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zhí)m婷
摘 要:公務用車制度是為了保證政府部門順利開展各項公務活動、提高公職人員工作效率而產(chǎn)生的。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我國的公務用車制度出現(xiàn)了諸多不健康問題,使得改革勢在必行。而貨幣化改革作為所有改革模式中關注度最高的公車管理形式,在取得較大成效的同時也暴露了一些弊端。
關鍵詞:公務用車;貨幣化改革;存在問題;對策
我國公務用車制度產(chǎn)生于計劃經(jīng)濟時期,其目的是為政府部門及公職人員提供交通上的便利。然而隨著我國市場經(jīng)濟的快步發(fā)展,公務車在使用過程中出現(xiàn)了浪費資源、腐敗和使用不當?shù)葐栴},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重大問題,也成為中央和各級地方亟待解決的難題。20世紀90年代以來,很多地方開始著手解決公務用車改革問題,采取了一些積極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并未觸及問題的根源,我國公務用車制度依然存在很多問題。因此,針對公務用車貨幣化改革的探究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一、 我國公務用車貨幣化改革的重要性
有效解決我國公務用車貨幣化改革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一系列問題,對推動公務用車的透明化、合理化、有序化運轉(zhuǎn)具有不容忽視的作用及影響。當前,我國主要采取社會化服務和市場化運作的思路解決政府部門公務用車問題,成為改革的主要方向。
公務用車貨幣化模式指的是取消在政法機關等特殊部門之外的公車,按標準給公職人員發(fā)放一定的公共交通補貼,從而讓公職人員自己解決交通出行問題。一是通過職位、職能的分工不同,對公職人員的交通補貼給予量化,采取定額的方式施以硬性約束,能夠有效減少政府在公共費用方面的財政支出;二是科學界定政府公務用車的范圍,嚴格規(guī)范、切實執(zhí)行,有利于我國政府部門的廉政建設更加具體、深入;三是公務用車貨幣化改革的實施能夠逐步精簡公職人員的公共消費,完善其福利待遇,有助于建設一支廉潔、公正、高效的公職人員隊伍。
二、 公務用車貨幣化改革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 貨幣補貼相對過高
貨幣化改革的出發(fā)點是有效避免我國公務用車在使用過程中出現(xiàn)的種種問題,但在當前取得非凡成果的同時,也出現(xiàn)了許多質(zhì)疑的聲音。較多人認為對公職人員的公車貨幣補貼過高,高于實際所需,變相提高了他們的福利待遇,本質(zhì)上是將以前隱性的“暗補”變成了如今臺面上的“明補”,把不合理、莫須有的待遇予以合法化,嚴重背離了公務用車制度改革的目的。
(二) 民主性及公眾參與度較低
公務用車貨幣化改革不僅僅需要政府部門及公職人員的參與,同時也需要與公共政策緊密相關的公眾群體的支持,是社會主義民主的體現(xiàn)。政府既是貨幣化改革的倡導者,也是改革的既得利益者,如果不讓公眾群體參與進來,勢必會使改革流于形式,背離改革的出發(fā)點,更有甚者會出現(xiàn)一些打著改革的口號享受政府福利津貼的情況。當前大多地區(qū)的改革,由于缺乏公眾群體的有效參與,政府全權負責改革方案的設計、實施、執(zhí)行、監(jiān)督整個過程,很容易引起公眾群體的質(zhì)疑、反感等負面情緒,阻礙改革進程。
(三) 發(fā)放補貼標準有待均衡
當前的改革政策中,一般是按照行政人員的職務等級來劃分補貼標準,這種模式從表面看照顧到了不同級別人員的利益,杜絕了隨意發(fā)放補貼的現(xiàn)象,然而在實際執(zhí)行過程中,按照等級發(fā)放補貼的行為嚴重偏離了事實,補貼差距過大,給任務繁重且用車需求大的底層公職人員帶來極其繁瑣的負面影響,導致他們不能正常處理公務活動,勢必會讓他們產(chǎn)生不公平心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他們對工作的熱情和效率。
三、 推進公務用車貨幣化改革的對策
(一) 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政策
目前我國在公務用車方面還沒有統(tǒng)一、系統(tǒng)、完整的法律政策,各地政府部門的相關規(guī)范性文件也較少且約束力較低,常以警告、罰款的形式進行懲罰,并不能達到有效的積極意義。如果有相應的法律進行約束,可以對公車相關人員產(chǎn)生強大的震懾力,提高其違法成本,最大限度避免公車濫用問題。
(二) 制定科學合理的補貼標準
在推進貨幣化改革的過程中,不應該將行政級別的不同作為發(fā)放補貼的唯一標準,應該結(jié)合當?shù)厣鐣?jīng)濟的發(fā)展程度和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在征求社會各界建議的同時,綜合考慮當?shù)卣块T各個職位的工作任務量,以做出最科學合理的補貼發(fā)放標準。在這種背景下,科學合理的補貼標準既能夠保證政府部門公職人員的公平感和積極性,同時也能保證普通民眾對社會資源分配的公平感,有利于公務用車貨幣化改革的順利推進。
(三) 逐步完善相關配套設施
完善公務用車相關配套設施,主要包括對審批、購置車輛、車輛管理制度的深入改革,對公車使用過程可能出現(xiàn)的交通事故、油價漲跌、維修保養(yǎng)、司乘人員安置等問題施以嚴格、規(guī)范的解決辦法,強化公共交通優(yōu)先的原則、保證公職人員的公務出行,提高政府部門的辦事效率。
(四) 有效增強監(jiān)管機制
要想使改革落到實處,就必須加強對公職人員權力的約束,健全監(jiān)督機制。第一,全面公開公車相關信息,包括數(shù)量、所屬部門、型號、價格、維修情況等,保證公眾對公車有充分的知情權,提高公眾的監(jiān)督力度,防止公車私用;第二,強化公車經(jīng)費硬性約束,對不符合規(guī)范的經(jīng)費支出一律不予報銷,同時還要加大查處力度,這樣才能產(chǎn)生有力的威懾力,從根本上減少公車經(jīng)費支出。
參考文獻:
[1] 曾祥倫.新公共管理視野下我國政府公務用車貨幣改革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3(6).
[2] 劉毅.公務用車貨幣化改革研究——以C市為例[D].南京理工大學,2012(10).
[3] 葛歡歡.地方政府公務用車改革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6(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