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青,張 平
(沭陽縣人民醫(yī)院,江蘇 宿遷 223600)
近年來,人類生活質量以及對自身健康的關注度的提高使得人類越來越不滿足于醫(yī)院的管理服務質量[1]。大多產婦對分娩具有恐懼心理,且受激素水平的影響,導致產婦容易出現(xiàn)焦慮甚至是抑郁的狀況。產后抑郁也是現(xiàn)階段人們廣泛關注的話題,而近年來,會陰無保護接生技術的在臨床上廣泛應用[2],為進一步觀察心理護理心理護理干預配合會陰無保護接生對分娩的影響,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產婦作為觀察研究對象,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選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產婦326例,隨機分為正常接生、常規(guī)護理的對照組(n=163)以及心理護理干預配合會陰無保護接生的觀察組(n=163),所有患者均排除嚴重器官功能性障礙及伴有精神疾病的產婦。其中觀察組產婦年齡26~45歲不等,平均(38.84.7)歲,平均孕周(38.62.3)周;對照組產婦年齡24~44歲不等,平均(37.94.5)歲,平均孕周(38.72.1)周;經統(tǒng)計學分析,兩組產婦在年齡重等一般資料上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產婦給予常規(guī)護理,并采取常規(guī)護理方法。
觀察組產婦在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給予產婦心理護理聯(lián)合會陰無保護接生,具體如下:
1.2.1 產前心理評估
在產婦產前對產婦的心里狀況以及精神狀態(tài)進行觀察,并進行科學的評估,詳細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和心理需求。根據評估結果制定適宜的心理干預方法。
1.2.2 術前心理護理
患者進入產房,應該詳細了解患者的疾病史藥物過敏史,并進行全面的體檢。將手術相關事項、方法、術后護理等一些事項告知患者及家屬,并用親切友好的語氣與患者進行交流,根據患者愛好、教育背景等與患者交談,增加患者認同感,緩解其不良情緒。
1.2.3 產后心理護理
產后監(jiān)測患者生命體征,并密切觀察產婦心理狀況,護理人員應該從產婦的興趣出發(fā),聊一些患者感興趣的話題轉移患者注意力,積極鼓勵患者,并告訴患者鎮(zhèn)痛藥的危害,增加患者的信心和自我控制感。
1.2.4 會陰無保護接生技術
(1)宮口全開時,護理人員指導產婦反復屏氣促使陰道擴張。
(2)胎頭著冠后,護理人員單手控制胎兒頭部娩出速度,對胎兒頭部娩出的角
度及方向不進行干預。
用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價患者手術前后的焦慮狀況,分數越高,越焦慮;
記錄并統(tǒng)計兩組產婦會陰撕裂、側切、產后出血以及新生兒窒息等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通過問卷調查統(tǒng)計患者的滿意度,包括入院護理、護士服務態(tài)度和質量、護士衣著等,患者需要進行客觀評價。每項將其劃分為3個等級:滿意、一般滿意、不滿意。問卷表滿意與一般滿意項目達到 90%以上則被視為調查者滿意 。
采用SPSS19.0對患者一般資料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平均數+標準差(X(—) S)表示,進行t檢驗,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及患者滿意度用百分數表示,進行X2檢驗,p<0.05代表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產后12h SAS評分(25.82.5)分,顯著低于對照組(38.42.8),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產婦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僅為2.45%(會陰裂傷1例,新生兒窒息1例,產后出血兩例),低于對照組的25.66%(會陰切開10例,會陰裂傷14例,新生兒窒息14例以及產后出血8例),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患者滿意度高達98.77%(161/163),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7.73%(143/163),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我國大部分醫(yī)院部門護士資歷較淺,關懷能力薄弱。而且現(xiàn)在病患對護士的要求越來越高,產婦作為特殊人群,圍產期的心理護理尤為重要[3]。會陰無保護接生技術是一種回歸自然的分娩方式,傳統(tǒng)接生過程會過度對產婦會陰行保護性干預,而會陰無保護接生技術通過護理人員同產婦的密切配合來控制胎兒頭部娩出的速度,組織受力均勻,降低會陰裂傷的風險。
本研究對宮外孕手術患者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通過術前的心理評估、術前、術中、術后的手術圍術期心理護理干預,大大降低患者SAS評分,改善患者焦慮狀況,且產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僅為2.45%,患者滿意度高達98.77%,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提示心理護理干預配合會陰無保護接生安全性高,可有效改善產婦心理狀況,提高產婦滿意度,這與以往權威報道相一致,值得臨床廣泛應用以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