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洪松,汪晶 景守武
(1.新疆農業(yè)大學經(jīng)濟與貿易學院,烏魯木齊 830052; 2.暨南大學經(jīng)濟學院,廣東廣州 510000)
耕地資源是農業(yè)發(fā)展的基礎,對保障糧食安全有重要作用。我國人多地少,隨著社會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耕地資源緊缺、土地承載能力、環(huán)境質量下降等問題日益凸顯,給農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帶來了巨大壓力和嚴峻挑戰(zhàn),如何解決資源短缺與經(jīng)濟發(fā)展、人口增長之間的矛盾成為了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相關領域的學者認為通過農產品貿易來實施虛擬土地進口戰(zhàn)略是解決國內耕地資源匱乏的有效途徑之一[1-3], 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也提出“積極地利用國際農產品市場和農業(yè)資源,有效調劑和補充國內糧食供給”的方案來緩解資源環(huán)境的壓力。
21世紀以來,我國通過農產品貿易進口的耕地資源已由695.42萬hm2快速上升至2012年的3 366.00萬hm2,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我國土地資源的壓力[4]; 與此同時,國內大型農業(yè)企業(yè)也積極“走出去”,在耕地資源豐富的國家進行農業(yè)投資和技術輸出,間接地引進土地資源,取得了不錯的效果。目前,我國在亞洲(東盟國家)、非洲(莫桑比克、贊比亞等)、大洋洲(澳大利亞)等耕地資源豐富的地區(qū)或國家進行農業(yè)投資的企業(yè)逐漸增多[5],截止2013年底,我國境外農業(yè)投資企業(yè)數(shù)量高達433家。我國的育種技術、節(jié)水灌溉技術、設施農業(yè)技術等先進的農業(yè)生產技術在中亞、東南亞、非洲等國家得到推廣與應用,對提高這些地區(qū)的農產品產量和保障區(qū)域糧食安全做出了貢獻[6-8]。可見,我國實施虛擬土地戰(zhàn)略的方式逐漸多元化,并取得顯著成效。那么,什么因素引起我國虛擬土地進口不斷增長,這些因素又是如何影響虛擬土地進口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影響虛擬土地進口,還未見相關的研究報道。國內對于虛擬土地的相關研究起步較晚,目前還處于初步研究的探索階段,大部分的研究集中在對虛擬土地貿易及量化方面[9-13]?;诖耍\用VAR模型從人口規(guī)模、經(jīng)濟增長、資源稟賦3個視角出發(fā),探索性研究我國虛擬土地進口驅動因素以及其作用機理,不僅可以豐富該研究領域內容,而且對科學實施虛擬土地戰(zhàn)略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線性回歸模型可以解釋變量之間的定量關系,但無法解釋變量之間是如何相互作用的以及作用強度的大小。VAR模型是一種非結構化模型,即變量之間的關系并不是以經(jīng)濟理論為基礎的,它是把系統(tǒng)中每一個內生變量作為系統(tǒng)中所有內生變量的滯后項的函數(shù)來構造模型,其一般形式如式(1)。
Yt=A1Yt-1+A2Yt-2+…+ApYt-p+B0Xt+…+BrXt-r+εt, t=1, 2,…,n
(1)
式(1)中,Yt是k維內生變量向量;Yt-i(i=1, 2,…)是滯后內生變量向量;Xt-i(i=0, 1, 2,…)是d維外生變量或滯后外生變量;p、r分別是內生變量和外生變量的滯后階數(shù)。At是k×k維系數(shù)矩陣,Bt是k×d維系數(shù)矩陣,這些矩陣都是待估計的參數(shù)矩陣。εt是由k維隨機誤差項構成的向量,其元素相互之間可以同期相關,但不能與各自的滯后項相關以及不能與模型右邊的變量相關。在建立VAR模型之后,可以利用脈沖響應函數(shù)和方差分解來分析模型中每個內生變量之間的相互影響關系,以了解變量之間相互作用的動態(tài)特征。
