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紅樓夢》文本接受中的“矛盾”

        2018-01-28 23:29:29曹金鐘
        銅仁學院學報 2018年10期
        關(guān)鍵詞:紅樓夢矛盾主體

        曹金鐘

        ?

        《紅樓夢》文本接受中的“矛盾”

        曹金鐘1,2

        (1.黑龍江省社會科學界聯(lián)合會,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1;2.黑龍江大學 明清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心,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0)

        《紅樓夢》文本敘事與接受主體的“矛盾”,主要體現(xiàn)在文本敘事與主體的讀解上。文本敘事是客觀的存在,而主體讀解則因各主體的出身、品性、思想觀念、道德情操、審美趣味以及理解能力等不同而有所不同,甚至大相徑庭。文本敘事與接受主體之間的“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但它會由于接受主體所屬群體的不同而有不同程度的區(qū)別。接受主體之間的“矛盾”,也體現(xiàn)在對于續(xù)書的接受上。無論是文本敘事與接受主體的“矛盾”,還是接受主體之間存在的“矛盾”,都說明《紅樓夢》內(nèi)在潛能的豐富性及其與接受主體關(guān)系的復雜性。有清一代有些人不能接受、甚至拒斥《紅樓夢》,這固然有接受主體受時代局限的因素,但主要與接受者個人的思想觀念、審美情趣甚至文學修養(yǎng)等有關(guān),同時也與當時傳播條件的限制有關(guān)。

        《紅樓夢》; 矛盾; 文本敘事; 接受主體

        一、小引

        任何文學作品產(chǎn)生后,都存在接受和傳播的問題,特別是20世紀六七十年代接受美學理論的誕生,更是將接受(亦即讀者的閱讀活動)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認為沒有讀者的閱讀,沒有讀者對文本的“具體化”,文本只能是未完成的作品,從而也就沒有文學作品的實現(xiàn)[1]5。接受美學理論固然有其絕對化的偏頗,但接受與傳播也確實是與文學作品密切相關(guān)的活動??梢哉f,沒有對文學作品的接受與傳播,文學作品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僅從這點來看,接受美學將文本與接受主體的關(guān)系上升到理論高度,是功不可沒的,而研究作品文本與接受主體及作品傳播的關(guān)系也就顯得非常必要了。

        那么,作為敘事文學主干的小說,特別是作為中國古典小說巔峰之作的《紅樓夢》,如所周知,其文本與主體接受及作品傳播的關(guān)系是較為復雜的:既有正面的關(guān)系,又有“矛盾”的關(guān)系;既有正面的接受,又有逆向的“接受”;既有正面的傳播,又有反面的禁毀。然限于篇幅,本文在這里只就《紅樓夢》文本與接受主體以及接受主體之間的“矛盾”關(guān)系略作探討,不當之處,還請各位專家教正。

        這里所謂接受,是指作為主體的讀者對作品文本的接受。既然是主體的接受,就必然會因主體的讀解,或因主體的不同,或因客體的不同,而產(chǎn)生一定的“矛盾”,這些“矛盾”也勢必會對正確理解小說以及對小說的接受產(chǎn)生一定影響。下面試分別論述之。

        二、文本敘事與接受主體的“矛盾”

        對于中國古代小說的評論、評點,非自《紅樓夢》始,但接受主體對文本接受時間之早和接受程度之密切,卻當首推《紅樓夢》。這是因為,作為《紅樓夢》最早的接受主體,脂硯齋“對《紅樓夢》的評論差不多是與《紅樓夢》的創(chuàng)作同時進行的”[2]。也就是說,現(xiàn)存的《紅樓夢》還沒有創(chuàng)作完成之時,接受主體(脂硯齋)就已經(jīng)開始對文本進行接受了。

        在文本敘事與接受主體的“矛盾”方面,《紅樓夢》與以往小說也是大不相同的。比如《金瓶梅》,正如劉勇強先生所說:“作者還沒有從說唱藝術(shù)到文人創(chuàng)作的巨大變化中,把握住二者接受過程的不同,沒有充分估計到人們在閱讀小說時比聽人說唱時享有更多的聯(lián)想自由?!盵3]但《紅樓夢》不同,與《金瓶梅》“不善于創(chuàng)造”對讀者有“刺激和召喚作用,可以調(diào)動讀者的想象力”[3]的文本中的“空白和不確定性”相反,《紅樓夢》十分善于創(chuàng)造和利用這種空白,以增強讀者的想象力。比如《紅樓夢》第31回、第35回、第70回、第76回等,都存在一定的空白[4]。

        那么,《紅樓夢》文本敘事與主體接受的“矛盾”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呢?

