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彬??
摘要:“動”與“靜”的形態(tài)雖然在中西方繪畫作品中體現的最淋漓盡致,然而這種藝術形態(tài)同樣在攝影作品中廣泛流傳,攝影家往往通過表現生命面貌的角度對作品中的“動”與“靜”來體現。動態(tài)美與靜態(tài)美的意境通過自然結合才是最能表現事物本質屬性的途徑,而攝影卻完美地將這自然結合的一瞬間進行捕捉和保存,通過定格事物的“動”與“靜”來展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攝像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本文著重闡述了動與靜、主客體均衡關系等方面的攝影問題。
關鍵詞:“動”與“靜”;主客體;均衡
攝影是靜態(tài)的藝術,但同時又是動態(tài)的。攝影師往往通過捕捉動靜相宜的物體來進行拍攝,這同樣是他們常用的攝影手法,通過實踐練就定格事物動靜的適當速度,通過事物動與靜的畫面均衡來展現生活的豐富多彩,通過客觀事物與主觀心靈的相交融合為渾然一體的意境。攝影師通過這種“動”與“靜”的捕捉和主客體畫面的均衡相結合,通過這種意境來體現自己對宇宙和生命本體的不懈探索。
一、 動與靜的關系
攝影是靜態(tài)的藝術,但同時又是動態(tài)的。攝影師通過對造型元素與畫面結構之間的變化的構圖形式來表達“動”,通過視覺內構圖組合間的連續(xù)或間斷變化來構造運動狀態(tài)下的動態(tài)構圖;而兩者之間無明顯變化的構圖形式來表達“靜”,通過對鏡頭內構圖組合間的固定靜止狀態(tài)來構造靜止狀態(tài)下的靜態(tài)構圖。因此,攝影師在對事物進行拍攝構圖時,必須要對畫面中的靜態(tài)構圖和動態(tài)構圖之間的關系進行梳理和排版;動態(tài)構圖的事物要充分體現其“動”感,靜態(tài)構圖的事物要充分體現其“靜”感,兩者通過主客體之間的協(xié)調均衡來完成畫面中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動靜結合的構圖。合理運用動靜相襯和構圖,再加上攝影師給以相應的拍攝角度和景色,通過其對光、色、影調、線、形等元素的充分把握,攝影師將會通過那短短的一瞬間來完成“完美的永恒”。
攝影將動態(tài)和靜態(tài)的構圖體現在照片中,并將其動靜結合的瞬間保持永恒,并通過這種方式來完成“動”與“靜”的捕捉和永恒。一張動靜結合的照片也許只是攝影師在一瞬間完成的,但是這張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的照片確是攝影師通過幾星期的旅程、幾天的構思、幾天的等待最終換取的勞動成果,它是某個瞬間的凝結或者是某個時間的流逝,這也是將照片喚作永恒的原因。
二、 捕捉動與靜的協(xié)調美
(一) 動與靜之間的聯(lián)姻
對于一個合格的攝影師而言,對于動靜之間的聯(lián)合進行拍攝是攝影師的基本功。攝影師在拍攝這種作品時往往會選擇一種古老的雕像或者是充滿特色的建筑這種一成不變的背景來進行取景構圖;通過這些靜態(tài)元素的襯托,用合適的角度來尋找闖進這幅和諧畫面的視覺動態(tài)元素,例如游客、路人或者車輛。在動態(tài)和靜態(tài)的構圖進行完美協(xié)調后,在某一個瞬間通過調小光圈的方式來使用慢速快門,通過不同快門和光圈之間的組合來固定某個瞬間的凝結,獲得出色的作品。慢速快門往往是在拍攝夜景時需要的,但是又不完全是在拍攝夜景時所需的,我們同樣可以在光線充足的情況下來制造模糊動感的效果。
(二) 冷暖色彩展現畫面的靜與動
我們自己在對歷史遺跡、建筑或者紀念物進行拍攝時,有時會發(fā)現我們僅僅只是留住了它的表面,而且很難去表現它們的美。同時我們還往往希望可以在這個畫面中融入一些其他的元素進去,而這種時候,攝影師就會通過對光線元素的擇選,通過光影的效果來營造動與靜的氛圍。攝影師往往通過借助路燈或者攝影燈的光線來營造出一種華麗的感覺,或者通過較低的色溫去表現冰冷的金屬質感;或者通過對身穿暖色調的行人來營造冷暖的對比效果。動與靜的完美結合,可以讓人感覺到人在動、色彩也在動的視覺效果,因此善于發(fā)現色彩的美,展現畫面的靜與動的結合。
(三) 凝固動作,以靜襯動
靜態(tài)攝影藝術同樣是每一個攝影師必須要學會的基本功,攝影師在學習拍攝的時候,最先開始學習的就是拍攝靜態(tài)的畫面,因為它最大的意境就是在某一瞬間凝結最真實的事物。也許你對于某部電影或者電視節(jié)目中的某段畫面不太記得,但是你卻往往會在深夜回想起那直達你心靈深處的某一畫面,而這張畫面卻是攝影師通過靜態(tài)攝影藝術來凝結人的動作瞬間,這也往往是靜態(tài)攝影藝術最為吸引人的魅力之所在。對于這種動作瞬間的凝固,專業(yè)的攝影師將會使用1/4000s的快門速度來凝結高速運動展現瞬間風采。
(四) 以動襯靜
攝影師在拍攝以動襯靜的作品時,往往會對主題進行可以模糊的處理,通過這種模糊處理來使得攝影作品變得更加抽象。而這種抽象的題材往往是通過對雕像、壁畫等古跡進行藝術特色方面的體現,并且通過對人物的模糊處理來襯托出對拍攝主題的色彩、質感的體現。
(五) 霧一般的流水
攝影師在拍攝小溪、瀑布、河流等具有流動形態(tài)的水的時候,往往會通過較慢的快門來獲取水的流動效果。這主要是因為如果通過較高的快門速度進行流水拍攝時,將會出現水流和水滴凝結的效果,最終不能體現出水流動時的最初體驗,而這種體驗在拍攝瀑布時會得出最大的不同體驗。很多攝影師為了營造出一種流水所產生的那種霧狀或絲綢般的特殊效果,往往通過三腳架來固定相機,同時通過1/60s等較慢的快門來進行拍攝。而這種比較低的快門速度會最大程度上使得流水動作變得清晰可見;同時在拍攝時不要使用過低的快門速度,因為過低的快門速度會使得照片中的人物動作模糊,會嚴重影響水流的虛化效果。
三、 結論
總而言之,作為一名出色的攝影工作者,必須要把握住攝影作品中動與靜的結合,做到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動靜結合的畫面構圖。把握住色彩的主次之分,使得主客體及色彩的均衡,使得畫面清新靚麗、主題更加突出,將最為震撼人心的畫面呈現給觀眾。
參考文獻:
[1]馬鳳林.世紀末藝術[M].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11-24.
[2]張臘陽.捕捉動與靜的協(xié)調美[J].藝苑天地,2015,(17):22-23.
[3]孟曉峰.淺談電視攝像畫面構圖應注意的問題[J].遼寧師專學報,2007,(4):25-26.
作者簡介:
梁彬,陜西省西安市,西安文理學院人文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