(1)人口規(guī)模。人口變化對農產品進口的影響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人口總量變化引起食物消費總量增加,二是人口結構變化引起食物消費總量和結構發(fā)生變化[14]。事實上人口數(shù)量決定了市場容量,人口規(guī)模越大,對農產品的消費量就越大,農產品的供給量就越大,進而影響虛擬土地進口[11]。選擇人口總數(shù)作為一個地區(qū)或國家人口規(guī)模的量化指標,記為P。
(2)經(jīng)濟增長。Turton[15]、Workl Water Council[16]研究報道稱,虛擬水戰(zhàn)略的實施要考慮該國的經(jīng)濟實力,經(jīng)濟強弱直接決定該國在國際上的地位以及掌握農產品貿易話語權的能力。耕地資源與水資源一樣,作為農業(yè)生產最基本的戰(zhàn)略性資源,同樣受到區(qū)域經(jīng)濟實力的影響。按照消費價值理論,居民收入增加是改變消費行為的直接驅動力,隨著居民收入的增加,將提高對農產品的消費量,進而影響虛擬土地進口。選擇人均GDP來反映一個地區(qū)或國家經(jīng)濟發(fā)展實力的量化指標,記為PGDP。
(3)資源稟賦。要素稟賦差異是農產品貿易重要的驅動因素[17]。虛擬土地貿易的產生取決于區(qū)域耕地資源的稟賦程度,尤其對于糧食、棉花、油料及糖料等土地密集型農產品的貿易而言,耕地資源的比較優(yōu)勢是影響其貿易的關鍵因素。選擇人均耕地面積來體現(xiàn)資源稟賦程度的量化指標,記為PC。
(4)虛擬土地進口。一個地區(qū)或國家虛擬土地進口量的計算公式可表達為:
VLE=Σ(Pi-Qi)/Xi
(2)
式(2)中,VLE為虛擬土地進口量,Pi為第i類農產品進口量,Qi為i類農產品出口量,Xi表示第i類農產品單產。計算結果顯示*土地密集型農產品的生產對耕地資源的需求量大,所以測算的虛擬土地資源包括:糧食(水稻、玉米、小麥、大麥)、棉花(未梳棉、已梳棉)、油料(大豆、油葵、花生、油菜籽)、糖料(甘蔗、甜菜)四大類土地密集型農產品貿易中隱含的耕地資源:我國虛擬土地進口量在1992~2014年期間呈現(xiàn)出“波動緩慢增長(1992~2002年)—平穩(wěn)快速增長(2003~2014年)”兩個增長階段,上升態(tài)勢很明顯,增長速度較快,進口量由1992年的401.05萬hm2波動增加到2014年的4 176.00萬hm2,年均漲幅11.24%(表1)。
人口總數(shù)、人均GDP、糧食單產、棉花單產、油料單產、糖料單產的數(shù)據(jù)來自《中國統(tǒng)計年鑒》; 耕地面積的數(shù)據(jù)來自《中國統(tǒng)計年鑒》和《中國國土資源公報》; 糧食、棉花、油料及糖料進出口量的數(shù)據(jù)來自聯(lián)合國商品貿易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庫。利用軟件Eviews7.2完成實證分析的計算過程。
對VLE、P、PDGP、PCL時間序列做對數(shù)處理,消除時間序列可能存在的異方差,處理后的數(shù)據(jù)分別記為LNVLE、LNP、LNPDGP、LNPCL,然后進行單位根檢驗。檢驗結果如表2所示:LNVL、LNP和LNPCL在5%顯著水平通過檢驗,LNPDGP在10%顯著水平上通過檢驗,拒絕原假設,即認為原時間序列不存在單位根,時間序列滿足平穩(wěn)性條件,可以構建VAR模型。