        1.文本敘事與主體讀解。就《紅樓夢》來說,文本敘事與接受主體的“矛盾”首先體現(xiàn)在文本敘事與主體的讀解上。文本敘事是客觀的存在,而主體讀解則因各主體的出身、品性、思想觀念、道德情操、審美趣味以及理解能力等不同而有所不同,甚至大相徑庭。即便如《紅樓夢》這樣公認堪稱中國古代小說、甚至整個中國小說典范的優(yōu)秀作品,因個人出身、身份、品性、思想觀念、修養(yǎng)等不同,仍會出現(xiàn)與文本客觀實際即絕大多數(shù)正確理解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看法。比如,清代梁恭辰、毛慶臻極力詆毀《紅樓夢》就是有記載的極端例子,而且當時與他們持類似觀點的也不乏其人。梁恭辰認為“《紅樓夢》一書,誨淫之甚者也”[5]687,他在《北東園筆錄》中提到的“玉研農(nóng)先生”“那繹堂先生”,都是極力詆毀、反對《紅樓夢》者,特別是玉麟(玉研農(nóng)),更是禁毀《紅樓夢》的急先鋒,他在做安徽學政時就曾“出示嚴禁”《紅樓夢》。[5]688而毛慶臻更是“突發(fā)奇想”,提出“莫若聚此淫書,移送海外,以答其鴉煙流毒之意”[5]687。同時,他在《一亭考古雜記》中提及的“潘順之、補之昆仲,汪杏春、嶺梅叔侄等”,也都是主張禁毀《紅樓夢》者,可謂毛慶臻的“同道”[5]687,其中潘順之(潘遵祁)、潘補之(潘曾綬)時為蘇州吳縣秀才,他們自己出資收購《紅樓夢》并予以銷毀,可見他們對《紅樓夢》的拒斥程度。其他如汪堃、陳其元,也都屬于《紅樓夢》的反對者。由此可見《紅樓夢》文本敘事與接受主體的“矛盾”之一斑。不過,上述這些人也未必都看過《紅樓夢》,有的對《紅樓夢》的了解可能只是道聽途說而已,但這并不會影響他們對《紅樓夢》的態(tài)度,因為他們的思想觀念已決定了他們必然要持這種態(tài)度。

        當然,梁恭辰、毛慶臻等視《紅樓夢》為淫書者固然有其時代局限之因素,但主要原因恐怕還是由于個體思想觀念存在的差異。比如,同為清代人,他們之前的陳鏞和之后的謝鴻申,對《紅樓夢》的評價與這些人就有很大的不同。陳鏞認為,“《紅樓夢》實才子書也”[5]686。謝鴻申則說,“令人愈看愈愛者,《紅樓夢》是也”[6]383。還有與梁、毛二人大約同時或稍晚的楊懋建,“自幼即嗜《紅樓夢》”[7]827,并認為《紅樓夢》“盡脫窠臼,別開蹊徑”[7]827。再如,與高鶚同年中舉、后官至直隸總督的那彥成(那繹堂),他對《紅樓夢》的態(tài)度與高鶚相比,不啻天壤。即使在現(xiàn)當代,雖然不會再有人提出像應將《紅樓夢》作為“流毒”而“移送海外”之類的荒唐想法,但也并不意味著每個人都會喜歡《紅樓夢》。如現(xiàn)代作家蘇雪林就認為《紅樓夢》“并沒有什么稀奇”①,總的來說她是否定《紅樓夢》的。而喜歡《紅樓夢》的人,其喜歡的程度也是大不相同的。因此,文本敘事與主體接受的“矛盾”在接受主體對文本的讀解過程中會首先體現(xiàn)出來。那么,文本敘事與主體接受的“矛盾”還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呢?

        2.文本敘事與接受群體。接受美學認為,讀者對文學文本的欣賞就是對作品的創(chuàng)造,這要求讀者要有一定的思想、道德、文化等修養(yǎng),有一定的接受能力和審美水平[1]9。為此,可將讀者分為一般性讀者和批評性讀者。像脂硯齋、畸笏叟以及王希廉、姚燮、張新之、陳其泰等《紅樓夢》的評點者,就屬于批評性讀者,并且,他們的評點式批評,大都是以閱讀興趣為其評點基礎(chǔ)的文人批評,這類評點式批評無功利性、無明確的目的性,純?nèi)槐憩F(xiàn)為對作品的喜愛。[8]因此,這類讀者對作品的讀解一般來說都是正向的、客觀的,雖然不同評論難免夾雜各自的主觀因素,但基本可以說這類讀者對作品的讀解與文本敘事是基本相符的,即使出現(xiàn)個別齟齬現(xiàn)象,亦屬正常。這類讀者,我們可以稱之為評論家群體。

        與之相關(guān)的是上述梁恭辰、毛慶臻一類人,雖也大都是清代的詩文書畫家,但他們的身份更主要應屬于官員類,且都深受封建思想之影響,道學氣較濃。因而,對于《紅樓夢》的接受來說,不能把他們作為批評性讀者的評論家群體來看待,而只能以一般性讀者來看待。即使在一般性的讀者中,像他們這樣與《紅樓夢》文本敘事存在如此“矛盾”的接受主體,也是屬于極端的例子。

        另一類極端的例子是陳鏞在《樗散齋叢談》(卷2)中提到的常州士人貪看《紅樓夢》“寢食并廢,匝月間連看七遍,遂致神思恍惚,心血耗盡而死”的故事和“某姓一女子亦看《紅樓夢》,嘔血而死”的故事[5]686,以及陳其元在《庸閑齋筆記》中提到的杭州“某賈人女”“酷嗜《紅樓夢》,致成瘵疾”,當父母要燒《紅樓夢》時,“女在床,乃大哭曰:‘奈何燒殺我寶玉?’遂死”的故事[6]382。鄒弢在《三借廬筆談》中還提到他朋友紀友梅的親戚,蘇州金姓某“喜讀《紅樓夢》,設(shè)林黛玉木主,日夕祭之。讀至黛玉焚稿數(shù)回,則嗚咽失聲。……卒于夜深逸去,尋數(shù)月始獲?!盵6]388從以上幾例來看,雖屬極端,但也代表了部分對《紅樓夢》癡迷的讀者。這類讀者與梁恭辰、毛慶臻類讀者都是一般性讀者中的極端例子,他們并不同于普通的一般性讀者,而應屬于特殊讀者范疇。與梁恭辰、毛慶臻類讀者不同的是,這類讀者主要是處于青春期的青少年,雖多數(shù)青少年未必都如上述幾例那樣極端,但有類似情境者當亦不在少數(shù)。

