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蕾
摘 要:中文名:欣荻,英文名:Cindy,4歲,出生美國,美國國籍,美國上過托班,由于身體狀況,在美國長期腹瀉,確診為水土不服,因此小班回到中國,入園我班,在班上年齡偏小,由于不合群、膽子小,入園以來,對老師的指令聽不進去,對小朋友和老師的幫助總是拒絕,不愿意和老師小朋友在一起,喜歡一個人蜷縮在角落,拒絕參加一切活動,她一整天不會說一句話,遇到事情就大哭。
關鍵詞:不合群;成人交流;進餐問題;體育活動
情景一:
今天是開學的第1天了,荻荻抱著媽媽的腿來到班上,一副很不情愿的樣子,來到班上,小朋友都在游戲區(qū)域活動,我說:“荻荻,去搬個椅子,跟小朋友一起玩游戲吧?!陛遁稕]有理睬我,我去搬了張小椅子,請荻荻坐下,她坐下后,東張張西望望,對桌子上的材料好像根本沒有興趣,然后離開椅子,一個人躲在桌子底下,我俯下身子對她說:“荻荻,出來玩好嗎?”我抱起她,又給她換了一組游戲材料,將游戲材料遞到她的手上,可老師一走,她還是將游戲材料放下,坐到了桌子底下。
情景二:
如廁時間,小朋友都按老師的指令,一組一組地去如廁,荻荻是第二組的,可是現(xiàn)在第六組的小朋友都如廁了,她還在玩毛巾架,我說:“荻荻,你怎么還不上廁所呀?快去!”她好像沒有聽見,我走過去,將她攙扶到廁所臺上,她彎著腿,很害怕的樣子,我鼓勵她說:“沒關系,我扶著你,老師在你旁邊,不會掉下去的。”這時間,所有的小朋友都走了,保育老師看見她上完廁所了,就打開了沖水閥,荻荻看見沖水,嚇得渾身發(fā)抖,然后大哭起來。
情景三:
今天的午餐時間,吃的是花菜炒雞蛋,荻荻開始發(fā)呆,我說:“荻荻,你今天怎么了?怎么不吃?”她搖了搖頭,沒有說話。我拿起她的勺子,說:“今天的菜非常好吃,你嘗嘗看,來,老師喂你一口?!蔽覍埶偷搅怂爝叄眯∈治孀×俗?,我說:“飯是必須要吃的喲!”聽到這話,她“哇”的哭了起來。
情景四:
下午體育活動時間,老師組織小朋友玩“老鼠籠子”的游戲,荻荻突然不見了,“咦?奇怪,荻荻哪兒去了?”我請配班老師回班上看了下,是不是回班了,可是沒有找到,我們停止了游戲,在操場上到處找也找不到,我開始有點著急了,這個平時不愛說話的孩子,會不會出危險了,這個時候,我聽見一個小朋友大喊:“林老師,荻荻在這兒呢?!蔽亿s緊跑過去,看見荻荻躲在墻角的一處,看見我們找到了她,她反而很高興的樣子,開心地一邊笑著一邊拍手,我跑到她身邊著急地說:“荻荻,你怎么可以躲起來呢?我們都在找你呀!”也許是我太著急,說的聲音有些大了,嚇到了她,荻荻又哭了起來。
分析:
她的與眾不同的舉動總是讓我很好奇,玩具吸引不了她,反而喜歡躲到桌子底下,而且你再怎么吸引她也沒有用,她還是一樣地躲回桌子下面,似乎她對這樣的教育模式并不習慣,我查閱了美國幼兒園的有關資料,發(fā)現(xiàn),差別真的很大:
我們中國的幼兒園班級人數(shù)多在30人以上,師生人數(shù) 1∶10 以上。而美國的幼兒園每班在12人左右,師生人數(shù)在1∶6左右,明顯中國每班的孩子人數(shù)是美國的兩倍還多,我想之所以她開學第一天總是躲到桌子下面,應該就是看見太多的小朋友,有點不適應吧。
再來說說中國幼兒園廁所和美國幼兒園廁所的區(qū)別吧,美國所有幼兒園,廁所是分男女的。幼兒到園的第一課便是認識廁所。孩子上廁所時老師就會提醒他們別走錯了。在一個扎著小辮子女孩坐廁姿勢圖案和一個男孩坐廁姿勢圖案的標志下,幼兒們分門進出。廁所里的設施完全按正規(guī)男女廁所設計,只不過是小尺寸的而已。而在中國的幼兒園,是不分男女的,男生女生都在一起上廁所。除了分男女外,美國的幼兒園都是正規(guī)的小坐便器,中國的幼兒園都是蹲坑,沖水的時候沖力大,使荻荻很害怕,直發(fā)抖。