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的原假設是“X不是引起Y變化的Granger原因”,用來確定變量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及影響方向,檢驗結果(表3)顯示:LNP、LNPGDP以及LNPCL是引起LNVLE的格蘭杰原因,且通過1%顯著水平檢驗,表明,我國人口擴張、經(jīng)濟增長以及耕地資源的短缺是導致我國虛擬土地進口量增加的驅動因素。LNVLE不是引起LNP、LNPCL的格蘭杰原因,但LNVLE是引起LNPGDP的格蘭杰原因,通過5%顯著水平檢驗,表明,虛擬土地進口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我國經(jīng)濟發(fā)展,其原因是虛擬土地進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節(jié)約國內的要素資源,利用這些要素資源投入到二、三產業(yè)中,而二、三產業(yè)對于經(jīng)濟的拉動往往遠高于農業(yè)部門。
表1 1992~2014年我國凈進口的虛擬土地資源 萬hm 2
表2 LNVEL、LNP、LNPGDP、LNPCL單位根檢驗
變量ADF值概率值P5%臨界值10%臨界值檢驗結果LNVL-4.0356400.0228-3.632896-3.254671平穩(wěn)LNP-3.9780310.0265-3.644963-3.261452平穩(wěn)LNPDGP-3.2918860.0976-3.673616-3.270364平穩(wěn)LNPCL-4.2875550.0160-3.673616-3.277364平穩(wěn)
表3 LNP、LNPGDP、LNPCL與LNVLE的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
原假設統(tǒng)計值F概率值P滯后階數(shù)檢驗結論LNP不是引起LNVLE的格蘭杰原因16.1615*0.00071拒絕原假設LNPGDP不是引起LNVLE的格蘭杰原因8.4866*0.00891拒絕原假設LNPCL不是引起LNVLE的格蘭杰原因10.9204*0.00371拒絕原假設LNVLE不是引起LNP的格蘭杰原因0.59830.44881接受原假設LNVLE不是引起LNPGDP的格蘭杰原因6.4417**0.02011拒絕原假設LNVLE不是引起LNPCL的格蘭杰原因0.18450.67241接受原假設 注:*和**分別表示在5%和1%顯著水平下通過檢驗
先建立VAR模型初步判斷變量是否適合做脈沖響應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經(jīng)過多次試驗和模擬最終將各變量滯后階數(shù)定為二期,得到下面的VAR模型估計方程。
R2=(0.970 2 0.999 9 0.979 1 0.998 5)
F=(48.966 2 149.344 9 70.304 9 980.548 5)
計算結果顯示:方程均通過了F檢驗,擬合優(yōu)度R2接近于1,各變量的T檢驗值大部分通過了檢驗,僅有少數(shù)T檢驗值不顯著,整體上說明模型擬合結果較好。LNVLE與LNPGDP、LNP、LNVLE的回歸方程殘差之間的相關系數(shù)均較小,表明方程的殘差之間的自相關性較小,滿足假設條件。VAR模型的AR特征多項式根的模都小于1,判斷出所估計的VAR模型滿足穩(wěn)定性條件,可以進行脈沖響應分析與方差分解分析。
2.3.1 脈沖響應分析
脈沖響應函數(shù)可以反映出VAR模型中每個內生變量對其他內生變量擾動做出的反應,從而了解各變量之間相互影響的動態(tài)特征。這里著重分析LNP、LNPCL、LNPGDP擾動對LNVLE的影響。
圖1反映出:LNVLE對其自身一個標準信息立即做出了響應,在第1期這種沖擊力度很小,之后這種沖擊對LNVLE的影響有波動增強的趨勢且為正向,持續(xù)時間較長,表明虛擬土地進口前期的累積效應對后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圖2反映出:LNVLE對LNP擾動并沒有立即做出響應,直到第5期才有較弱的響應,大約在0.001 2,之后這種沖擊呈不斷增強的趨勢且為正向,在第20期大約為0.018 2。表明,在短期內人口對虛擬土地進口的影響不顯著,從長期來看,人口對虛擬土地進口的驅動作用不斷增強,且影響力度的持續(xù)時間較長。說明,在初期人口增長并沒有促進我國虛擬土地進口增長,但由于我國人口基數(shù)大,人口的繼續(xù)增長在一定程度上會促進虛擬土地進口。
