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位熱·阿布都熱扎克,古麗巴努爾·阿木提,王旭穎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烏魯木齊第一人民醫(yī)院兒童醫(yī)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1)
小兒呼吸道感染是兒科中較為常見的感染性疾病之一,包括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1]。上呼吸道感染在臨床中最為常見,多半是由病毒引起的,繼而引發(fā)細菌性感染,臨床上多采用病毒性藥物進行治療;而下呼吸道感染在臨床治療中必須明確引起患者感染的病原體組成,進行對癥治療,否則會造成抗生素的濫用,易導(dǎo)致患兒的死亡率增加。因此,選擇快速、特異性強的病原學診斷方法,對臨床合理用藥、減少抗生素藥物的濫用[2]、增加疾病治愈率具有重要意義。本文收集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本院治療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兒350例,通過對患兒血清中的IgM抗體進行檢測,進而指導(dǎo)臨床用藥,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收集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者350例,其中男患兒179例,女患兒171例,年齡0~6歲,平均年齡(2.8±1.4)歲,其中,<1歲患兒113例,1~3歲患兒132例,4~6歲患兒105例。所有患兒在臨床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參照《兒科學》(第七版)中關(guān)于小兒呼吸道感染疾病的診斷標準[3]。
1.2 納入標準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上述診斷標準;②年齡在0~6歲之間患兒;③所有患兒家屬對治療方法和流程知情,且同意本臨床研究。排除標準:①年齡>6歲患兒;②具有心、肺、腎、內(nèi)分泌和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等疾病患兒;③具有其他傳染性疾病、精神障礙的患兒。
1.3 檢測方法 采用間接免疫熒光法對血清中的lgM抗體進行檢測[4-6]。具體操作步驟如下:首先抽取所有患兒靜脈血3 ml于促凝管內(nèi),配制血清標本;然后將待檢的血清標本與磷酸鹽緩沖液(PBS)以1∶1的比例稀釋,取稀釋后的血清30~150μL的吸附劑中,混合均勻后,離心10~15 min,以除去沉淀,防止檢測干擾。取檢測載玻片,向各試驗孔內(nèi)分別加入已稀釋并處理過的血清標本和質(zhì)控品,放于濕盒內(nèi),37℃,孵育90 min;PBS洗兩次,蒸餾水洗1次,自然晾干;向各試驗孔中加入熒光素結(jié)合物,放于濕盒內(nèi),37℃,孵育30 min;PBS洗兩次,蒸餾水洗1次,自然晾干;在各試驗孔中加入一小滴封閉介質(zhì),蓋上蓋玻片之后,置于400倍熒光顯微鏡下進行觀察。
1.4 觀察指標 對檢測結(jié)果進行分析,比較每項呼吸道病原體的陰陽性檢測率,同時比較陽性檢測率在不同性別、不同年齡段患兒中的差異情況。綜合各種檢測手段結(jié)果,指導(dǎo)患兒臨床用藥,對癥治療,觀察患兒痊愈情況。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研究數(shù)據(jù)均用SPSS 17.0統(tǒng)計軟件處理,計數(shù)資料用例數(shù)(n)表示,計數(shù)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呼吸道感染性病原體IgM抗體檢測結(jié)果 對熒光顯微鏡觀察結(jié)果進行統(tǒng)計分析,IgM抗體檢測陽性278例(79.4%),陰性72例(20.6%),其中,以SPN-IgM、MP-IgM、CPIgM、RSV-IgM陽性檢測率較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不同性別陽性檢測率中,男性患兒為75.4%,女性患兒為73.6%,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在不同年齡段陽性檢測率中,<1歲患兒為73.5%,1~3歲患兒為86.3%,4~6歲患兒為77.1%,其中1~3歲患兒明顯高于其他年齡段患兒,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藥物治療結(jié)果 對所有患兒進行IgM抗體檢測后,結(jié)合臨床癥狀,對癥施用抗病毒、抗感染藥物。對SPN、LP、MP、CP、COX抗體檢測陽性患兒采用阿奇霉素、頭孢菌素等藥物治療,患者痊愈,治愈率達100%;對ADV、IFV、PIV、RSV抗體檢測陽性患兒采用熱毒寧、喜炎平等抗病毒藥物治療,或聯(lián)合阿奇霉素藥物治療,患者痊愈,治愈率達100%。