        作為《紅樓夢》文本的批評性讀者,除評論家接受群體外,還有一類是作家接受群體。作家接受群體主要是《紅樓夢》續(xù)書(后四十回作者除外)的作者和仿作作者以及《紅樓夢》的改編者。這類接受群體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創(chuàng)作,來表達他們對文本敘事的理解與接受。然而,除現(xiàn)當代對《紅樓夢》的改編外,以往的續(xù)書、仿作大都背離了《紅樓夢》的思想境界,其思想傾向也各不相同,藝術(shù)水平也存有差異,因而他們通過再創(chuàng)作所表現(xiàn)出的對《紅樓夢》文本的接受,實際上與《紅樓夢》文本敘事是相“矛盾”的。另外,現(xiàn)代作家的創(chuàng)作對《紅樓夢》的借鑒,也是這類接受群體對文本敘事接受的一個方面,只不過他們對文本的接受表現(xiàn)得較為隱秘罷了。既然不同的接受群體會對同一文本敘事作出不同的反映,那么,我們也就有必要探討不同接受群體對《紅樓夢》文本的不同讀解。

        3.主體讀解與接受群體。魯迅先生論《紅樓夢》時曾說,“單是命意,就因讀者的眼光而有種種:經(jīng)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9]。這就是說,不同讀者對于同一文本的讀解可以是完全不同的。這里,既有讀者身份、眼光的不同,更多的恐怕還是其主觀命意不同,甚至不排除有些人是根據(jù)自己的需要而進行讀解。比如,前述梁恭辰、毛慶臻等人,就屬于道學家群體,他們就是從自己的固有思想觀念出發(fā),認為“淫書以《紅樓夢》為最”[5]691,因此極力主張禁毀,有的甚至親自實施。這類群體與《紅樓夢》文本敘事的“矛盾”是很突出的。所以,這類接受主體對《紅樓夢》文本不是“接受”而是排斥。然而,事物都是具有兩面性的,道學家的禁毀,在某種程度上反倒加速了作品的接受與傳播。這從毛慶臻“然散播何能止息”[7]31的感嘆、玉麟的“徒喚奈何”[7]33以及汪堃“雖屢經(jīng)查禁,迄今終未絕跡”[7]34的無奈,也可反證這一點。這種越禁越火的現(xiàn)象,其實是符合人們心理的,因為禁毀的目的是限制作品傳播,但越限制越刺激了作品傳播,激發(fā)了接受者對被禁作品的好奇心和獲取作品的欲望。與之相反,常州與杭州的少男少女所代表的“嗜紅”派的極端表現(xiàn),雖然在某種程度上會增強人們一探“紅樓之謎”的愿望,但同時也會產(chǎn)生一定的負面影響,即會令一些人對《紅樓夢》產(chǎn)生望而生畏的情緒,如陳鏞在《樗散齋叢談》卷2中提到的“江寧桂愚泉”即是也[6]349。

        在《紅樓夢》的接受群體中,作家接受群體是非常值得我們關(guān)注的??梢哉f他們都是《紅樓夢》的喜愛者,特別是續(xù)書作者,不然,他們也不會去續(xù)寫《紅樓夢》了。現(xiàn)存最早的《紅樓夢》續(xù)書《后紅樓夢》的作者逍遙子就說:“曹雪芹《紅樓夢》一書,久已膾炙人口,每購抄本一部,須數(shù)十金。”[5]760這不僅說明了《紅樓夢》在當時受人喜愛的程度,同時,逍遙子對《紅樓夢》的喜愛之情也溢于言表。同樣,秦子忱在其《續(xù)紅樓夢》的《弁言》中也表達了他對《紅樓夢》的喜愛:“《紅樓夢》一書,膾炙人口者數(shù)十年。余……匝月讀竣,而疾亦賴是漸瘳矣!”[10]弁言,3可見,他讀得認真和《紅樓夢》對他的吸引力。還有海圃主人在《續(xù)紅樓夢新編》(也稱《續(xù)紅樓夢》)的《自序》中說《紅樓夢》“趨俚入雅,化腐為新,洵哉價重當時,名噪奕世矣”[11]。號犀脊山樵者在為歸鋤子《紅樓夢補》作的序中更認為《紅樓夢》“誠為天地間最奇最妙之文”[12]序,2??梢哉f,續(xù)書作者都喜愛《紅樓夢》,誠不誣也。但是,喜愛歸喜愛,對作品的喜愛并不等于說他們對《紅樓夢》文本是完全接受的,如《紅樓復夢》作者陳少海(號小和山樵)就認為“榮府應以賈政為主,寶玉為佐,而書中寫賈政似若贅瘤,乃《紅樓夢》之大病”,“八十回后立意甚謬,收筆處更不成結(jié)局”[13]。同時,也不能說他們的讀解都是值得肯定的,更不能說他們的讀解是確切無誤的。恰恰相反,續(xù)作者接受群體對《紅樓夢》文本的讀解有相當一部分與《紅樓夢》文本的旨趣相差很遠。特別是早期的續(xù)書作者,他們之所以要續(xù)寫《紅樓夢》,固然有他們?yōu)椤都t樓夢》的魅力所折服的因素,但更主要的恐怕還是他們對《紅樓夢》的結(jié)局感到遺憾,正所謂“《紅樓夢》為記恨書”[10]序,1,“歡洽之情太少,愁緒之情苦多”,令人“閱之傷心”[12]序,3,因此他們“此心耿耿,何能釋然于懷”[14]敘。于是,或者為“使有情者盡成眷屬,以快閱者心目”[10]序,1,或者為“以一吐其胸中郁郁不平之氣”[15],便“起而接續(xù)前編”[16],續(xù)寫之。如《后紅樓夢》作者逍遙子就稱其書“歸美君親,存心忠孝,而諷勸規(guī)警之處亦多”[17]42-43。這從續(xù)書大都追求“大團圓”或“家道復初”“高魁貴子”“蘭桂齊芳”式結(jié)局,亦可看出續(xù)作者接受群體的旨趣和他們對《紅樓夢》文本的讀解總的來說是相近的,但與《紅樓夢》卻相距甚遠。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這也正是他們作為同一接受群體的共同點。對此,正如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所說:“此他續(xù)作,紛紜尚多……大率承高鶚續(xù)書而更補其缺陷,結(jié)以‘團圓’……故《紅樓夢》至今為人愛重,然亦常情所怪,故復有人不滿,奮起而補訂圓滿之。此足見人之度量相去之遠,亦曹雪芹之所以不可及也?!盵18]237-238

