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研究大學英語四六級測試的現(xiàn)存問題。 就改革方向,筆者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guān)鍵詞: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測試問題;改革方向
一、 大學英語測試的歷史和現(xiàn)狀
2017年,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CET4/6)跨過了第三十個年頭。 英語四六級起源于1984年華東石油學院(現(xiàn)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校內(nèi)的一種英語水平測試。1986年,全國第一次大學英語四級考試舉行。1989年大學英語六級考試第一次舉行,1999年增加口語考試。 在過去的30年中,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已經(jīng)成為國內(nèi)最大的,參考人數(shù)最多的外語測試。同時,四六級考試對提高學校、學生以及社會對英語認知和普及起到了積極的重大的作用。
但是近年來,人們對于四六級考試的爭議一直不斷。一方面,不少學生認為四六級考試越來越難。而在通過之后,英語能力仍然沒有顯著提高;另一方面,不少用人單位和國內(nèi)外高校認為,四六級考試成績并不能完全體現(xiàn)學生真正的英語水平。
二、 大學英語測試的不利影響
1. 加劇了英語應(yīng)試教學的傾向
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統(tǒng)考,促使各級高等學校和教師單純追求通過率,放棄了正常英語教學。英語課堂不再是學生學習英語語言知識的課堂,而是通過老師的講解剖析各種模擬試卷或歷年真題試卷,幫助學生掌握和運用各種相關(guān)的應(yīng)試策略和解題思路、方法和規(guī)律,提高考試通過率的應(yīng)試課堂。教育部高教司的岑建君先生就指出,“應(yīng)試教學相當嚴重。有些學校甚至把四、六級證書與畢業(yè)證書掛鉤,這種教學已經(jīng)是走上了絕路?!迸c此同時,社會上,許多用人單位把四六級證書作為接納一個大學生的必要條件。這種應(yīng)試環(huán)境中的學習,學生只學會了打鉤,而不知何為英語語言,成為高分低能的應(yīng)試機器。
2. 違背了英語學習的語言輸入規(guī)律
美國著名應(yīng)用語言學家Krashen認為,人們學習語言的唯一途徑就是通過獲得可以理解的語言輸入,產(chǎn)生足夠的語言輸出。但是為了通過率,絕大多數(shù)的英語語言課堂不再是教師提供語言輸入,與學生用英語進行交際的場所,而是中英雙語的講解考試題目,課堂時間被花費在語法講解,詞匯辨析,應(yīng)試技巧上,忽略了英語學習的真正目的,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
3. 忽略了學生的真正需求
應(yīng)試教育打擊了學生學習英語的好奇感、積極性和主動性。尤其是升入高校的大一新生們,原本以為考入大學,就可以擺脫中學的被動學習,選擇自己喜歡的語言學習方式,閱讀,看劇,聽歌,以及在與老師和同學的互動中,通過大量的語言輸入和輸出,提高自己的聽、說、讀、寫、譯的能力,從而使自己能夠用英語進行交流,翻閱外文書籍等,完成英語作為一門工具性學科的真正功效。然而實際情況卻恰恰相反。
三、 大學英語測試本身存在的問題
1. 教育政策導向問題
我國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上雖然規(guī)定要“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和交際能力”,但是從全國一盤棋的四六級考試可以看出,英語教學始終定位在打基礎(chǔ)的通用英語上,而不是以應(yīng)用為目的的學習。雖然,四六級考試歷經(jīng)改革,但是還是以考英語知識為主,考學生的識別能力和測試能力,忽略了英語應(yīng)用能力測試。 同時,作為通用英語的學習,大學的要求也是低的。以大學四級英語考試為例,對詞匯的要求只有4500個單詞,對讀的要求是每分鐘100個詞。而國際專家表明,一個英語的學習者,只有詞匯量達到1萬個,閱讀速度達到每分鐘200個詞才能有實際使用價值。
2. 測試效度問題
測試效度是一切語言測試的基本出發(fā)點。效度指的是“考的是什么能力?”,“是否考了應(yīng)當考的能力?”作為語言測試,語言的運用能力是最關(guān)鍵的。在過去的30年中,四六級考試也在不斷的歷經(jīng)改革,從最初的以語音、詞匯和語法為主的多項選擇題。到2013年 12月份增加的1000多字的長篇閱讀查讀和段落的漢譯英。 以及2015年12月聽力取消短對話和短文聽寫,增加新聞聽力和學術(shù)講座。 雖然增加了對語言知識的運用和與社會題材的掛鉤。但是這些改革并沒有撼動四六級考試的根本,還是只考核了學生的對語言的識別技能、查閱技能和猜測技能,而無法考查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和交際能力。
四、 大學英語測試的改革方向
2016年11月份,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外語測評中心推出了第一次國際人才英語考試,這是在中國積極參與全球事務(wù)的現(xiàn)狀下,推出的英語溝通能力認證考試體系,強調(diào)了“英語溝通能力”。 考試的主要目的是考查學生運用英語完成各類溝通任務(wù)的能力,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1)國際視野與協(xié)商合作能力。(2)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3)跨文化理解與表達能力。 考題以實際案例為文本,不照本宣科,著重考查考生對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
筆者認為國際人才考試給大學英語測試提供了良好的改革方向。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是教會學生使用一門語言,學生學習英語的目的也是為了掌握這門語言及使用這門語言。在今后的大學英語測試中,必須體現(xiàn)“用”字。
1. 改變原有題型,減少客觀選擇題,加大主觀題的比例,盡可能的使用真實的語言材料,增加在閱讀文章后寫提綱和摘要的能力。
2. 作文題應(yīng)該以實用性和真實性為主,提高學生的書面交際能力。
3. 口語考試應(yīng)該以真實案例為主,著重考查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
4. 取消考級證書和畢業(yè)證書掛鉤,擺脫應(yīng)試為主的英語教學。
參考文獻:
[1]楊惠中,C. Weir. 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效度研究[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8.
[2]余華榮.21世紀需要什么樣的外語人才,中國大學英語教學論叢書[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
[3]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委員會.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大綱(2006年修訂版)[M].
作者簡介:
張慧,江蘇省南京市,江蘇行政學院文化學與文化建設(shè)教研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