圖3反映出:LNVLE對LNPGDP擾動并沒有立即做出響應,但比對人口擾動做出響應的速度快,到第3期才有較弱的響應,之后這種沖擊力度呈不斷增強的趨勢且為正向,在第20期大約為0.837 5。表明在短期內,人均GDP對虛擬土地進口的作用不顯著,從長期來看,人均GDP對虛擬土地進口的作用不斷增強,且影響力度的持續(xù)時間較長。一方面我國人均GDP的上升會增加國民的消費水平,提高對農產品的消費量,促進虛擬土地進口; 另一方面,我國經(jīng)濟實力不斷增強提升了國家外匯儲備能力,進一步增強了購買虛擬土地的實力,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虛擬土地進口。
圖4反映出:LNVLE對LNPCL擾動立即做出了極弱的響應,比對LNP和LNPGDP做出響應的時間要短很多。在第2期后,這種沖擊力度對虛擬土地進口的影響有波動增強的趨勢且為負向,在第20期大約為0.301 3。表明人均耕地面積對虛擬土地進口一直存在負向驅動作用,這種作用有波動增強的態(tài)勢,且影響力度的持續(xù)時間較長。我國人口將會繼續(xù)增長,人地矛盾會進一步加劇,人均耕地面積擁有量會繼續(xù)減少,耕地資源短缺將成為我國農業(yè)發(fā)展面臨的一個常態(tài)問題,可判斷出人均耕地面積的不斷減少會繼續(xù)促進虛擬土地進口的不斷攀升。
圖1 LNVLE對自身擾動的響應 圖2 LNVLE對LNP擾動的響應
圖3 LNVLE對LNPGDP擾動的響應 圖4 LNVLE對LNPCL擾動的響應
圖5 變量LNVLE方差分解結果注:以第5期為例,從上到下的曲線依次為LNVLE、LNPCL、LNPGDP、LNP
2.3.2 方差分解
方差分解可以分析每個信息擾動對內生變量的貢獻度,從而了解各信息對VAR模型內生變量的相對重要程度。這里著重分析LNP、LNPCL、LNPGDP擾動對LNVLE的貢獻度。
由圖5可以看到:在初期,LNVLE預測方差全部是由LNVLE自身擾動所引起的,但隨著預測期的推移,LNP、LNPCL、LNPGDP擾動將對LNVLE預測方差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在第2期,LNVLE預測方差有5.96%的部分是由LNP擾動引起的,有6.67%的部分是由LNPCL擾動引起的,有15.48%的部分是由LNPGDP擾動引起的,有71.89%是由LNVLE自身擾動引起的。之后,在第30期,LNVLE分解結果趨于平穩(wěn),LNP擾動對LNVLE的貢獻度上升至9.22%,LNPCL擾動對LNVLE的貢獻度上升至51.73%,上升速度很快; 而LNVLE擾動對自身的貢獻率下降至35.43%,LNPGDP擾動對LNVLE的貢獻率下降至3.63%,下降趨勢明顯。
進一步分析發(fā)現(xiàn):在預測期前期,虛擬土地進口增長主要受到人均GDP擾動和其自身擾動的影響,自身擾動影響占主導地位; 在預測期后期,虛擬土地進口的增長主要受到人均耕地面積擾動和其自身擾動的影響,人均耕地面積擾動影響占主導地位。在整個預測期內,人均GDP擾動對虛擬土地進口增長的貢獻作用小,貢獻率下降趨勢明顯; 人口擾動對虛擬土地進口增長的貢獻作用也較小,貢獻率增長速度很慢; 人均耕地面積擾動對虛擬土地進口增長的貢獻作用大,貢獻率增長速度較快。人口擾動、人均GDP擾動以及人均耕地面積擾動對虛擬土地進口增長的貢獻率及變化趨勢表現(xiàn)出截然不同的特征,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
(1)雖然我國人口將繼續(xù)保持增長,但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增長速度將會大大放緩,所以在預測期內人口擾動對虛擬土地進口增長的貢獻作用不是很大,且上升速度較慢。
