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柏好
(青島市殘聯按摩服務機構黃島區(qū)在軍盲人按摩所 山東 青島 266400)
腰椎間盤突出癥屬于骨科常見病,中老年是高發(fā)群體,但近年來該病有年輕化趨勢。腰椎間盤突出癥主要癥狀為腰腿痛,一般在休息后疼痛會有所減輕,嚴重者還會出現間歇性跛行。由于病程長,經常反復發(fā)作,嚴重影響到患者的生活質量。近年來青島市殘聯按摩服務機構黃島區(qū)在軍盲人按摩所采取中醫(yī)牽引配合推拿手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顯著,具體情況如下:
本次研究一般資料為2015年1月—2017年6月前來青島市殘聯按摩服務機構黃島區(qū)在軍盲人按摩所就診同意接受中醫(yī)牽引配合推拿治療的4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將其作為實驗組,再選擇同期就診同意接受中醫(yī)牽引治療的4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將其作為對照組。所有患者均符合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編制的《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關于腰椎間盤突出癥診斷標準,并經CT或MRI影像學檢查確診;排除合并有嚴重肝、腎、肺等臟器性疾病、精神障礙、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骨質疏松嚴重以及不愿參加或資料不全患者。實驗組:男18例,女22例;年齡29~72歲,平均(47.6±5.3)歲;平均病程(3.2±0.2)年;椎間盤突出17例,椎間盤膨出15例,椎間盤脫出8例。對照組:對照組:男20例,女20例;年齡43~70歲,平均為(56.2±2.4)歲;病程1~15年,平均病程(3.3±0.4)年。其中椎間盤突出18例,椎間盤膨出14例,椎間盤脫出8例。對比兩組資料,發(fā)現在年齡、性別、病程方面無差異(P>0.05),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有可比性。
對照組患者單純應用牽引治療,具體方法如下:讓患者在自動牽引床上取俯臥位,將下肢伸平并放松,確定病變椎間隙,分別將患者上半身和盆骨固定在牽引床的相應位置上,創(chuàng)面活動時,對上半身和下半身進行對抗性牽引,牽引力的大小需要由患者體質確定,通常為20~35kg,牽引為持續(xù)性牽引,每次牽引約20分鐘,每次1次,1個療程為10d,持續(xù)治療4周,牽引完畢后,提醒患者靜臥休息30min,然后指導其適當進行腰部活動。實驗組則是在對照組基礎上配合推拿治療,即在牽引結束后20min,進行推拿,推拿方法如下:(1)牽抖法:患者保持俯臥位,并固定好患者雙肩。醫(yī)師用手握緊患者雙踝,反復上下抖動大約3~4次。(2)點揉按穴法:患者仍保持俯臥位,雙腿放直,醫(yī)師沿著督脈從第一胸椎向下按壓到腰骶部。在此過程中還應利用揉、點穴等手法刺激腰部軟組織與臀部。腰陽關、命門、腎俞、秩邊、昆侖、阿是穴等穴位是點揉的重點部位。(3)側位斜扳法:患者側臥,下面腿放直,上面腿應微屈髖屈膝,醫(yī)生一手抵住患者肩前部,另一手將臀部抵住,再將患者腰部旋轉至最大限度,隨后兩手再同時用力將腰部向反方向扳動。(4)壓膝曲腰法:患者取仰臥位,讓雙側髖膝關節(jié)保持最大屈曲程度。醫(yī)師往下壓兩膝關節(jié)前部,確保膝關節(jié)與胸壁緊貼,此時,用手托住尾骶部,促使腰骶部屈曲至最大限度,重復操作10次,使骶髂關節(jié)松解分離。1個療程為10d,持續(xù)治療4周。
療效主要參照《中醫(yī)病癥診斷標準》中相關標準,主要分為四個等級:(1)痊愈:治療后,患者腰腿部疼痛癥狀和體征均消失,腰背部功能恢復正常;(2)顯效:治療后,腰腿部疼痛癥狀和體征大部分消失,腰背部偶爾有疼痛,但不影響正常生活;(3)有效:治療后,腰腿部疼痛癥狀和體征有所減輕,腰背部功伴有輕度障礙;(4)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需要接受手術治療[1]??傆行?(痊愈例數+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數據統(tǒng)計軟件為SPSS 21.0,例數用(n)表示,總有效率用(%)表示,用χ2檢驗,當P<0.05時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經不同方法治療后,實驗組總有效率為90%,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5%,實驗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經統(tǒng)計分析差異顯著(P<0.05),具體如表1所示。
表1 兩組患者總有效率對比[n(%)]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由于腰椎間盤退行性變,在各種外力作用下致使腰椎間盤髓核突出或水腫,進而壓迫刺激到神經根表現出腰腿痛、麻木、彎腰受限等一系列癥狀[1]。因此,此病又稱為腰椎間盤纖維環(huán)破裂癥或髓核突出癥。該病屬于中醫(yī)“腰腿痛”、“痹癥”等范疇,當風濕外邪侵襲腰部肌肉引起氣血凝滯,經脈失養(yǎng),進而導致肌肉痙攣。一側腰肌發(fā)生痙攣時,腰肌兩側肌肉以及韌帶張力不等,后關節(jié)受力不均便易發(fā)病。當前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主要以保守治療為主,治療目標為改善血液循環(huán),恢復腰部肌肉功能,常見保守治療方法有針灸、牽引以及按摩。
牽引主要是增加椎間隙,將關節(jié)突拉開,從而讓變形的椎間孔恢復正常,達到解除椎間孔對神經根的壓迫,境地椎間隙壓力,實現后縱韌帶放松,從而改變突出髓核部分同神經根關系。當患者處于俯臥位時進行牽引,能夠促進突出物的回納,從而達到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目的。而推拿能夠矯正出現位移的軟組織或者脊柱小關節(jié)的解剖位置和形態(tài),恢復失常的力線,達到內外平衡,從而緩解腰椎間盤突出癥伴有的麻木和疼痛癥狀,改善患者血液循環(huán),增強肌力,在增加韌帶彈性的同時消除炎癥[2]。
在本次研究中,40例實驗組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采取中醫(yī)牽引配合推拿手法進行治療后,臨床總有效率為90%,高于單純牽引治療的總有效率75%,且P<0.05;證實中醫(yī)牽引配合推拿手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確切。
[1]張志海,劉曉虹,秦渭志,等.牽引配合推拿與牽引配合理療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對比研究[J].新中醫(yī),2006,(07):69-70.
[2]連勇.牽引配合針灸推拿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觀察[J].光明中醫(yī),2015,30(05):1026-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