寫作要義,20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