(2)在預測期初期,我國居民剛步入小康社會,居民收入增加的大部分會用來改善生活質量,增加農產品的消費量,進而人均GDP擾動在初期對虛擬土地進口增長的貢獻度稍大,有短暫的上升態(tài)勢,但隨著預測期的不斷延長,居民收入進一步大幅度上升,此時,居民收入增加的相當一部分將轉移到非農產品消費上,如旅游、體育、娛樂等,而使得人均GDP擾動在后期對虛擬土地進口增長的貢獻作用表現(xiàn)出不斷下降的特征。
(3)我國工業(yè)化和城市化進程的速度會不斷加快,建設用地需求量大幅度增加,一部分將占用農用地來滿足其需求。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耕地資源會越來越緊缺,人均耕地面積擾動將成為影響虛擬土地進口增長的主導因素,使得人均耕地面積擾動對虛擬土地進口增長的貢獻作用大,影響時間長,且貢獻率呈快速上升趨勢。
通過建立VAR模型,對我國人口規(guī)模、經(jīng)濟增長、資源稟賦與虛擬土地進口的關系進行實證分析。結果表明:我國人口規(guī)模擴張、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以及耕地面積銳減是我國虛擬土地進口持續(xù)增長的驅動因素,三者對虛擬土地進口增長的驅動作用持續(xù)時間較長,而且人口和人均耕地面積對虛擬土地進口增長的貢獻率呈不斷增強的趨勢,人均耕地面積對虛擬土地進口增長貢獻率的貢獻遠遠大于人口,但人均GDP對虛擬土地進口增加的貢獻率呈不斷下降的趨勢。通過實證,得到結論: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雖然我國人口和人均GDP將繼續(xù)保持雙增長,但對促進虛擬土地進口增長的貢獻率較小,而人均耕地面積的不斷減少對虛擬土地進口增長的貢獻作用大,且貢獻率有不斷上升的趨勢,耕地資源緊缺將成為我國虛擬土地進口不斷攀升的主要影響因素,如何有效保護和利用耕地資源將是我國農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面臨的現(xiàn)實問題。
該文的分析結果和結論符合我國的現(xiàn)實情況,不管從短期還是長期來看,我國人多地少的現(xiàn)實難以改變,人增地減的趨勢難以扭轉,資源短缺、地區(qū)分布不均衡的形勢更加嚴峻。
同時,在我國農業(yè)比較優(yōu)勢減弱、消費需求剛性增長和耕地資源約束三重壓力增大的情況下,虛擬土地進口量持續(xù)上升的趨勢和可能性很明顯,如何科學制定和實施虛擬土地戰(zhàn)略顯得尤為重要,合理利用“兩個市場”和“兩種資源”依然是未來解決我國耕地資源緊缺的主要舉措。
一方面,充分考慮國內情況。(1)保障耕地數(shù)量和質量。加大耕地保護力度,嚴格執(zhí)行基本農田保護及耕地占補平衡等政策,加強農村土地整理、積極開展工礦廢棄地復耕、合理開發(fā)宜耕后備土地以有效增加耕地面積; 同時要改造中低產農田,大力開展農田水利建設和水土保持工程建設以提高耕地質量。(2)優(yōu)化資源空間配置結構。雖然土地資源的固定性決定了其無法像水資源、能源那樣可以進行實體的調度(如南水北調工程、西氣東輸工程等),但可以合理利用國內農產品市場資源配置的調劑作用,間接地促進土地資源由豐富的省市向貧乏的省市流動(如北糧南運工程),最終實現(xiàn)耕地資源在國內省際的相對動態(tài)平衡。