本研究發(fā)現(xiàn),SPN、MP、CP、RSV是引起嬰幼兒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主要感染源[7-8],其中病毒引起的患病率比較高;不同性別的患兒陽性檢出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血清學IgM抗體檢測方法無性別差異[9];1~3歲患兒的陽性檢出率高于3歲以上的嬰幼兒,可能是由于隨著年齡的增長,兒童的各個臟器開始發(fā)育,免疫功能也隨之完善。
表1 不同年齡段各項呼吸道感染性病原體IgM抗體檢測結(jié)果Table 1 IgM antibody test results of various respiratory infectious pathogens in different age groups
嬰幼兒正處于發(fā)育期,特異性免疫功能比較低,一旦空氣中的細菌、病毒和其他病原體等吸入其體內(nèi),很容易引發(fā)呼吸道感染,如果不能得到及時的發(fā)現(xiàn)和治療,極易廣泛傳播,因此,早期的診斷對于治療小兒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具有臨床意義[11-14]。目前,對于呼吸道病原體的檢測方法主要有:病毒分離培養(yǎng)、抗原檢測、抗體檢測和分子生物學方法[4,15]等。臨床上采用IgM抗體檢測對患病嬰幼兒進行回顧性診斷,特異性強,可同時檢測多種病原體,效率較高,可輔助臨床用藥,具有較好的臨床應(yīng)用價值。
[1] 石鳳艷.兒科呼吸道感染的臨床診斷與治療[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5,1(49):21.
[2] 王生清,楊小蘭.呼吸道九聯(lián)檢在兒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診斷中的應(yīng)用及意義[J].實用醫(yī)技雜志,2016,23(8):867-868.
[3] 孫靜,馬洪剛,祁百勝.兒童呼吸道感染檢測降鈣素原、肺炎衣原體抗體IgM和肺炎支原體抗體IgM的臨床意義觀察[J].中國中西醫(yī)結(jié)合兒科學,2014,6(1):47-48.
[4] 陳華根,劉小花,許穎.常見呼吸道病原體的實驗室檢測[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4,1(20):2920-2921.
[5] 童超強.血清IgM抗體檢測在兒科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診治中的價值[J].當代醫(yī)學,2014,1(21):64-65.
[6] 楊軼男,楊光路.血清學IgM檢測在兒童呼吸道感染中的臨床意義[J].中國醫(yī)藥導(dǎo)報,2013,10(15):74-78.
[7] 王麗.兒童血清IgM抗體檢測在呼吸道感染病原診斷中的應(yīng)用[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3,34(23):3245-3246.
[8] 張?zhí)m,謝懷珍,董傳莉,等.血清降鈣素原測定在新生兒細菌感染性疾病中的診斷價值[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4,12(9):1419-1421.
[9] 梁若楓,劉金玲,陳海華,等.血清C-反應(yīng)蛋白對兒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診斷價值研究[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6,26(18):4210-4212.
[10]田梅,陳啟斌.血清CRP及PA檢測在小兒呼吸道感染中的診斷價值[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7,14(2):266-267.
[11]黨強,周小果,仝建,等.C-反應(yīng)蛋白在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早期診斷中的應(yīng)用評價[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6,1(7):1645-1652.
[12]左萬超,瞿新,梁榮鑫,等.9項呼吸道病原體聯(lián)合檢測在兒科呼吸道疾病診斷中的應(yīng)用[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7,14(1):60-62.
[13]代志彬,常欣.降鈣素原聯(lián)合C反應(yīng)蛋白檢測在兒科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的診斷價值[J].醫(yī)學綜述,2015,21(2):351-353.
[14]嚴小夢,葉劍榮,楊芳慧.EB病毒IgG、IgA、IgM抗體和EB-DNA檢測在兒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的診斷價值[J].實用預(yù)防醫(yī)學,2015,22(5):541-543.
[15]袁明生,吳起武.706例0~6歲兒童呼吸道感染4種病原體IgM檢測結(jié)果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5,30(27):4648-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