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案例的主角有著相似的經(jīng)歷,即父母離異或感情不和。小學三年級女生小白,六歲時父母離異,半年后奶奶離世,她只能跟著爺爺生活,特殊的家庭環(huán)境讓她沒有安全感,感到自卑、孤獨;九年級的小石原本是個品學兼優(yōu)、興趣廣泛的男生,父母的突然離婚讓小石厭學,對生活失去信心,整天萎靡不振、郁郁寡歡;上高職的小云,出生后被送到姨媽家生活,后來雖回到親生父母身邊,但父母感情不和,在性別上又被父親歧視,小云變得焦慮、自卑,無心于學業(yè),回避與人交往。三位咨詢師循循善誘,用自己的愛心及專業(yè)咨詢素養(yǎng)與技能,一步步地尋找和發(fā)掘來訪者身上被掩埋起來的能量,使三個孩子走出迷惘、失望與自卑,找回了自信,重新生活。
綜觀三個咨詢師的輔導過程,每個咨詢師在輔導策略上都有所側重,但仍發(fā)現(xiàn)有共同之處。
在咨詢過程時,三位咨詢師都自覺或不自覺地植入了以人為中心的咨詢理念。如果給來訪者提供最佳的心理環(huán)境或心理氛圍,他們就會動員自身的大量資源進行自我理解,改變他們對自我、對他人的看法,產(chǎn)生自我指導行為,并最終達到心理健康的水平。
在小石的個案中,咨詢師認為遭遇家庭變故的孩子會備受打擊,對生活、對自己的將來都會失去信心,將自己的能量掩埋,讓自己消沉。咨詢師通過傾注愛心、耐心,用心傾聽,巧妙運用各種方法挖掘孩子身上原本就有的資源和能量,讓他看到自己的巨大潛能。小云的個案中,咨詢師的觀念是:安全、尊重、抱持性以及可以自由表達的環(huán)境有助于來訪者自主地探索困擾,認識自我,發(fā)現(xiàn)自我,找到自我價值并最終實現(xiàn)自我。小白個案中的咨詢師從小白所擺的沙盤中看到了她身上無限的可能與變化,預示著小白內(nèi)在的心理能量已經(jīng)開始生發(fā)。
家庭治療的理論認為,沒有一個人或一件事是獨立存在的,某個人的癥狀意味著他與周圍的大系統(tǒng)(家庭、社區(qū)、社會)的互動出現(xiàn)了問題。也就是說,個人和行為或出現(xiàn)的心理問題往往是家庭內(nèi)部出現(xiàn)問題所致,個人問題只是家庭內(nèi)部出現(xiàn)故障的一個外在表現(xiàn)。在個人問題的背后,通常蘊含著更為嚴重的家庭問題。因此,要想有效并徹底解決個人問題,不能僅從個人身上尋找原因和方法,而應將家庭整體作為治療對象,從家庭整體的角度去理解個人,找到個人問題的真正癥結,通過對家庭內(nèi)部系統(tǒng)的調(diào)整和改善來達到對問題個人的治療。在小白的個案中,咨詢師分別約談小白的父母,并將咨詢工作的焦點放在尊重爺爺?shù)男量喔冻鲆约熬徍蜖敔?、父親之間的矛盾上。咨詢師希望小白父親抽時間關心小白的學習與生活,建立融洽的親子關系;建議小白母親每周單獨陪伴孩子一天,傳遞母愛的溫暖。親子關系的調(diào)整,有助于提升小白的安全感。在小石的個案中,咨詢師主動與小石的母親約談,并轉達母親對小石的想念與期待,讓小石感受到母親對他的關心與思念。在小云的個案中,咨詢師雖然沒有直接邀請小云的家人,但運用空椅子技術,讓小云與母親有了心靈上的溝通。
同感共情即咨詢師能夠準確體察、把握來訪者的內(nèi)心感受,而同感共情力就是咨詢師能夠準確體察、把握來訪者的內(nèi)心感受,產(chǎn)生思想共鳴的能力。同感共情是確立咨詢關系的關鍵,也是維系咨詢關系的紐帶。同感共情不僅讓來訪者能感受到咨詢師的真切關懷,也可以激發(fā)來訪者進一步探索自身的問題,學會自助獨立。
三個個案都對咨詢師有很強的信任感,這源于咨詢師具有較高的同感共情能力。在小云的個案中,咨詢師同感到小云的委屈、憤怒、傷心,為后面的咨詢工作鋪墊;在小石的個案中,當小石的語文成績不及格時,咨詢師的合理共情是對來訪者情感溫暖而透徹的把握。在小白的個案中,咨詢師從小白以“家”為主題的沙盤中同感到了小白的無力感。
在心理咨詢中,有時來訪者并沒有意識到自己想要什么,只是知道自己想要擺脫什么。因此,確定正向導向的咨詢目標會讓來訪者感覺更加有希望、有力量。三位咨詢師均與來訪者共同確定了正向導向的咨詢目標,咨詢師清楚來訪者需要什么以及要達到什么狀態(tài)。在小白的個案中,咨詢師與來訪者共同確定了提升小白內(nèi)心安全感、緩和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等目標;在小石的個案中,共同確定咨詢目標為找回原來積極的學習狀態(tài),學會為自己的生活負責,相信自己有“獨自盛開”的力量;在小云的案例中,將如何成為一個堅強、踏實、勇敢面對現(xiàn)實的女性作為咨詢的目標。
三個個案的年齡、性格均不同,咨詢師都會運用適合來訪者的咨詢方式。九歲的小白是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咨詢師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與小白的性格特點,采用沙盤游戲的治療方式,幫助小白從慌張、壓抑狀態(tài)中慢慢平靜下來,陪伴小白走過了一段艱難的心理成長旅程。在小石的個案中,咨詢師運用小石生活中的重要他人(語文老師),讓語文老師特別關注小石,重新點燃他對語文的學習興趣,使這朵即將枯萎的花兒尋找到了能量之源,并重新綻放。在小云的案例中,咨詢師巧妙地運用了面質技術,讓小云意識到母親每次并不僅跟她一個人抱怨,但她卻一直主動承擔著保護母親的責任。另外,咨詢師運用空椅子技術,讓小云盡情地表達了對母親的不滿,在抱持的環(huán)境中讓小云的情緒得到合理的宣泄。
最后,想用下面的一段話與三位咨詢師共勉:心理咨詢既是科學也是藝術。心理咨詢師不是僅靠良好的愿望、熱情和一般常識來幫助來訪者或鼓勵人,更要用科學的助人知識和自身的生命狀態(tài)來影響來訪者,讓來訪者發(fā)現(xiàn)被掩埋的能量、去除束縛的牽絆,最終活出真實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