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告狀,從人際關系心理學角度上來說,指的是人與人之間發(fā)生某種沖突、矛盾而不能自行化解時出現(xiàn)的,借助第三方力量來解決糾紛的一種特有的人際行為。幼兒的告狀,是指幼兒在他們自己認為受到同伴侵犯或者發(fā)現(xiàn)某種行為與幼兒園的集體規(guī)則、教師的某項要求不相符合時,向教師發(fā)起的一種互動行為。
關鍵詞:幼兒;告狀;互動行為;教師的態(tài)度
一、 引言
幼兒的告狀行為在幼兒園中很常見,幼兒作為一個特殊群體,他們的告狀行為一定有許多和成人不同的地方。因此這就要求教師在一日生活中去了解幼兒告狀行為的動機,并且學會正確處理幼兒的告狀行為。那么,我們先要來了解一下,什么是幼兒告狀?他們?yōu)槭裁匆鏍??教師應該怎樣如何正確引導?
二、 什么是幼兒告狀行為
3至6歲的幼兒在自己或者別人受到欺負時,向教師報告的現(xiàn)象,我們將這種現(xiàn)象稱為幼兒的告狀行為。幼兒告狀主要是當他們發(fā)現(xiàn)自己或別人受了欺負或委屈時,不知道如何正確處理,便跑去告訴老師的行為。其次,幼兒的告狀行為,多是向班里的老師告狀,當他們遇到事情,不能辨別對錯時,便會去向老師告狀,期待老師來給他們做出公正處理。
三、 關于幼兒告狀的動機分析
作為未成年人,幼兒在社會群體中屬于弱勢群體,而且他們自身的防御能力是非常有限的。根據(jù)觀察幼兒的實際情況,把幼兒告狀的動機分為以下幾種:
(一) 第一種告狀動機,主要是幼兒希望在遇到問題時,能得到老師的同情和保護,為自己解決問題。
案例:區(qū)域活動中,幼兒在益智區(qū)用橡膠管搭建地下通道。程星宇的地下通道逐漸成形,可是手邊的橡膠管只剩下幾個了,當他看到盈盈手上的橡膠管比他多,就徑直走過去便搶了過來。朱盈盈立馬跑過去搶橡膠管,但是失敗了。朱盈盈跑來告狀:“老師,程星宇搶我的東西。”
之所以會告狀正是出于幼兒害怕受到外界不公平的對待、進行自我保護的本能。為了得到老師的幫助或請求保護而產生的告狀行為。這類告狀行為在中小班的幼兒中占有很大的比例。
(二) 第二種告狀動機,主要是幼兒想看看同伴的行為是否違背了教師所設定的班級規(guī)則而產生的告狀行為,這種動機被稱為檢舉型告狀。
案例:要開運動會了,老師組織幼兒到操場上訓練運動項目“障礙跑”,老師將幼兒分成四組,其他三組都開始跑起來了,只有第四組的小朋友原地不動,只聽陳茂說:“老師,喬海峰跑得太慢了,能不能換張欣?。繂毯7逶谖覀兘M,肯定得不到第一名?!豹?/p>
幼兒在一日生活的活動中,一旦發(fā)現(xiàn)同伴的某種行為不符合班級常規(guī)或者跟老師平時說的規(guī)章制度不同,就會去告訴老師,這種告狀一般都是檢舉他人的不良行為。但是,他們的這種告狀目的并不是想讓老師阻止或者懲罰同伴的行為,而是想把他的不當行為描述給老師,看看老師是怎么來判斷的。
(三) 第三種告狀動機,當幼兒看到其他幼兒在某些方面因為表現(xiàn)出色,而得到老師的表揚,由此產生羨慕的心理。這種告狀行為多發(fā)于好勝心強的幼兒,想要利用告狀來削弱對方的勢力。
這種行為的表現(xiàn)是因為嫉妒心而產生的。當幼兒看到其他小朋友得到老師的表揚并拿到小紅花,心里就會不開心。有的幼兒表現(xiàn)不錯卻沒有得到老師表揚和小紅花,就會覺得老師沒有公平對待。所以,一旦發(fā)現(xiàn)其他小朋友犯錯,就會立即向老師告狀,希望老師去批評他。
四、 關于幼兒告狀行為的正確引導策略
(一) 教師可以利用繪本故事中的典型人物,來培養(yǎng)幼兒辨別是非的能力。
在一日生活中,利用幼兒的心理特點與故事的功能給幼兒創(chuàng)造一個舒適、自在的語言環(huán)境,開展不同的區(qū)域活動,讓幼兒在故事中體驗角色中典型人物的所作所為,明白在集體生活中,要學會與其他人友好相處,學會站在弱者的立場來考慮問題。
(二) 充分利用班級里的區(qū)域,讓幼兒參與角色扮演,來激發(fā)幼兒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由于年齡小,對自己面對的事情沒有辨別能力,不能獨立解決問題,很難與其他小朋友處理好關系。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運用情景的表演,來鍛煉幼兒的這種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幼兒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判斷,并逐漸學會獨立思考問題,運用自己的方式來解決學習和生活中出現(xiàn)的問題。
(三) 對于有些告狀行為,教師可以和幼兒一起分析事情的過程和產生的結果,來幫助他們解決問題。
當發(fā)生告狀行為時,教師要幫助幼兒分析原因,根據(jù)幼兒雙方的心理特點與事情的原因來解決問題。有的幼兒會因為自己到老師那里告發(fā)某人做了什么“違規(guī)”的事情而沾沾自喜,并主動要求教師對自己進行獎勵,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先認可他的所作所為,然后和幼兒分析他的做法。
(四) 對于一些比較容易解決的問題,教師可以嘗試著讓幼兒自己來處理,幫助他們提高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老師可以幫助幼兒分析情況,到底是什么原因讓他們來告狀,并讓他們思考和選擇,當幼兒提出可以怎樣做時,不要全盤否定或者剝奪他們思考的機會,而是要鼓勵幼兒自己積極主動地解決問題,一旦他們有了商量的結果,教師應該尊重幼兒的決定,鼓勵他們用自己的方式進行。
總之,幼兒的告狀行為是一種天性,因為他們的獨立能力較差,思維能力還不縝密,依賴性很強,性格上大多以自我為中心,人際交往能力還處于初級階段,一旦遇到事情就會尋求大人的幫助,我們要做的就是鍛煉孩子的獨立性,培養(yǎng)他們善于辨別是非的能力,學會寬容待人、與人為善。只要我們教育、引導得當、有的放矢,從小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道德情感,就能更好地促進其未來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韓曉.淺談幼兒的告狀行為[J].中國校外教育:基教版,2012(8):154.
[2]劉曉紅.大班幼兒告狀行為的動機與性別研究[J].教育導刊,2014(3):19-23.
[3]袁麗娟,劉晶波.混齡班幼兒告狀行為及指導策略研究[J].幼兒教育,2014(12):9-13.
[4]王秀娟.別讓孩子成為“告狀王”——淺析幼兒告狀行為的原因及處理方法[J].甘肅教育,2014(6):69.
[5]田立華.淺談對幼兒告狀的認識和態(tài)度[J].教育教學論壇,2011(33):231-232.
作者簡介:李清,江蘇省常州市鐘樓區(qū)開心幼兒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