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課堂上,有效的課堂提問能夠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興趣,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也能夠及時地獲得教學反饋,對于提高課堂教學的時效性具有重大意義。本文將重點分析如何提高小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以期為小學課堂教學提供有益借鑒。
關鍵詞:小學;課堂提問;有效性;技巧
提問是廣大教學者最常運用的一種教學手法,有效的提問與高效的教學密不可分,課堂提問質量的優(yōu)劣將直接決定著課堂教學質量的高低。然而,在實際的小學課堂教學中,有效性提問情況卻不容樂觀,因此,研究如何實現(xiàn)小學課堂的有效性提問具有重要價值。
一、 有效性提問的判定標準
提問是一項古老而有效的教學技能,任何的教學活動都離不開這一教學技能。有效性提問主要從兩個方面進行判定,一是問題的有效性,二是提問技巧的有效性。在小學課堂上,有效性提問主要指的是能夠讓學生對所提問題產生疑問、探索心理的提問。有效提問是教師根據教學目標,有計劃有目的地提出的問題,問題應當是開放性的、個體化的。開放性的問題能夠讓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個體化的問題要求教師根據學生個體差異進行提問,提問要兼顧全體學生。另外,學生的參與及表現(xiàn)也是判定提問是否有效的一個重要標準。能夠引起學生積極思考,讓學生將問題與實際生活聯(lián)系起來,主動尋求問題答案的提問才是有效的提問。
二、 小學課堂有效性提問現(xiàn)狀
筆者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我國小學的課堂的有效性提問現(xiàn)狀堪憂,小學課堂提問主要有以下表現(xiàn):
(一) 問題設計重形式輕內涵
課堂提問的目的在于通過課本內容的設疑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如果只是形式上的提問,提問缺乏實質性內容,則會讓學生陷入兩種極端,要么無話可說,要么就是侃侃而談卻不知為何。目前,在不少的小學課堂上都存在著提問重形式輕內涵的問題,教師在未充分考慮學生實際情況的情況下照搬教案進行提問,這樣就容易造成問題與學生認知的不符,無法起到調動學生興趣的效果。
(二) 問題內容重量不重質
課堂提問是一種啟發(fā)式的教學方式,其在提升教學效果方面的作用毋庸置疑,但是如果教師過于頻繁地使用這一教學手段,認為越多的提問越能啟發(fā)學生思維則往往會適得其反。多數(shù)的小學教師都認為提問是民主教學的一種體現(xiàn),提問越多說明自己的教學越民主,越能脫離灌輸式教學模式,越能啟發(fā)學生思維。另外,還有少數(shù)教師認為多提問能夠對學生起到一定的震懾作用,頻繁地提問能夠讓學生主動學習知識,更好地維護課堂紀律。
(三) 問題答案統(tǒng)一化
教師在設計問題時,通常都已經預設了一個標準答案,所以在實際提問過程中,也會以這個標準答案作為統(tǒng)一標準。這種提問看似是讓學生發(fā)散思維,各抒己見,實際上卻是教師對學生回答內容與標準答案進行核驗的過程,由于教師預設了標準答案,所以在教學中會有意識地把學生的思路引導到自己的思路上來,事實上這對于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啟發(fā)并無明顯作用。
三、 提高小學課堂有效性提問的技巧
(一) 事前設計提問內容
提問是小學課堂上必不可少的內容,但是要做到有效提問則必須在事前對問題進行精心設計。教師應當在深入研究教材內容的前提下,結合教學目標、學生的認知與知識水平,設計出學生感興趣的,能夠讓學生反思、回顧自身所學知識的問題。有效的問題應當具有針對性、啟發(fā)性、趣味性。另外,所提問題要適量,也就是說能夠以少量問題解決的,絕不設置多余問題。在進行問題設計時,教師應當多使用涵蓋課程內容較廣的問題,以提高提問效率。以梯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教學為例,將問題設計為“若2個相同的梯形可拼成1個平行四邊形,那梯形和平行四邊形的高有無關系?是什么關系?”一個問題就比設計為:“2個相同梯形可拼成什么圖形?”“梯形和平行四邊形的高相等嗎?”兩個問題的思考容量更大,同時也強調了梯形與平行四邊形的關系,有助于小學生更加深入的思考。
(二) 課堂中把握提問時機
在課堂上,教師應當根據教學進度、教學內容,以及學生思維的跟進程度、理解程度來進行提問。好的提問時機一是學生產生疑惑時;二是學生新舊知識交界時;三是學習的關鍵處。在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疑問時,適時地提問能夠很好地解除學生疑惑,讓學生加深理解。在新舊知識交界時,適時提問能夠讓學生對新知識產生疑問,激發(fā)起探究欲,從而充分運用舊知識來理解新知識,解決新問題。以圓面積的教學為例,教師在教學前提問學生之前所學各種圖形的面積計算方法,以及圓形與以往所學圖形的不同之處。這能夠讓學生在回顧其他圖形面積計算方法的同時,將其與圓形面積計算聯(lián)系起來,從而能夠更好地理解圓形面積計算公式的原理。
(三) 答后及時評價
教師在學生回答問題的過程中,要適時地予以引導、點撥,在回答問題后應當及時地予以反饋、評價。對于回答正確者,及時表揚、肯定,能夠讓學生保持良好的答題積極性。對于回答錯誤的學生,則要耐心地分析錯誤原因,引導學生如何正確地解決問題,這有助于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認識,同時也不會讓學生對回答問題產生恐懼,這對于提高學生參與提問的積極性具有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 鄭曉瑩,盧巍.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優(yōu)質提問的特征分析——以《斜面》一節(jié)教學為例[J].當代教育科學,2015,(4):56-58.
[2] 師慧.讓有效的課堂提問重塑小學語文高效課堂——例談小學語文課堂的提問技巧[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6,(22):227.
[3] 王梅.淺議小學數(shù)學課堂如何對學生進行有效提問[J].新課程·小學,2016,(5):394.
[4] 柯金英.有效提問與簡約課堂構建[J].考試周刊,2015,(21):96-96.
作者簡介:
楊喬娜,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qū)康寧鄉(xiāng)康寧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