        在作家接受群體中,除續(xù)作者外,還有仿作者和改編者,他們的情況與續(xù)作者也大致相類。如《紅樓夢傳奇》的作者仲振奎在《紅樓夢傳奇自序》中就說《后紅樓夢》“大可為黛玉、晴雯吐氣”[17]57,因此,他便將《紅樓夢》《后紅樓夢》“合成新樂府五十六劇”[17]56,改編成《紅樓夢傳奇》。再如文康所著《兒女英雄傳》,魯迅《中國小說史略》稱《兒女英雄傳評話》,其“初名《金玉緣》”,“又名《日下新書》”,“多立異名,搖曳見態(tài),亦仍為《紅樓夢》家數(shù)也”[18]270。清人平步青也說“此書大致仿《石頭記》《儒林外史》而作”[5]871。小說結(jié)局為男主人公安驥(安學海)以探花及第,位極人臣,并在已娶張金鳳的情況下,又娶了女主人公何玉鳳,可謂落入俗套。并且,其作序者觀鑒(觀鑒我齋)②認為《水滸傳》“意在教忠,本平治以立言也”,《金瓶梅》“意在教孝,本修身以立言也”,《紅樓夢》“意在教之以禮與義,本齊家以立言也”[17]62。他對小說文本的讀解正是從其“維持名教”立場出發(fā)的。

        這里還需要提及的是小說《瑤華傳》,本來這部小說似乎與《紅樓夢》沒有什么關(guān)系,但其序跋者對《紅樓夢》的看法,在這里倒需要一提。如其序作者尤夙真就說,余“每到一處,哄傳有《紅樓夢》一書……每深神往。抵閩后,竊見友人處有一函……《紅樓夢》……遂珍重攜歸閱之。費去五日夜心神,得其全部要領(lǐng),似與從前耳聞閱者之贊美大相徑庭?!盵17]60他認為《紅樓夢》與世人的傳說差距很大,名不副實,“若《紅樓夢》,但嫌其繁,不覺其有情,致其生出枝節(jié),未見其一一收羅”,不如《瑤華傳》“敘事之簡明,段落之清楚”[17]60-61。而另一位作跋者周永保更認為《紅樓夢》“散漫蕪穢”,并不解地說:“最可厭者,莫如近世之《紅樓夢》,蠅鳴蚓唱,動輒萬言,汗漫不收,味同嚼蠟。世顧盛稱之,或又從而續(xù)之,亦大可怪矣?!盵17]61由此,這二位的思想觀念和賞鑒水平便可想而知了。因而,這類接受主體對《紅樓夢》文本的讀解與《紅樓夢》文本敘事之間出現(xiàn)“矛盾”也就不足為奇了。

        要之,文本敘事與接受主體之間的“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但它會由于接受主體所屬群體的不同而有不同程度的區(qū)別。就道學家群體來說,勢必要禁之毀之而后快,因此二者的“矛盾”是不可調(diào)和的,是主觀拒斥、不接受;而與之正相反的是為《紅樓夢》所吸引、深陷其情境中不能自拔的處于青春叛逆期的部分青少年,他們是主觀上完全接受,但客觀上造成了文本敘事與接受主體的“矛盾”,以至出現(xiàn)文本被毀的情況。就作家接受群體、特別是續(xù)作者群體來說,是接受中有誤讀,誤讀使二者之間出現(xiàn)“矛盾”。而評論家接受群體與文本敘事的“矛盾”,則主要是通過接受主體之間的“矛盾”來體現(xiàn)的。評論家和作家接受群體,恰恰是《紅樓夢》文本接受的主體。

        三、接受主體之間的“矛盾”

        眾所周知,任何主體之間都會程度不同地存在著一定“矛盾”,而接受主體對小說文本的接受也同樣會出現(xiàn)“矛盾”。不同接受主體對同一文本的接受不同,“矛盾”自然也就不同。