另一方面,積極利用國際市場。(1)合理進口非糧土地密集型農產品。在保證糧食基本供給率的基礎上,適當進口棉花、油料、糖料等非糧土地密集型農產品來調劑國內市場,為農業(yè)戰(zhàn)略性結構調整、保障糧食安全提供空間和余地。(2)繼續(xù)實施農業(yè)“走出去”戰(zhàn)略。一是在耕地資源豐富的國家(如哈薩克斯坦、澳大利亞以及非洲等土地資源豐富的國家或地區(qū))進行農業(yè)投資。借力“一帶一路”戰(zhàn)略,繼續(xù)大力支持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糧棉油大型企業(yè),在海外建立棉花、油料等重要戰(zhàn)略物資的生產基地,利用國際上的水、土資源生產農產品,同時加強與投資國高層的協(xié)商工作,使得我國企業(yè)在投資國生產的農產品可以通過合法合理的途徑運回國內,以滿足國內市場的消費需求; 二是農業(yè)技術輸出。輸出先進的農業(yè)技術(農作物良種育種技術、節(jié)水灌溉技術、土壤改良技術等)到農業(yè)生產水平較低的國家或地區(qū),如非洲、中亞等國家,提高當?shù)剞r產品單位面積的產量,當?shù)丶Z食安全得到保障后,會促使更多的農產品進入國際市場,為我國虛擬土地進口提供更多機會,促使國際上的土地資源合理向我國流動。
[1] 羅貞禮,龍愛華,黃璜,等.虛擬土戰(zhàn)略與土地資源可持續(xù)利用的社會化管理.冰川凍土, 2004,(5): 624~631
[2] 嚴志強,顏章雄,胡寶清,等.虛擬土地、虛擬土地戰(zhàn)略與區(qū)域土地資源優(yōu)化配置管理的理論探討.廣西社會科學, 2007,(10): 70~74
[3] 吳鋒,毛德華,王紅.糧食安全背景下的虛擬耕地研究.國土資源科技管理, 2009,26(2): 51~55
[4] 王云鳳,馮瑞雪,郭天寶.我國主要農產品的虛擬土地進口效益分析.農業(yè)技術經(jīng)濟, 2015(4): 26~35
[5] 宋洪遠,張紅奎.我國企業(yè)對外農業(yè)投資的特征、障礙和對策.農業(yè)經(jīng)濟問題, 2014,(9): 4~10,110
[6] 李豫新,朱新鑫.農業(yè)“走出去”背景下中國與中亞五國農業(yè)合作前景分析.農業(yè)經(jīng)濟問題, 2010,31(9): 42~48
[7] 盧肖平.抓住機遇,積極探索,深化中非農業(yè)合作.農業(yè)經(jīng)濟問題, 2010,31(1): 7~10
[8] 殷存真,胡英.建立面向東南亞農業(yè)技術推廣合作樞紐的戰(zhàn)略思考.中國發(fā)展, 2011,(S1): 71~74,58
[9] 張燕林,鄭禮明.中國糧食安全和虛擬耕地進口實證研究.新疆農墾經(jīng)濟, 2009,(12): 42~46
[10]陳偉華,張瓊,毛德華,等.中國虛擬耕地貿易分析及戰(zhàn)略選擇.甘肅農業(yè), 2010,(4): 40~42
[11]劉紅梅,王克強,石芳.中國糧食虛擬土地資源進口的實證分析.中國農村經(jīng)濟, 2007,(11): 26~33,51
[12]馬博虎,張寶文.中國糧食對外貿易中虛擬耕地貿易量的估算與貢獻分析——基于1978~2008年中國糧食對外貿易數(shù)據(jù)的實證分析.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0,38(6): 115~119,126
[13]強文麗,劉愛民,成升魁,等.中國農產品貿易的虛擬土地資源量化研究.自然資源學報, 2013,28(8):1289~1297
[14]戴鵬.中國農產品進口影響的實證研究.北京:中國農業(yè)大學, 2015
[15]Turton A R.A strategic decision to makers guide to virtual water.Pretoria:Pretoria University, 2001: 126~139
[16]World Water Counci.E-conference synthesis:Virtu-alwater trade-conscious choices.Synthesis WWCPublic,2004,(2):6
[17]Balsas,B.“The changing pattern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manufactured goods”,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