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CHF)是最常見心血管疾病之一,是以進行性左室收縮或舒張功能不全為特征的一種臨床綜合征[1]。由于心肌收縮乏力,患者往往出現(xiàn)疲憊、呼吸困難等癥狀,嚴重影響軀體功能和心理健康。加上患病期間極易出現(xiàn)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亦會嚴重影響疾病預后。研究表明[2],在藥物基礎上針對老年CHF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干預是十分必要而且有效的。本研究通過探討心理護理對老年心血管科CHF患者生活質(zhì)量及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影響,旨在改善預后,為老年CHF患者護理提供進一步理論依據(jù),從而促進病情穩(wěn)定?,F(xiàn)報道如下。
選擇2015年10月—2017年3月我院老年CHF患者88例,均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3]中診斷標準,排除精神障礙、嚴重焦慮抑郁及臨床資料不全者。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各44例。對照組男24例,女20例,平均年齡(71.17±7.69)歲。研究組男21例,女23例,平均年齡(72.34±7.63)歲。兩組CHF患者基線資料對比,P>0.05,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颊吆炇鹬橥鈺?,且經(jīng)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全程跟蹤隨訪。
對照組予常規(guī)護理措施:(1)保持病房環(huán)境整潔、干凈,并減少噪音、保持室內(nèi)安靜;(2)保持病房適宜溫度和濕度;(3)日常宣傳醫(yī)院常規(guī)知識,并防止心臟負荷過重應限制運動。研究組予系統(tǒng)化心理護理:(1)入院后,根據(jù)個體情況,評估心理狀態(tài),并傾聽其宣泄不良情緒,提高心理應激能力,處理好護患關(guān)系[4];(2)采用個別宣教和機體方式對活動、休息、飲食、識別誘因、加重先兆、用藥指導等方面給予系統(tǒng)、全面教育;(3)針對各自主要心理矛盾,采用支持性語言和行為,以交談、暗示等手段來改變不正確的認知和情緒障礙,并合理解釋發(fā)生的心理問題以及其對身體和生活的不良影響;(4)家庭、社會支持:家庭、社會的支持與鼓勵,可讓患者感到親情、友情的溫暖,重建對疾病的治療和康復信心,并有利消除焦慮、恐懼、無助等負面情緒。(5)指導合理飲食,禁煙酒,多水果、蔬菜,低鹽低脂,保持大便通暢。
采用Zung氏抑郁自評量表(SDS)和焦慮自評量表(SAS)評估患者抑郁、焦慮程度[5],采用明尼蘇達心力衰竭生活質(zhì)量問卷(MLHFQ)中文版[6]在入院時與出院時評估患者生活質(zhì)量,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質(zhì)量越差。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研究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組內(nèi)間采用配對t檢驗,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與護理前比較,兩組SDS、SAS評分降低(P<0.01);與對照組比較,研究組SDS、SAS評分較低(P<0.01),見表1。
表1 兩組抑郁、焦慮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抑郁、焦慮評分比較(±s,分)
與護理前比較,兩組MLHFQ中軀體領域、情緒領域及總分降低(P<0.01);與對照組比較,研究組MLHFQ中軀體領域、情緒領域及總分較低(P<0.01),見表2。
表2 兩組MLHFQ問卷中軀體領域、情緒領域和總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MLHFQ問卷中軀體領域、情緒領域和總分比較(±s,分)
CHF發(fā)病后,病程長、反復發(fā)作,則需經(jīng)常住院治療,給其家庭和社會帶來了沉重負擔。同時,老年人因機體器官功能的退化和生理環(huán)境的改變,易產(chǎn)生消極心理,產(chǎn)生焦慮、憂郁等負性情緒,且受到一定生物學機制影響了機體的生理平衡[7]。在當今“生理—心理—社會”醫(yī)學模式下,身心之間相互影響越來越受到重視。
心理護理模式是現(xiàn)代醫(yī)學模式的重要組成之一,其在疾病的預防和治療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視,可有效改善不良心理因素,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8]。MLHFQ是目前國際用于評價CHF患者生活質(zhì)量重要工具[9],其內(nèi)容包括軀體領域、情緒領域和其他領域,得分越低表示生活質(zhì)量越佳。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護理后,較對照組,研究組SDS、SAS評分,以及MLHFQ中軀體領域、情緒領域及總分較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提示心理護理能改善老年CHF抑郁、焦慮負面情緒,從而提高生活質(zhì)量。分析原因為:(1)心理護理可及時了解患者心理動態(tài),同時配合家屬糾正其錯誤認識和思想,從而提高治療和護理干預的積極性;(2)心理護理控制或消除負性情緒,從而保持良好心理狀態(tài),使心理和生理指標趨向正常[10];(3)幫助患者建立新的人際關(guān)系,尤其是醫(yī)患關(guān)系,以適應新社會環(huán)境。老年CHF患者由于病程長、病情反復、生活自理受限等因素,長期處于焦慮、抑郁等情緒,繼而影響心臟功能,而上述負性情緒又與心力衰竭形成惡性循環(huán)。因此,護理人員應重視和加強老年CHF患者心理護理干預,同時給予心理疏導,從而減輕內(nèi)心壓力,幫助心衰患者克服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樹立治療信心,最終積極配合治療,從而全面提高生活質(zhì)量。
綜上所述,心理護理干預可顯著改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抑郁等負性情緒,從而提高其生活質(zhì)量,在促進早期康復和改善預后方面具有積極意義。
[1]曾利婭,秦銀波.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理護理干預效果分析 [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0,7(12):128-129.
[2]唐玲,鄭斌,李德蓉.心理護理干預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良情緒及治療依從性的效果觀察[J].實用醫(yī)院臨床雜志,2015,12(2):105-107.
[3]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慢性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7,35(12):1076-1095.
[4]田鳳英.心理護理干預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分析 [J].中國傷殘醫(yī)學,2013,21(7):358-359.
[5]董媛媛,吳育云,霍世英.心理護理干預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慮抑郁和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4,11(19):2781-2783.
[6]朱燕波,折笠秀樹,鄭潔,等.心功能不全QOL量表中文譯本信度效度的初步評價[J].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2004,13(3):337-339.
[7]竇靖,王曉華,楊麗娜.心理護理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J].河北醫(yī)藥,2014,36(11):1753-1754.
[8]原永明,王慧,尹良平,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BNP、hs-CRP水平檢測的臨床意義[J].檢驗醫(yī)學,2015,30(6):591-592.
[9]于慶云.心理護理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 [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5,10(27):236-237.
[10]靳建玉.心理護理干預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及心功能的影響分析 [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1(31):549-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