        1.同一問題不同接受主體之間存在“矛盾”。在對《紅樓夢》文本的接受中,不同接受主體之間出現(xiàn)的“矛盾”,最典型的莫過于清人鄒弢與許伯謙了。據(jù)鄒弢《三借廬筆談》“許伯謙”條記載:“己卯春,余與伯謙論此書,一言不合,遂相齟齬,幾揮老拳,而毓仙排解之,于是兩人誓不共談《紅樓》?!盵6]390這二人雖然在對于《紅樓夢》文本的讀解上存在著“矛盾”,許伯謙“尊薛而抑林”,而鄒弢別號瀟湘館侍者,這足以見出他對薛、林態(tài)度的取向,以至雙方爭執(zhí)不下,甚至到了“幾揮老拳”的程度,但他們卻能“一笑而罷”,“嗣后放談,終不及此”。學術(shù)觀點相“矛盾”,并未影響其友誼,二人終不失為好友,可謂佳話。鄒弢不僅與許伯謙辯論,他還認為王希廉對《紅樓夢》的評論“亦無出色”。至于對“龍?zhí)稄S云友”的批本,他更認為是“泛論迂談,無理取鬧”。[6]389

        其他接受主體之間也是如此。比如對于文本中甄、賈寶玉的問題,二知道人就認為:“雪芹寫出一甄寶玉者,恐閱者誤以賈寶玉為絕特也。筆下之假寶玉只此一人,世上之真寶玉正復不少,所以甄寶玉之模樣與賈寶玉同,甄寶玉之舉止議論皆與賈寶玉同。”[17]99而鄭光祖的觀點則與之相反,他認為“惟既有假寶玉,何必復及真寶玉,是為疵瑕”[6]366。與此同時,鄭光祖對《紅樓夢》續(xù)書也持否定態(tài)度,這體現(xiàn)了他與續(xù)書作者們在《紅樓夢》文本接受上的“矛盾”。

        再如,對于后四十回文本的接受,向來存在著不同見解甚或相互“矛盾”的看法。最早涉及此問題的當是裕瑞,他在《棗窗閑筆》中談到《紅樓夢》后四十回時認為,“細審后四十回,斷非與前一色筆墨者,其為補著無疑”,同時又說,“若草草看去,頗似一色筆墨。細考其用意不佳,多殺風景之處”[17]112。他的看法,后來也成為主流的看法。然而,在這種觀點之外,也有人認為后四十回“觀其一氣銜接,脈絡(luò)貫通,就舉全書筆墨,功歸雪芹,亦不為過”[6]397-398。張新之更認為,后四十回“觀其中結(jié)構(gòu),如常山蛇,首尾相應,安根伏線,有牽一發(fā)渾身動搖之妙,且詞句筆氣,前后略無差別,則所謂增之四十回,從中后增入耶?抑參差夾雜入耶?覺其難有甚于作書百倍者。雖重以父母命,萬金賜,使閑人增半回,不能也。何以耳為目,隨聲附和者之多?”[17]175再如,從《閱紅樓夢隨筆》來看,周春也未看出后四十回的問題。同樣,解弢也未看出后四十回的問題,如對于常為人詬病的寶玉婚事,他認為“其勢有必至,理有固然”,《兒女英雄傳》雖“費盡力氣以模仿之,終不能至”。[6]400不僅如此,即使在當代,也有持后四十回為曹雪芹原著看法者③。因非本文主題,茲不贅述。

        接受主體之間的“矛盾”,也體現(xiàn)在對續(xù)書的接受上?!都t樓夢》的續(xù)書,很難像《紅樓夢》那樣獲得較為普遍的接受,裕瑞論《紅樓夢》續(xù)書就“多貶少褒”,且“頗怪天下不乏通人,而獨出此數(shù)不通人,偏要續(xù)貂”。[17]111如他對《后紅樓夢》,就一一指出其“支離矛盾處”,但同時他又能看到《后紅樓夢》的四個“佳處”,可謂對《后紅樓夢》的評價尚屬中肯。又如,邱煒萲在《菽園贅談》中談到禁書之難時就稱《后紅樓夢》《續(xù)紅樓夢》《紅樓后夢》《紅樓續(xù)夢》《紅樓幻夢》《紅樓圓夢》等為“劣筆”之書[6]383。而謝鴻申更認為“各種《續(xù)紅樓夢》皆糞窖也”[6]623。即使是續(xù)書作者之間,后來者大都對先前的續(xù)書不滿或難以接受。例如,《續(xù)紅樓夢》作者秦子忱在《續(xù)紅樓夢弁言》中談到當時已刻出的《后紅樓夢》時就說,“然細玩其敘事處,大率于原本相反,而語言聲口亦與前書不相吻合,于人心終覺未愜”[10]弁言,3??梢?,他對《后紅樓夢》并不認可。又如,嫏嬛山樵在其《補紅樓夢》的《敘》中說“后”“續(xù)”“重”“復”之夢,“則是乘車入鼠穴,搗齏啖鉄杵之文矣”[14]敘。西湖散人在為云槎外史的《紅樓夢影》作序時也認為以往的《紅樓夢》續(xù)書與《紅樓夢》本意相悖,他對《紅樓夢影》以外續(xù)書的微詞由此可見一斑。以至有人慨嘆:“作《紅樓》者易,作《紅樓》以后書者難。”[17]63其實,何止續(xù)書,就連對《紅樓夢》文本的接受都充滿“矛盾”,又何況續(xù)書呢。

