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臻臻
(鄭州頤和醫(yī)院兒科,河南 鄭州 450000)
青霉素屬于內(nèi)酰胺類抗生素,是抗生素藥物中比較常用的藥物種類。青霉素具有較多治療優(yōu)勢,如抗菌效果好,價格低,而且該藥物的毒副作用反應低,因此被廣泛應用于兒科。但是青霉素受各種因素影響下(如皮膚生理特點等),會發(fā)生小兒患者皮試結(jié)果為陽性,約占16.20%,進而導致部分小兒患者失去以青霉素類抗生素作為首選藥物的機會[1]。本次研究旨在探討分析小兒皮試結(jié)果的觀察方法、影響因素及護理干預?,F(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并接受抗生素皮試的小兒患者500例為研究對象,其中男290例,女210例;年齡2個月~6歲,177例為<1歲,125例為1~3歲,198例為3~6歲。500例小兒患者均已征得小兒患者家屬的同意,清楚本次研究工作目的及內(nèi)容,簽署知情同意書。
(1)一般皮丘直徑約為0.5 cm。給予小兒患者皮試時,小兒患者皮丘隆起似球形;20 min后,皮丘演變?yōu)楸馄铰源?,且皮丘不發(fā)紅,則為假陽性反應。
(2)皮試觀察20 min后,小兒患者皮膚局部皮丘已消失且無硬結(jié),但是小兒患者前臂皮膚呈現(xiàn)彌漫性潮紅,和正常皮膚無顯著界限,考慮由于小兒患者皮膚較白且細嫩,受刺激后會出現(xiàn)潮紅。因此需考慮小兒患者皮膚因消毒液過敏。此情況可給予小兒患者對側(cè)前臂皮膚進行生理鹽水皮試作為參照,若結(jié)果與之前一致,則為假陽性反應。
(3)若皮試進針點局部皮膚有紅暈(紅點),但小兒患者的整個皮丘不發(fā)紅或者縮小,考慮因皮膚受刺激而引起,不屬于陽性反應。
(4)皮試觀察20 min后,小兒患者局部皮膚無反應,即為陰性;若出現(xiàn)局部紅暈增大但無伴隨其他過敏反應,應隔5~10 min再次觀察,若紅暈消失或者明顯減弱,即為陰性;反之,若紅暈無改變或者加重,即為陽性,應禁止使用抗生素。
(1)皮膚生理特點。由于小兒患者皮膚非常薄,表皮棘細胞僅有2~3層,而真皮組織未成熟,且皮膚結(jié)締組織中含有較多基質(zhì)、含水量明顯高于成人。小兒患者的皮膚毛細血管非常豐富、脆弱,當受到輕度物理刺激時,小兒患者的表皮毛細血管十分容易擴張,進而出現(xiàn)皮膚發(fā)紅的現(xiàn)象。(2)皮膚消毒劑。由于小兒患者的皮膚薄嫩、毛細血管十分豐富,因此給予涂抹消毒劑時,會有較明顯的吸收及濾過,若給予小兒患者皮膚使用75%酒精進行消毒時,可能會造成皮膚刺激而導致局部血管擴張,使紅暈面積擴大。(3)操作者因素。由于護理人員在注射過程中針頭刺入小兒患者皮膚時過深,或者注射皮試液過少、過多,都會導致皮丘大小不一,增加判斷難度。除此之外,若護理人員消毒局部皮膚時用力過大、或反復涂擦、或皮膚繃得過緊,均會導致紅暈擴大。(4)患兒自身因素。由于小兒患者的年齡特點,皮試過程中不合作而出現(xiàn)皮試注射部位摩擦、抓捏等,從而導致紅暈面積擴大。
護理人員給予小兒患者皮試時,應盡量避免使用含有乙醇的消毒液,適宜選擇0.9%生理鹽水給予皮膚清潔后,再開始皮試。嚴格遵守執(zhí)行皮試規(guī)范性操作,準確抽吸藥液劑量,皮試液應現(xiàn)配現(xiàn)用。皮試前應與家屬溝通,講解配合要領,以避免因小兒患者煩躁、哭鬧而導致皮試不成功,需要反復穿刺而影響局部皮膚。皮試后護理人員應囑咐小兒患者家屬注意保護穿刺部位,避免穿刺部位局部皮膚受衣袖摩擦、蓋壓,避免小兒患者抓撓等,以保障皮試效果觀察。
參與本次研究的500例小兒患者中,皮試結(jié)果為陽性(+)3例。在臨床觀察小兒皮試結(jié)果過程中,應綜合考慮各種情況,各種影響因素,并作出綜合性、全面性的分析及判斷,結(jié)合有效護理干預措施,給予正確皮試方法及觀察方法,從而有效避免或者降低發(fā)生小兒皮試患者皮試陽性率,提高臨床治療效果。
護理人員應主動關(guān)心小兒患者,結(jié)合小兒患者的年齡特點給予針對性的溝通交流,從而有效緩解其緊張情緒。皮試時間應合理選擇,若夜間就診的小兒患者應盡量避免皮試,若必須皮試,應給予對側(cè)生理鹽水皮試進行對照試驗。詳細詢問小兒患者的過往病史,合理選擇消毒液[2]。
護理人員應合理選擇小兒患者的注射部位及進針方向,常規(guī)建議選擇小兒患者前臂腕橫紋上三橫指正中央處、腕橫紋皮紋平行處;若小兒患者病種特殊,可以選擇小腿下1/3處的內(nèi)前側(cè)為皮試穿刺點,這是因為該處皮膚薄且暴露,容易注射及辨認。護理人員給予小兒患者進行局部消毒時應盡量避免刺激皮膚,待消毒液干后,再施行皮試[3]。
皮試完畢后,護理人員應與小兒患者家屬詳細溝通,囑咐皮試處不可摩擦、按揉、抓捏。密切觀察小兒患者的情況,以及給予小兒患者家屬詳細講解過敏反應的相關(guān)知識。應有2名臨床經(jīng)驗豐富的護理人員對皮試結(jié)果進行判斷。針對可疑陽性的小兒患者應給予對側(cè)使用生理鹽水對照試驗。皮試結(jié)果陰性的判定標準為:皮丘無變化,周圍皮膚無紅腫,注射部位發(fā)紅但<1.5 cm,皮丘變大但觸之不硬。除此之外,護理人員應做好搶救準備工作[4]。
[1] 許立智.小兒皮試結(jié)果的觀察方法、影響因素及護理干預[J].醫(yī)學信息,2012,25(4):192-193.
[2] 劉 琳,麥合浦孜.影響小兒皮試結(jié)果的因素觀察方法及對策[J].中國保健營養(yǎng)(上旬刊),2013,23(4):1702-1702.
[3] 劉桂花.快速皮試儀在小兒急診中的應用效果及護理[J].醫(yī)療裝備,2017,30(5):158-159.
[4] 董振銀,郭 宇,楊 治,等.小兒劃痕皮試針的研制[J].護理學報,2017,24(9):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