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濤
摘 要?現(xiàn)今我國提倡實施素質教育,即在教學當中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在高中歷史的教學當中,以往的教學模式限制了學生的思維,使得學生學習思想死板,興趣不高,學習效率低下。而在素質教育模式之下,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提高學生歷史學習的效率。文章當中現(xiàn)實對于核心素養(yǎng)的內涵進行了詳細的介紹,并探討了在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高中歷史的教學方法,從而提高歷史教學的有效性,促進高中生的歷史素養(yǎng)培養(yǎng)。
關鍵詞?高中歷史;核心素養(yǎng);內涵;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15-0059-01
高中歷史是教學當中的重點學科。通過高中歷史的學習,我們可以從中學習古人的經(jīng)驗,成功的經(jīng)驗用以借鑒,失敗的經(jīng)驗引以為戒,從而促進我國社會的整體發(fā)展。而核心素養(yǎng)便是這作用的一種集中表現(xiàn)。只有培養(yǎng)起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yǎng),學生才能夠在學習當中理解歷史當中所蘊含的真諦,從而汲取其中的知識。
一、高中生歷史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內涵
素養(yǎng)是一個人多個方面的綜合化體現(xiàn),也是一個人內在涵養(yǎng)的一種表現(xiàn)。學科核心素養(yǎng)所涉及的便是這個學科在學生學習過程需要學生掌握的全部知識與內涵本質,通過進行學科知識的學習,學生能夠錘煉自身的相關能力,從而促進自身的發(fā)展成長。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共包括五個方面,分別是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是歷史學習當中的重點。
(一)唯物史觀。人們對于歷史的認知是由外向內一點一點的進行滲透的,想要探尋歷史當中的真相,破除其中的本質,便需要唯物史觀的引導。在唯物史觀的引導之下,人們才能夠以全面化、客觀化的角度來剖析歷史。在高中的教學當中,唯物史觀是學生進行歷史學習的基礎,只有以辯證的眼光來看待歷史,才能夠從中分析歷史的本質,汲取知識。
(二)時空觀念。歷史是由時間、人物、事件三個要素組成的,三要素之間相互關聯(lián),共同構成了歷史。時空觀念便是將三要素進行關聯(lián),以時間與空間的順序進行排序,使得歷史變得更加規(guī)律。在高中歷史的學習當中,書本為了更加具有針對性的進行知識網(wǎng)絡教學,將歷史分為了經(jīng)濟、政治、文化三個部分,之后在以時間、地點進行部分內的內容劃分。學生只有培養(yǎng)起時空觀念,才能夠在學習當中構建起整體的知識網(wǎng)絡,將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三個方面而在一起,從而形成完整的歷史。
(三)史料實證。我們現(xiàn)在對于歷史資料的了解都是在來自于史料的記載,但是在古代是中央集權皇帝專政的時期,一些流傳下來的歷史資料存在一定的欺騙性。因此應該培養(yǎng)起史料實證的素養(yǎng),對于手中的歷史資料進行分析,并根據(jù)已證實的史料對于其進行驗證,提取其中的真實部分,使得學習到的歷史更加具有準確性。在高中歷史的學習當中,學生不需要對于史料進行驗證,但是也應該養(yǎng)成史料實證的素養(yǎng),能夠對于史料的撰寫人的意圖進行初步認知,從而加深自身對于歷史的理解。
(四)歷史解釋。歷史解釋是以史料為根基,以對于歷史的理解從而客觀的對于歷史進行評判。我們現(xiàn)今所接觸的歷史大多是人們所記錄下來的,其本質便是對于歷史的一種解釋,只不過這個解釋是站在當時人們的思維角度上進行的,具有一定的個人色彩與專權色彩。對于現(xiàn)在的高中生來說,需要屏除其中的主觀因素,以客觀的思想來看待歷史,以現(xiàn)代人的角度對于歷史進行科學化的解釋,正確的評判。
(五)家國情懷。家國情懷是學習和探究歷史應具有的社會責任與人文追求。歷史當中不僅蘊含著先人前輩的智慧,還承載著國家的文化底蘊與精神文明。在高中歷史的學習當中,學生應該從這常年的歷史當中,應該具備家國情懷,加強對于中華名族的認同感,深刻體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從而助力于自身的全面發(fā)展。
二、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歷史的教學方法
(一)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傳統(tǒng)的教學當中,教師是占據(jù)著主體地位的,在課堂上,以教師的講解為主,學生在下面進行死記硬背,使得學生的思維固化,對于接觸到的知識不去進行理解,教師怎么教學,學生在考試的時候便如何作答,宛如學習機器人。在素質教育當中,課堂上更加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當中以學生為主體,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人翁位置。課上,可以將教學內容以任務的形式派發(fā)給各個學生,讓學生進行自由探索,自主學習,教師在其中充當引導者的身份,引導學生在正確的方向上前行。教師還可以進行“一堂課教師”的活動,先將下節(jié)課要教授的內容提前布置下去,讓學生自行找尋資料,之后在課上,由學生進行歷史知識的講解,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當然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做好記錄,在學生講解完畢之后對于其中講解不清的地方進行補充說明,保證知識點的完整性。
(二)外部資源助力學生全面發(fā)展?,F(xiàn)今科學技術發(fā)展,在教學方面的資源也是十分豐富的。尤其是現(xiàn)在的網(wǎng)絡普及率極高,在學校的教師當中基本都配有多媒體設備,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設備,借助網(wǎng)絡的便利性與資源豐富性,對于學生進行更加全面的知識教學。例如在講述中國近代史的時候,林則徐與虎門銷煙是當中重要的知識點,網(wǎng)上正好有《虎門銷煙》這部電影,真實的還原了當時的情況,可以在講解之前,先播放電影,讓學生在電影當中更加直觀的面對當時國家的現(xiàn)狀,虎門銷煙的前因后果,使學生對于這一部分的歷史有更加清晰的了解。除此之外,電子書籍、電子圖書館等都已經(jīng)全面開放,學生可以在手機上、電腦上進行資料的查詢與觀看,便于學生隨時進行資料的翻找,豐富學生的知識量與涉及面,助力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唐先義.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的高中歷史教學創(chuàng)新[J].新校園(閱讀),2018(0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