        2.接受主體的自我“矛盾”。如前所述,對于同一問題,不同接受主體之間會出現(xiàn)“矛盾”,這是正常的。然而,同一接受主體對同一問題的接受,有時也會出現(xiàn)“矛盾”。比如,鄭光祖對《紅樓夢》文本的接受就是自相矛盾的,他既為《紅樓夢》的魅力所折服,又唯恐小說會移易風俗,“相習成風,載胥難挽也”。[6]365而像鄭光祖這樣對小說文本接受充滿“矛盾”的接受主體也非只其一人,趙之謙亦是其中之一。

        趙之謙,清代著名書畫、篆刻家,在書畫、篆刻方面成就較大,但他對《紅樓夢》的見解卻自相矛盾,其中,有的見解似有道理,有的則過于迂腐、偏激。比如他說:“世所傳《紅樓夢》,小說家第一品也?!辈⑶?,他認為“此書妙處只在不盡二字”,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但他認為《紅樓夢》的命意“不過譏切豪貴紈绔”,“《紅樓夢》第一可殺者即林黛玉”,則不但淺薄,而且偏激,甚至可以說是荒唐了。而他在睡夢中還在與人談《紅樓夢》而“爭久不決”,正說明他潛意識中對《紅樓夢》的迷戀以及內(nèi)心存在的“矛盾”。[6]376

        再如,張新之《妙復軒評石頭記》作序者之一的鴛湖月癡子,認為《紅樓夢》是“無稽小說”,“有自相矛盾處,有不著邊際處,有故作罅漏處”,看了張新之的評本后,看法則有所轉(zhuǎn)變,但從中依然能看出他對《紅樓夢》的“矛盾”態(tài)度。妙復軒評本的另一位作序者五桂山人也與之類似。五桂山人原是視《紅樓夢》為“淫靡繁蕪”“其書大可燒也”之“淫書”的道學先生,看了張新之的評本后“而欣欣油油有所會”[17]35-37,竟改變了對《紅樓夢》的看法。他對《紅樓夢》態(tài)度的前后“矛盾”,說明同一接受主體如接受角度不同,也會出現(xiàn)“矛盾”。

        近人蔣瑞藻對于《紅樓夢》的接受,其內(nèi)心也存在著“矛盾”,比如他在《小說考證》中就說:“《金瓶梅》最以淫書聞,吾謂其流弊或較小,以其穢褻太甚,再讀則無余味,不如《紅樓夢》之不厭百回,入人骨髓也?!逼溲酝庵猓x《紅樓夢》容易被迷惑,其“流弊”或較大,特別是青少年不宜看,所以他說,“子女血氣未定時,幸勿以此等書授之”。[6]426由此可見他對《紅樓夢》的“矛盾”心態(tài)之一斑。

        3.接受主體不同年齡的接受“矛盾”。劉敬圻先生在談到《紅樓夢》主題時曾說:“《紅樓夢》的主題也不具有簡單明了,可以一語道破的性質(zhì)。這是作者、作品、讀者(批評家)自身矛盾及其相互關(guān)系中的復雜情態(tài)所決定的?!盵19]其實,接受主體對整個《紅樓夢》的接受與讀解,又何嘗不是如此呢?不同接受主體之間的讀解自然不同,即使同一接受主體在不同年齡、不同情境下的讀解也會存在不同、甚至相“矛盾”。這在許多批評家身上發(fā)生過:孫桐生在《妙復軒評石頭記敘》中就談到自己少年時讀《紅樓夢》和現(xiàn)在讀《紅樓夢》的不同,少年時讀《紅樓夢》,“以為文章之奇,莫奇于此矣”,是只知其奇而未知其所以奇也;現(xiàn)在讀《紅樓夢》,深刻體會到“文章者,性情之華也”,不但知其奇,且知其所以奇。[17]39-40當然,這里雖有對張新之妙復軒評本的贊譽,但同時更是讀者體會加深以及年齡不同、讀書情境不同的結(jié)果。

        又如,李慈銘認為《紅樓夢》“為子弟最忌之書”,但他回憶十四歲時“偶于外戚家見之,僅展閱一二本,即甚喜,顧不得借閱全部,亦不敢私買”,是既想看又不敢借來看的矛盾心情。十七歲后,“雖時得見此書,不暇究其首尾,而中之一二事、一二語,鏤心鉥腎,錮惑已深”。而“十年以來,風懷漸忘”,雖然他說“非道學所致”,[6]374但我們從中仍可看出涉世已深、受道學濡染漸濃的他,對《紅樓夢》的看法與少年時相“矛盾”。

        再如前述蔣瑞藻,年幼時已識字,家中有《紅樓夢》,母親怕他看,便將書送人,十七歲時“終展轉(zhuǎn)假得閱之”,以至“寢饋都忘”,且“自后稍得閑,輒背人讀是書”,但“繇今思之,良足失笑”。[6]425-426可見他對《紅樓夢》的看法與其少年時迥異,甚至相“矛盾”。

        不過,與李慈銘大致同時而略早些的楊懋建,雖與蔣瑞藻有類似的經(jīng)歷,但他們的變化卻并不相同。楊懋建在《京塵雜錄》中曾提到的讀《紅樓夢》經(jīng)歷,我們可將之大致分為三個階段:一是幼時“寢饋以之”的“嗜讀”階段;二是“十六七歲時,每有所見,記于別紙”,有了讀書心得階段;三是認為《紅樓夢》“真天地間不可無一,不可有二之作”階段。[6]364這三個階段是漸進式的,雖有心得的不同,但大體不錯。另外,從《京塵雜錄》中亦可看出他對《紅樓夢》戲曲的傾心。因此,此例也是對于同一問題不同接受主體之間存在“矛盾”的補證。

