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鄧小平曾指出:“抓科技必須同時抓教育”,教育是科學技術人才培養(yǎng)的基地。隨著城鄉(xiāng)一體化的快速發(fā)展,農村的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都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為了進一步縮小農村學校和城市學校的距離,教育方面也推進了義務教育均衡,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農村學校的學生,不管是知識還是學習行為,都與城市學校的學生還有較大的距離,尤其是英語方面。
關鍵詞:農村學生;問題行為;原因分析
一、 農村初中生在英語課堂的問題行為
中外學者對課堂問題行為雖然沒有統(tǒng)一的定義和分類,但一致都認為課堂問題行為是影響課堂教學秩序的行為,甚至會影響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英語課堂上,說話、吃東西、睡覺已是家常便飯,辱罵、打架更是不在少數(shù),那么,學生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些問題行為?當教師碰到這些問題行為時該怎么處理呢?
二、 問題行為的原因分析
1. 學生的需要得不到滿足
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如果學生的基本需要得不到滿足,那么學生就會通過其他途徑來獲得,比如上課說話、吃東西、睡覺等等,都是為了得到教師或同伴的關注。農村的家庭普遍一戶多子,甚至一個家庭有七八個孩子的,孩子越多,父母的壓力越大,一方面要贍養(yǎng)雙方老人,一方面要撫養(yǎng)孩子,經濟方面的重壓使得他們沒有過多的關注自己的孩子,有些只能在班主任的聯(lián)系下才能得知自己孩子在學校的表現(xiàn)。這一類的學生由于從小缺乏關愛,沒有安全感,于是只能通過上課吃東西、說話、睡覺等行為來獲得同伴或教師的關注。由于農村初中的班級多是大額班級,教師的精力和時間有限,難以全面照顧學生的心理需求。
2. 學生的生理發(fā)展不平衡
部分學生的問題行為是生理發(fā)展不平衡造成的,比如多動癥就是神經發(fā)育遲緩或神經功能障礙。
3. 學生對學科內容不感興趣
英語作為外語來學習,本身就缺乏英語環(huán)境,由于跟母語有較大的差異,雖然初中生在小學時就已經接觸了英語,但由于母語還未形成的限制,很多學生都是靠死記硬背來學習英語,久而久之,對英語這一學科就沒有了興趣,甚至厭惡。
4. 教師教學水平欠缺
由于英語學科的特殊性,加上農村英語教師的專業(yè)性不強,小學的英語老師有一部分是由其他專業(yè)的老師擔任的,對英語缺乏足夠的認識。另外,教師教學觀念陳舊,方法落后,講課缺乏激情等等,這些都會使學生感到不耐煩、不愉快,繼而引發(fā)問題行為。
5. 家庭方面
家長的過度干預或者零干預都會影響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得到的關愛是有限的,因此,學生會通過其他方式獲得他人的關注來補償自己這方面所缺失的關愛。
6. 教師處理能力差
教師缺乏組織班級的能力,不善于處理課堂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主要有兩種行為表現(xiàn):一是對學生的問題行為采取不聞不問、任其發(fā)展,等到范圍擴大到影響整個班級的時候才去處理,這種行為在無意識中助長了問題行為的生長,不利于形成良好的班級氛圍;二是課堂教學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行為采取預防策略,學生一旦出現(xiàn)問題行為的苗頭,教師馬上就大聲呵斥,無論什么地點什么時間,也不管學生的自尊心,這種行為嚴重挫傷學生的自尊心,容易引起學生對教師的仇恨,甚至是對立。
三、 問題行為的矯正策略
1. 非言語警示或停頓
在教學過程中,一旦學生出現(xiàn)問題行為,教師可以通過眼神、手勢等示意,也可以通過言語、腳步等停頓來提醒該學生,幫助其減少問題行為的發(fā)生。
2. 適時表揚正確行為
當學生的行為符合課堂規(guī)范行為時,教師要及時予以表揚,可以是口頭的,也可以是物質形式,這種及時的表揚可以增加學生正確行為的概率,能夠使學生認識到哪些是正確行為,也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提高了學生的主動性。
3. 言語提醒、反復提醒
矯正學生的問題行為不是一步就能解決的,而是需要靠教師的不斷提醒,不停追蹤,直至學生的問題行為消失或者細微到可以忽略不計。教師在運用言語提醒時要注意語言的藝術,過于簡單粗暴的語言會引起學生的反感,甚至會影響師生之間的關系,更甚者影響課堂的教學秩序。
4. 直接提問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如果學生出現(xiàn)問題行為,教師還可以直接提問,這樣既可以提醒學生,又可以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
5. 慎用批評與懲罰
一旦學生的問題行為出現(xiàn),教師都不應該馬上批評或懲罰。每個人都有自尊心,學生也不例外,尤其是問題學生,他們對自尊心的重視程度更是不可想象。雖然他們表面是一副嘻嘻哈哈滿不在乎的樣子,但其實他們比誰都渴望關注,渴望得到來自大家的關愛。所以,當學生的問題行為出現(xiàn)的時候,教師可以先了解清楚該學生行為的動機,以及該學生的成長背景、生活背景等,這些有助于教師有針對性地幫助該學生走出問題行為。如果在學生的問題行為一出現(xiàn),教師馬上批評或懲罰,這會嚴重挫傷學生的自尊心,甚至會引起該學生對教師的對立。
四、 小結
事實上,不管是什么課堂,都會有問題行為。學生的問題行為一旦形成,就會像野草一樣瘋長、蔓延。如果教師處理不當,學生的問題行為有可能會更嚴重,不僅影響課堂的教學秩序,還會影響教師與學生之間、教師與課堂之間的關系,甚至還會影響學生自身的身心發(fā)展。因此,一旦學生出現(xiàn)問題行為的征兆,教師要對癥下藥、采取適當?shù)拇胧椭鷮W生,不要等到問題行為形成了才想辦法補救、抑制。
參考文獻:
[1]Bill Rogers(著),蔡艷芳,馬慧,郭燕飛(譯).課堂行為的有效管理策略[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11,2.
[2]段作章.教學理念如何走向教學行為[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1.
[3]張彩云.學生課堂問題行為管理[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5,6.
作者簡介:
李春曉,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南寧市,廣西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