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職院校的思政理論課考核方式仍然存在考核形式單一、試卷題型不當、過程考核不科學和社會實踐考核內容權重偏低甚至缺失等弊端,要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對思政理論課的考核方式進行進一步的改革。
關鍵詞:思政理論課;考核方式;改革
當今在高職院校中,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修養(yǎng)教育的主要渠道就是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思政理論課),它在大學生的成長道路上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高職院校作為職業(yè)教育院校,主要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專業(yè)技能和實踐能力,為了配合整個學校的教育發(fā)展目標,思政理論課不僅要在理論上對學生進行教育,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也要做到注重道德修養(yǎng),知行合一。
一、 當前思政理論課考核方式弊端分析
2005年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在印發(fā)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一文中明確指出:“要改進和完善考試方法,采取多種方式,綜合考核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和實際表現,力求全面、客觀反映大學生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和道德品質?!钡乾F如今大部分的高職院校的思政理論課的考核方式還是和以前的考核方式沒有太大的區(qū)別:仍然以最后的期末考試為考核的主要形式,一般采取閉卷或者開卷的形式讓學生在限定的時間內完成試卷的全部內容,然后由老師批改出試卷的分數,最后結合學生的平時表現和完成作業(yè)的情況綜合給出一個分數作為學生最終的考試成績。
(一) 考核形式單一
高職院校的學生本身就不是理論研究型的學生,對理論學習常常會表現出厭惡排斥的情緒,再加上高職院校以培養(yǎng)實踐操作動手能力為主要目標,更加加深了學生對思政理論課的不重視。而期末考試的試卷評分仍然占最后總成績相當大的比例,而試卷中的考試內容往往都出自于教材,理論性比較強,卻脫離了社會實際,這種考核的方式嚴重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得平時課堂上學習效率不高,玩手機、交頭接耳的現象屢見不鮮。比較好的學生在期末考試之前臨時抱佛腳,突擊背誦一下想取得一個好成績;有一些比較差的學生為了應付考試甚至打起了作弊的念頭。這樣的考核方式根本不能考核出學生對知識掌握的真實水平,也不能完全充分地體現出《高校思政課教學大綱》中提出的:從社會實踐出發(fā),培養(yǎng)“四有新人”的教學目標和“以人為本,重視學生運用理論分析問題能力的提高”的高校思政課教學指導思想,更加培養(yǎng)不出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 試卷題型不當
思政理論課作為一門公共基礎課,面向全校的學生,試卷的題目一般來說都比較容易,就考試的題型來說也比較單調,老師為了方便批改試卷,往往在出題時以客觀題為主,例如選擇題、填空題、名詞解釋題、簡答題等等,這類題目在書上都可以找到標準答案,主觀類型的需要學生思考分析的題目一般所占比例很小,因此整張試卷的靈活性非常小,完全不能達到考查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目的,也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和創(chuàng)新精神。
(三) 過程考核不科學
雖然說現在大部分高職院校都十分注重過程考核,也要求老師在最后給學生成績的時候考慮學生的平時表現。但是老師在現實課堂中的平時成績的評定大都是側重于日常的課堂考勤、布置的作業(yè)和課堂發(fā)言的表現這幾方面。這種平時成績的評定方式在別的課程或許是可行的,但是在思政理論課的考核中卻是不客觀、不全面也是不科學的。
(四) 社會實踐考核內容權重偏低甚至缺失
思政理論課雖然是一門理論課,但學生的道德素質和政治修養(yǎng)如何,這終究是一個實踐問題。思政課最重要的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素質和運用理論知識分析和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學生能不能用在思政課上學習到的理論、方法去發(fā)現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并去分析、解決它們,能不能用理論指導實踐,能不能做到知行合一,這是思政理論課考核所應該加大關注的地方。
二、 當前思政理論課考核方式改革的具體路徑
