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秀英
(三臺縣人民醫(yī)院 四川 綿陽 621100)
手足口病是指小兒手、足和口腔等部位出現皰疹,且發(fā)展到一定程度時會伴隨心肌炎、無菌性腦膜炎和肺水腫等并發(fā)癥,該病通常出現于10歲以下小兒身上,潛伏期為5d[1]。一般以呼吸道和唾液為傳播渠道,因此極易發(fā)生感染,臨床上除采取合理有效治療措施外,還注重感染防控工作。為探討個性化護理配合健康教育在小兒手足口病感染預防中的應用效果,我院開展了如下研究。
抽取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間收治的120例手足口病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58例)和觀察組(62例)。對照組男30例,女28例,年齡2-10歲,平均(5.2±0.4)歲;觀察組男30例,女32例,年齡3-10歲,平均(5.4±0.4)歲。兩組患者均以發(fā)熱、手、足部位存在皰疹為主要臨床癥狀。比較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給予患者常規(guī)護理措施,內容為:注重口腔清潔工作,飯后及時漱口防止感染;口腔糜爛時,可用金霉素或魚肝油予以緩解,幫助恢復,及時更換衣物和床上用品;為患者剪短指甲,防止隨意抓撓,患者臀部出現皮疹時,應及時清潔大小便,保持臀部干凈衛(wèi)生;嚴格觀察患者病情變化,如出現嘔吐、頭痛、嗜睡、面色蒼白等表現,必須及時治療。
(1)個性化護理:心理護理。由于患者年齡較小,理解能力不足,護理人員應態(tài)度親切,語氣溫柔,減少患者恐慌不安,提高治療依從性;口腔、飲食護理。餐前餐后需以淡鹽水漱口,若患者皰疹嚴重或疼痛感明顯,可給予康復新液,3次/d,在減輕患者疼痛感的同時加快愈合速度。飲食則應以易消化、蛋白質含量高的類型為主,避免食用海鮮等易導致過敏的食物;發(fā)熱處理。 發(fā)熱是手足口病患者較為常見的臨床癥狀,無需采取特殊措施,可鼓勵患者多飲水,定時測量體溫,當超過38.5℃,需采取降溫措施或按醫(yī)囑用藥。
(2)健康教育:發(fā)放健康知識宣傳手冊,幫助家長掌握疾病臨床癥狀、發(fā)作原因和預防措施等基本內容;告知家長手足口病具有感染發(fā)病的可能性,并非終身性免疫,且傳播速度快,患者多因親密接觸而發(fā)病;家長應指導患者注重衛(wèi)生保持,確保室內通風良好,堅持早睡早起,參與戶外活動,并保障營養(yǎng)充足。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和臨床指標。療效判定標準[2]:顯效 臨床癥狀基本消失,連測3d體溫均正常;有效 臨床癥狀明顯減輕,體溫測量下降明顯;無效:臨床癥狀和體溫無變化甚至加重??傆行?顯效率+有效率。
文中數據采用SPSS 19.0軟件統(tǒng)計處理,治療效果用百分數(%)表示,χ2檢驗,臨床指標用(±s)表示,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77.6%,觀察組為93.5%,差異明顯(P<0.05),如下表1所示。
表1 兩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結果 [n(%)]
對照組皮疹消失時間為(5.8±1.2)d,痊愈時間為(12.1±1.8)d,觀察組對應時間為(3.2±0.8)d和(6.9±1.5)d,組間相比,差異明顯(t=14.048,P=0.000;t=17.234,P=0.000)。
小兒手足口病由病毒所致,傳染概率較高。若患者未能及時接受治療,可能引發(fā)中樞神經系統(tǒng)病變和一系列并發(fā)癥。腸道病毒不但導致患者感染手足口病,還可能危及心臟與腦部,引發(fā)心肌炎、腦膜炎等癥狀。治療期間,需密切關注患者病情發(fā)展變化情況,若果出現發(fā)熱、頭暈、惡心等癥狀,必須高度重視,并立即入就診。
近年來,該病發(fā)作概率呈現明顯上升趨勢,但臨床尚未發(fā)現根治方案。手足口病可通過玩具、排泄物、唾液等感染,多發(fā)于兒童,但同樣會傳至成人。為此,患者及家長均需勤洗手、多喝開水、晾曬并為醫(yī)務被褥殺菌消毒,適當開展體育鍛煉以提高抵抗力。除此之外,還應實施個性化、專業(yè)化的護理措施。個性化護理是按照患者理解能力、性格特點和病情需要,從心理狀態(tài)、病房環(huán)境、口腔護理和飲食安排等方面予以綜合性護理[3]。注意關注患者情緒變化,緩解其不良情緒,幫助患者獲取舒適體位;選擇患者興趣高的事物轉移其注意力,以減少病痛。同時,給予患者家長健康教育同樣重要,可利于家長深入了解手足口病,從而更好地照顧患者。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比較兩組皮疹消失時間和痊愈時間,差異明顯(P<0.05)。結果和覃芳華[4]的研究結論大致接近,證明個性化護理配合健康教育可提高小兒手足口病患者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給予小兒手足口病患者個性化護理配合健康教育既能改善臨床癥狀,又能夠縮短治療時間,值得推廣應用。
[1]黃敏.個性化護理配合健康教育在小兒手足口病感染防控護理中的應用研究[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5,19(10):138-140.
[2]袁鑫霞,劉會彥,尤彥華,等.健康教育在治療小兒手足口病護理中的應用[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5,8(4):172-173.
[3]盧海霞,李海燕.個性化護理配合健康教育在小兒手足口病感染防控護理中的應用研究[J].雙足與保健,2017,26(7):110-111.
[4]覃芳華.個性化護理聯合健康教育在小兒手足口病感染防控護理中的效果分析[J].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5,29(8):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