        總之,無論是文本敘事與接受主體的“矛盾”,還是接受主體之間存在的“矛盾”(包括接受主體的自我“矛盾”),都說明《紅樓夢》內(nèi)在潛能的豐富性及其與接受主體關(guān)系的復雜性[20]533-534。另外,在有清一代有些人不能接受、甚至拒斥《紅樓夢》,這固然有接受主體受時代局限的因素,但主要與接受者個人的思想觀念、審美情趣甚至文學修養(yǎng)等有關(guān),同時也與當時傳播條件的限制有關(guān)。

        注釋:

        ①轉(zhuǎn)引自胡文彬、周雷編《香港紅學論文選》,百花文藝出版社1982年版,第14頁。

        ②觀鑒我齋系文康的化名。參見應必誠《紅學何為》,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年12月版,第161頁。

        ③如王昌定、宋浩慶就對后四十回持全面肯定態(tài)度,王昌定認為后四十回保存了“應屬曹雪芹的許多精彩文字”(王昌定《〈紅樓夢〉藝術(shù)探》,浙江文藝出版社1985年版,第65頁),宋浩慶則認為后四十回不僅主要出自曹雪芹之手,而且許多人物“在這后40回中有了質(zhì)的飛躍”(宋浩慶《〈紅樓夢〉探——對后四十回的研究與賞析》,燕山出版社1992年版,第4頁)。作為作家的林語堂和高陽等人,也認為后四十回乃曹雪芹的手筆(《臺灣紅學論文選》,百花文藝出版社1981年版,第741、766頁)。另外,有不少人認為后四十回有曹雪芹原著的成分,如周中明《紅樓夢的藝術(shù)創(chuàng)新》(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認為“程本與脂本不是對立的關(guān)系,沒有本質(zhì)的區(qū)別,而是互有長短”,它們“是同樣以曹雪芹的原作為根據(jù)、為基礎(chǔ)的。”而趙齊平先生在1963年發(fā)表的《關(guān)于〈紅樓夢〉的成書過程》一文就認為完全否定后四十回是錯誤的,并認為后四十回的精彩部分,如第八十二回的“病瀟湘癡魂驚惡夢”,第八十三回的“鬧閨閫薛寶釵吞聲”,第九十一回的“縱淫心寶蟾工設(shè)計”,第九十七回的“林黛玉焚稿斷癡情”,第九十八回的“苦絳珠魂歸離恨天”等,“都非??赡苁遣苎┣鄣呐f稿”(見《名家解讀紅樓夢》下冊,第709、712頁)。朱眉權(quán)在《論〈紅樓夢〉后四十回的作者問題》中更認為,“后四十回既非狗尾續(xù)貂,也不是還有差強人意的描寫,更不是高鶚完成悲劇結(jié)局立了一功,而是從它的思想內(nèi)容、人物、情節(jié)、語言方面看,和前八十回就是一個完美的統(tǒng)一的整體。除曹雪芹外,任何一個續(xù)作者都不可能在思想內(nèi)容和藝術(shù)形式上寫到如此完美一致的程度,特別是賈寶玉‘打出樊籠’、恢復人性自由的結(jié)局,不要說標榜名教的高鶚寫不出,就是乾隆時代的杰出思想家戴震也沒有如此高超的見解?!保ㄞD(zhuǎn)引自宋浩慶《〈紅樓夢〉探——對后四十回的研究與賞析》附錄二)王蒙先生也認為“續(xù)作語言基本上與前八十回風格一致,情節(jié)大致上‘無一字無出處無一字無來歷’,續(xù)作者是下了大功夫死功夫的。按常理,能達到這一步也是不可能的?!蓖瑫r他又說,“我寧愿設(shè)想是高鶚或某人在雪芹的未完成的原稿上編輯加工的結(jié)果,而覺得完全由另一人續(xù)作,是完全不可能的,沒有任何先例或后例的,是不可思議的?!保ㄍ趺伞都t樓啟示錄》,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91年版,第236頁)周紹良先生則認為“后四十回是曹雪芹未改定的殘稿”,“前八十回與后四十回是緊密相連的,后四十回在主要精神上完成了前八十回所要發(fā)展的故事,從而成為整個《紅樓夢》故事的不可分的組成部分。”(見《名家解讀紅樓夢》下冊,第732、719頁)即使是認為“續(xù)書實質(zhì)上是高鶚這位自號為‘紅樓外史’的作品”的吳世昌先生,也認為“在后四十回中,也有幾個故事似乎來自曹霑原著。這一估計基于兩條標準:一是前文伏線中透露的曹氏的本來意圖;一是故事的文字風格。此外,還有一些內(nèi)證表明,這些段落看來與高氏自己的思路不符,卻與曹氏原著隱含的背景暗合”,“它們大概就是程偉元收集到的殘稿。也就是說,對程說不能全盤否定。”(吳世昌著、吳令華編《紅樓探源》,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第386、378、386頁。)

        [1] H·R·姚斯,R·C·霍拉勃.接受美學與接受理論[M].周寧,金元浦,譯.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87.