2016年12月7日至8日,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并發(fā)表重要講話強調:“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fā)展需求和期待?!比珖鱾€高校尤其是高職院校在會議召開之后紛紛加大了對思政理論課重視,力求加強思政理論課的課堂教學效果。要提高思政理論課的教學效果,最直接的方法便是對現有的考核方式和考核內容進行改革,依靠考核去帶動課堂的教學效果,提升思政理論課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一) 考核形式多樣化
單一的試卷考試的形式,只能考查學生關于思政理論課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然而思政理論課最重要的目的卻不僅僅是要求學生背誦掌握理論知識,而是要把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用理論知識去分析解決現實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做到既內化于心,又外化與行,達到知行合一。要達到這個目的,就必須改變現在單一的試卷考試形式,豐富考核方式,采用形式多樣的考核形式。在期末考試采取試卷考核的形式的時候,期中可以采取實踐考核方式:模擬一個生活情境,設計一些生活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和事情,看看學生在這個模擬的情境中會采取何種的方法去分析解決問題,最終能不能完美地解決問題,以此來評價學生是否能把在思政理論課上學習到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能否做到外化于行,知行合一。這樣采取多種多樣的考核形式,既可以提高思政理論課的教學質量,又可以滿足學生成長發(fā)展的需要。
(二) 考試題型科學化
思政理論課作為一門公共必修課,面向的是全校的學生,所以這門課程的考核對于老師來說也是一個巨大的工作量,因此以往思政老師為了減少批改試卷的壓力,往往側重于出一些客觀題,這樣方便批改,但是客觀題的比重過大,使得試卷的考核側重于只是的記憶而非應用,與思政課的教學要求不符合,因此考試題型極其不合理?,F在所要做的就是改變試卷題型的比例分布,減少需要學生識記的客觀題型的比重,加大需要學生思考,需要學生用理論分析解決問題的主觀題型的比重,讓整張試卷的布局更合理、更科學。
(三) 過程考核規(guī)范化
過程考核現在大學課程中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大,也越來越重要,對于思政理論課來說更是如此。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的思維方式和脾氣性格各不相同,因此不能完全用一張試卷就來評價學生的道德水平和政治覺悟,要讓考核貫穿整個思政理論課的教學過程中。雖說現在高職院校中也有平時考核的項目,但是平時成績的計算不客觀也不全面,要想做好過程考核,給學生一個客觀的平時成績就需要加強過程考核的規(guī)范化。不僅要把課堂考勤,課堂表現和平時作業(yè)納入到過程考核中去,還要結合學生平時日常生活中的實際行為,這才是體現一個學生真正道德面貌和修養(yǎng)品德的關鍵。
(四) 考核內容生活化
思政理論課雖然是一門理論課,但它是關于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也是關于學生道德品質和文化修養(yǎng)的教育。因此,在考核的時候并不是只需要背誦相關的知識就證明該學生的思政理論課合格,更重要的是看通過思政理論課的學習,學生有沒有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有沒有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文化修養(yǎng),有沒有形成一個健全的人格。要考核到這些東西,僅僅依靠理論上的考試是遠遠不夠的,需要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把考核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結合起來,讓思政課的教學更加貼近學生,例如,在考核的時候就可以出一些在日常生活中學生經常會遇到的問題,這樣既有親切的感覺,又可以考核出學生的真實狀態(tài),達到思政理論課教學的真正目的。
參考文獻:
[1] 賈作璋,王麗玲,黃萍.論思想政治理論課考試方式改革[J].教育與職業(yè),2007(6).
[2] 于明盛.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測評系統(tǒng)探討[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8(12).
[3] 張振昶.思想政治理論課考試改革的理論與實踐[J].承德石油高等??茖W校學報,2007(4).
[4] 叢喜全,馬卓.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形成考核的實踐與思考[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4(07).
[5] 常滿榮.淺析新時期高職院校思政課程考核模式的改革[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5(6).
作者簡介:
梅貞,江蘇省泰州市,江蘇農牧科技職業(yè)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