閾限一詞源自拉丁文“l(fā)imen”,指“有間隙性的或者模棱兩可的狀態(tài)”。閾限也是心理學名詞,指外界引起有機體感覺的最小刺激量。 這個定義揭示了人感覺系統(tǒng)的一種特性,那就是只有刺激達到一定量的時候才會引起感覺。
時間在西藏走得慢,山里面和山外面又是截然不同的世界,然而這些又不能阻擋些什么。時間和地域不能限制太多東西,藏族年輕人心里的那個奇點正在到來,或者說,已經到來了。新鮮的,酷的,不明所以的,不善的,都在慢慢積累到達閾限。
三年前,一組“藏族與全球化”的照片風靡國內外。這組作品中,身穿傳統(tǒng)服飾的藏族,卻通過手中的物件或一些細節(jié)的裝飾,帶來一種傳統(tǒng)與現代惟妙惟肖的碰撞。這組作品的攝影者,便是妮珍,畢業(yè)于英國倫敦藝術大學。
對于西藏的誤解,常見兩種,一種是神圣的香巴拉凈土,另一種是落后的邊遠地區(qū)。對于西藏的影像記錄,似乎也只有兩種,磕長頭的虔誠和衣衫襤褸的牧民。這些是妮珍初到英國之后收到的外國人對西藏的印象。而真正的西藏,恰在世俗和信仰之間,傳統(tǒng)和現代之間。
妮珍時常通過她的作品檢視身份認同以及全球化這兩個普遍課題;時尚攝影也是她經常探索的領域之一。她的鏡頭敏銳而不做作地捕捉著西藏“神秘化”以及“全球化”的交界之處。她并不避諱在她的作品中展現自己對傳統(tǒng)及現代社會矛盾的困惑;更不刻意營造寓意深刻的氛圍;她的作品通常捕捉她所接觸到的社會最直接、自然的一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