        [2] 馮其庸.八家評批紅樓夢[M].北京:文化藝術(shù)出版社,1991.

        [3] 劉勇強.《金瓶梅》文本與接受分析[J].北京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4).

        [4] 曹金鐘.《紅樓夢》中的空白及其審美意蘊[J].北方論叢,2003(6).

        [5] 朱一玄.明清小說資料選編:下冊[M].濟南:齊魯書社,1990.

        [6] 一粟.紅樓夢資料匯編:下冊[M].北京:中華書局,1964.

        [7] 朱一玄.紅樓夢資料匯編[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1.

        [8] 譚帆.中國小說評點研究[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77-79.

        [9] 魯迅.魯迅全集:第8卷[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145.

        [10] 秦子忱.續(xù)紅樓夢[M].華世瑞,點校.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8.

        [11] 海圃主人,撰.于世明,點校.張曜孫,撰.李鼎霞,點校.續(xù)紅樓夢新編·續(xù)紅樓夢稿[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12.

        [12] 歸鋤子.紅樓夢補[M].宋祥瑞,點校.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8.

        [13] 陳少海.紅樓復夢:上[M].張乃,范惠,點校.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8.

        [14] 嫏嬛山樵.補紅樓夢[M].李凡,點校.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8.

        [15] 花月癡人.紅樓幻夢[M].楊愛群,校點.沈陽:春風文藝出版社,1988.

        [16] 云槎外史.紅樓夢影[M].尉仰茄,點校.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8.

        [17] 一粟.紅樓夢資料匯編:上冊[M] .北京:中華書局,1964.

        [18]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M]//魯迅全集:第九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

        [19] 劉敬圻.《紅樓夢》主題多義性論綱[J].紅樓夢學刊,1986(4).

        [20] 陶爾夫,劉敬圻.說詩說稗[M].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7.

        The Contradictions Between the Text Narrative and the Accepting Subject in the Dream of Red Mansions

        CAO Jinzhong1,2

        ( 1.Heilongjiang Provincial Federation of Social Sciences, Harbin 150001, Heilongjiang, China; 2.the Culture Research Center of Ming and Qing Literature, Harbin University, Harbin 150080, Heilongjiang, China )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text narrative and the accepting subject is mainly reflected on the interpretation in the narration and the subject. Text narrative is an objective existence, while the subject’s interpretation will be different because of the difference in the origin, character, ideology, moral sentiment, aesthetic taste and comprehension ability of each subject, sometimes widely divergent.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text narrative and the accepting subject is ubiquitous, but the degree will be different owing to the different group to which the subject belongs. Besides, there still exists contradiction among the subjects, which mainly reflects on the acceptance of the continuation of the book.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narrative and the subject or among the subjects shows the richness of the inner potentials ofand the complexity of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accepting subjects. Some people in the Qing Dynasty could not accept or even rejectbecause the subject is limited by the times but it is mainly related to the individual's ideological concepts, aesthetic tastes, and even literary accomplishments as well as the limitation of spread.

        Contradiction, text narrative, accepting subject

        I207.411

        A

        1673-9639 (2018) 10-0028-08

        2018-05-27

        曹金鐘(1962-),男,河北阜城人,編審,黑龍江大學明清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學與文化。

        (責任編輯 肖 峰)(責任校對 郭玲珍)(英文編輯 何歷蓉)

        猜你喜歡
        紅樓夢矛盾主體
        幾類樹的無矛盾點連通數(shù)
        再婚后出現(xiàn)矛盾,我該怎么辦?
        中老年保健(2021年2期)2021-08-22 07:29:58
        論自然人破產(chǎn)法的適用主體
        南大法學(2021年3期)2021-08-13 09:22:32
        論《紅樓夢》中的賭博之風
        紅樓夢學刊(2020年4期)2020-11-20 05:52:38
        從《紅樓夢》看養(yǎng)生
        海峽姐妹(2020年7期)2020-08-13 07:49:32
        矛盾的我
        對矛盾說不
        童話世界(2020年13期)2020-06-15 11:54:50
        《〈紅樓夢〉寫作之美》序
        紅樓夢學刊(2020年3期)2020-02-06 06:16:54
        別樣解讀《紅樓夢》
        海峽姐妹(2018年5期)2018-05-14 07:37:10
        關(guān)于遺產(chǎn)保護主體的思考
        内射无码专区久久亚洲 | 国产日韩久久久精品影院首页 | 国产亚洲精品免费专线视频|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久久久| 97人人模人人爽人人喊网| 免费无码又黄又爽又刺激| 亚洲精品无码乱码成人| 亚洲精品国产一二三无码AV| 国产丰满乱子伦无码专| 日本岛国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午夜时刻免费入口| 人妻被黑人粗大的猛烈进出| 国产福利美女小视频| 国产视频激情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福利永久在线视频无毒不卡| 少妇极品熟妇人妻无码|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青青草久久久亚洲一区| 不卡一本av天堂专区| 激情综合色综合啪啪开心| 熟妇人妻无乱码中文字幕| 久久国产影视免费精品| 一区二区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激情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性色av无码中文av有码vr| 久热在线播放中文字幕| 精品福利一区|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观看|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一二三四|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性色| 亚洲av无码av制服丝袜在线| 99国产精品无码专区| 国产精品久久婷婷六月| 国产亚洲av成人噜噜噜他| 国产欧美va欧美va香蕉在| 中文字幕无线码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日本| 大陆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尤物| 欧美日韩a级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