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淼??
摘要:愛心教育是幼兒期情感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內(nèi)容之一,是促進幼兒社會性發(fā)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然而,不少幼兒表現(xiàn)出自私自利,不懂得關愛他人的行為。幼兒缺乏愛心和自身的發(fā)展特點、家庭、幼兒園等方面都有著關聯(lián),本文將通過對這些影響因素的分析,針對性地為培養(yǎng)幼兒愛心提出可行性建議與方法。
關鍵詞:3-6歲幼兒;愛心教育;家庭;幼兒園
愛心,在幼兒的成長中是必不可少的,愛心的培養(yǎng)是促進幼兒社會性發(fā)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現(xiàn)實生活與教育中,我們常常遇見一些自私自利,不懂得關愛他人的幼兒,這就需要對他們進行愛心教育,這也是幼兒期情感教育中不容忽視的一項任務。
一、 幼兒缺乏愛心的原因
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痹趶娬{幼兒愛心教育的時候,我們應該先弄清楚有哪些造成幼兒缺乏愛心的因素。
1. 幼兒自身的原因
3~6歲幼兒的重要特點之一就是“自我中心”,他們總是喜歡說“這是我的”“別碰”“不給你”等之類的話,也就是說他們易從自己的需要、興趣出發(fā),形成對周圍人、事、物的認知和態(tài)度。獲得別人的關愛時卻不懂感恩,這就需要成人有意識的教育引導。
2. 家庭方面的原因
家庭是幼兒產(chǎn)生社會性行為的最初場所,對幼兒的社會化發(fā)展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幼兒自身的經(jīng)驗和能力決定了他們對家庭和家長的高度依賴性。
(1) 不良教養(yǎng)觀念的影響
不少家長過于重視幼兒智能上的開發(fā),忽視愛心教育,當教養(yǎng)觀念發(fā)生偏差時,愛心品質的培養(yǎng)也就被擱置或放松了,關愛他人的習慣無法養(yǎng)成,自然就造成了幼兒愛心的缺失。
(2) 不良教養(yǎng)方式的影響
簡單粗暴的教養(yǎng)方式,例如嘮叨、批評甚至是采取強硬手段,稍有不順從就會得到呵斥和責備。幼兒害怕父母,在父母那里得到的溫暖和同情較少,所以他們很少會主動關心愛護身邊的人。
有些家長對孩子百依百順,毫無原則地遷就。孩子容易形成過度依賴、任性蠻橫、自私自利的性格,無形中強化了幼兒的“自我為中心”心理,這樣幼兒也就會只知索取,不懂回報。
(3) 不良家庭氛圍的影響
如果家庭氛圍不和諧,幼兒比較容易出現(xiàn)自信心不足、退縮、不合群等不正常表現(xiàn),有的甚至會產(chǎn)生攻擊性行為。當幼兒長期生活在充滿爭吵的家庭中,感受不到溫暖,缺乏安全感,也就不太會產(chǎn)生關愛他人的行為。
3. 幼兒園方面的原因
美國心理學家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認為,幼兒是在觀察和模仿中進行社會學習的,愛模仿是幼兒期突出的特點。教師是否表現(xiàn)出愛的行為將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幼兒。
此外,批評與懲罰不當也易導致幼兒的愛心缺失。當幼兒表現(xiàn)出冷漠、不關心的行為時,教師不指出他的不對,那么幼兒就不知道這樣是不好的。而當幼兒有愛心行為時,教師如果能及時強化表揚,那么孩子就有可能受到鼓舞,更多地展現(xiàn)自己的愛心。
二、 實施愛心教育的方法
1. 家庭教育
家庭在幼兒的成長中,起著至關重要的塑造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培養(yǎng)幼兒愛心的基礎。
(1) 營造充滿愛心的家庭氛圍
家長應盡量多創(chuàng)造各種機會使孩子處于充滿愛心的氛圍中,例如逢年過節(jié)時,帶孩子回老家看望祖輩,和家人團聚。祖輩過生日時,打電話或送禮物回家表示祝賀。這些做法將會為幼兒帶來積極的影響。
(2) 家長以身作則,身教重于言教
幼兒通過模仿學習來感受外界環(huán)境,發(fā)展自己的行為習慣,家長是幼兒最親近的人,因此,家長要為幼兒創(chuàng)設真實的學習環(huán)境,在生活中感受愛心的存在。例如,在爸媽下班回家后,向幼兒索求一個擁抱,請幼兒幫忙拿拖鞋等。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一些表達愛的方法,又增進了親子情。出門在外,也可以實行愛心教育,例如,在公交車上,家長主動給老人讓座,逛公園時,及時制止孩子亂丟垃圾、采摘花朵等行為。當幼兒表現(xiàn)出關心、幫助他人等愛心行為時,父母應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使幼兒體會到對別人施以愛心的快樂,無形中強化幼兒的愛心行為。
2. 幼兒園教育
幼兒園為幼兒提供著系統(tǒng)而全面的教育活動,幼兒園對幼兒實行愛心教育是幼兒養(yǎng)成愛心意識、形成愛心行為的重要途徑。
(1) 教師為人師表,用行動感染孩子。
要培養(yǎng)孩子的愛心,教師就必須是一個有愛心的人,用自己具有愛心的行為作為幼兒的表率。善良地對待每一個孩子,對他人的幫助懷有感激之心,從而使孩子們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2) 運用多種方式,培養(yǎng)幼兒的愛心
在五大領域教學中滲透愛心教育,及時掌握教育契機,比如在某些教學活動中,需要發(fā)放玩教具之前,告訴幼兒要按著順序來,不能爭搶,在活動過程中愛護玩具等。
在游戲中也可以培養(yǎng)幼兒的愛心。游戲是幼兒主要的學習與活動方式,教師在游戲中開展“愛心”教育,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可以為幼兒創(chuàng)設各種游戲情境,引導幼兒扮演好心人角色去關愛他人,如幫助老人過馬路,把跌倒的小朋友扶起來,喂食流浪的小動物等。
幼兒的愛心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培養(yǎng)一個有愛心的孩子,讓他擁有一份充滿愛的人生,這需要多方面的努力。3-6歲的幼兒,正處在智力和情感發(fā)育的快速階段,如果從這一時期就培養(yǎng)幼兒的愛心意識,讓他們產(chǎn)生愛心行為,將有利于鑄造幼兒的健康人格,為以后乃至一生的發(fā)展奠定良好的社會性基礎。因此,讓我們用實際行動去影響和感染幼兒,把愛的種子播到他們的心田,用愛貫穿他們的成長之路。
參考文獻:
[1]李全彩《淺議幼兒愛心缺失現(xiàn)象》[J].學前教育研究,2003,(7).
[2]林海芳.《淺談對幼兒愛心情感的培養(yǎng)》[J].現(xiàn)代企業(yè)教育,2011,(20).
[3]劉在花.《幸福家庭教育建構》[J].中國特殊教育,2011,(9).
[4]徐翠華.《愛相隨——也談幼兒愛心教育》[J].小學科學:教師,2013,(3).
[5]裴曉燕.《淺談幼兒園如何進行情感教育》[J].教育教學論壇,2012,(15).
作者簡介:
鄒淼,江蘇省蘇州市昆山開發(fā)區(qū)夏駕幼兒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