還有進餐環(huán)節(jié)的區(qū)別,用餐環(huán)節(jié),中國的幼兒園,特別是小班的孩子大多是老師喂飯,也許是怕把衣服弄臟,也許是孩子們自己不會吃,而美國的孩子很小就自己用手抓東西吃,家長和老師不會因為孩子吃飯弄臟地板或衣服而大發(fā)雷霆,孩子用的都是一次性的餐具,吃完飯孩子要自己把桌子擦干凈把餐具扔到垃圾桶里。并且在美國,不能強迫孩子吃東西。美國的法律規(guī)定,不能以食品作為獎勵或者懲罰。因為,很多孩子會對這樣那樣的食品過敏,強迫孩子吃東西會發(fā)生意外。不過,美國人一直就認為,孩子和大人是一樣的、平等的,他餓了就會吃,喜歡了就會吃,吃東西是孩子自己的事,不需要強求。而在中國,老師都是鼓勵孩子大口吃飯,吃完自己的一份飯菜,不浪費,必須懂得粒粒皆辛苦,因為當荻荻對我搖頭表明我不想吃飯時,我很嚴肅地告訴她,必須要吃完,她哭得是那么的傷心。
最后說到了教學內容和進度。中國的幼兒園有嚴格的教學進度要求,有教學大綱,孩子在幼兒園里以學習文化課為主,為上小學準備。在中國,孩子要上外教課,語文,數(shù)學,跳舞,唱歌,感統(tǒng)課,蒙氏教育,戶外活動時做操,升旗,或玩丟手絹等游戲,經(jīng)常有作業(yè)帶回來,都是在紙上連線,畫畫,認字這種純學習的,孩子學的東西很多,智力開發(fā)得不錯,但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得不到發(fā)揮。美國文化課的教學進度緩慢,一般沒有指定的教材,老師根據(jù)班級每個孩子的特點來設計,更注重基礎知識的鞏固,孩子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和個人性格的塑造。中國的幼兒園每天孩子戶外活動時間只有上午半小時和下午半小時,而且要聽老師安排。美國的幼兒園戶外活動時間至少比中國多一倍,而且孩子完全自由活動,玩具也絕對不會不夠玩的。荻荻是適應了美國的教育模式,戶外活動,自己跑去捉迷藏了,她玩得好開心,但是在中國,這樣無組織無紀律的行為,是不可取的,我批評了她,她很委屈。
教育對策:
在閱讀了大量的有關資料后,我進入了深深的思考中,如何改變荻荻,大環(huán)境我改變不了,所以只能讓荻荻盡快適應,我采取了以下教育措施:
1. 首先針對她不合群,對老師的指令不理會,我?guī)退伊艘粋€好朋友,這個女孩子在班上年齡比較大,很有愛心,愿意幫助她,當老師發(fā)出指令時,她的好朋友就會提醒她,陪伴著她一同去做。一開始,她總是拒絕別人的幫助,慢慢地,在老師的鼓勵下,她開始接受了好朋友,每當聽到老師的指令,她開始尋找那位好朋友,然后和她一起去,漸漸地,她不再排斥朋友,愿意與朋友一同玩耍。
2. 她不愿意跟成人交流,當老師跟她交流時,她總是捂住耳朵,把頭埋在兩腿間,對此,我開始有意識的,每天想辦法地接近她,比如早晨來園時,我特地蹲下來,與她打招呼,并且告訴她:“老師很喜歡你,抱一抱好嗎?”一開始,她總是拒絕,有的時候還會躲起來,漸漸地,她開始跟我玩了,有時會摸一下我的頭發(fā),有時會拉一下我的衣服邊,終于有一天,她肯抱我了,我開心地親了她一下。從那以后,我們每天都會抱一抱,久而久之,她開始愿意和老師交流了。
3. 對于進餐問題,我們條件有限,沒辦法尊重孩子的意愿,所以我就用各種方法鼓勵她進餐,比如貼五角星、當小老師等等,并且給她盛飯時,先盛的少一點,吃完后,再給她添,這樣減少她的心理壓力,她開始接受了幼兒園里各種口味的飯菜了。
4. 每周五下午的體育活動時間,定為自主活動,原以為這樣小朋友會很亂套,沒想到,孩子們非常喜歡這樣的自主時間,他們會結伴選擇自己非常喜歡的游戲,玩得很開心,荻荻更是如此,她喜歡并且接受這樣的活動,漸漸地,她也愿意參加集體活動了。
經(jīng)過一學期的引導,荻荻的變化很大,以前那個只會躲到桌子下面,不說話,看見別人跟她說話,總是拒絕的荻荻不見了,眼前的荻荻是那么的活潑開朗,看見她的轉變,她的父母非常高興,我也很高興,不過最開心的還是荻荻,因為她適應了我們班的生活,和所有的小朋友一樣快樂成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