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 丹
(山西管理職業(yè)學院,山西 臨汾 041000)
計算機基礎課程是一門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課程,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影響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課堂的學習效率非常不理想。將思維導圖引入到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既有利于老師掌控教學進程,又能夠將學習的知識內容直觀清晰地表達出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1]。
思維導圖最早出現(xiàn)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的英國,由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共同創(chuàng)建。思維導圖主要是指利用視覺化形式將待定的主題知識結構構建出來,也是語義網(wǎng)絡表現(xiàn)的可視化方法,即將某一領域的知識元素根據(jù)其內在的關系構建起可視化語義網(wǎng)絡[2]。思維導圖通常由顏色、圖像和關鍵字、聯(lián)系曲線等要素組成,能夠充分地利用人的大腦思維、想象力、聯(lián)想力之間的相互合作,并且挖掘其內在的創(chuàng)造力和記憶力的潛能。思維導圖的基本特點包括:
(1)明確地將焦點集中在中央圖形上進行清晰的標注。(2)在中央圖形中將主題作為主干向四周進行放射。(3)分支是由關鍵圖形或是由聯(lián)想線條上的關鍵詞組成,次重要的可以體現(xiàn)在分支上,即較高層次的分支。(4)節(jié)點結構是由各分支連接而成。思維導圖通常在辦公軟件中進行設計,有專門為繪制思維導圖而設計的工具軟件,如Inspiration、MindManager等等,如果不想利用軟件工具進行繪制還可以利用紙筆的方式直接進行構思。現(xiàn)在用于思維導圖繪圖的工具非常簡單且便于使用又靈活多樣,這種特點也為思維導圖在計算機基礎課程中的應用奠定了基礎。
思維導圖能夠確定學習內容中的重要知識點以及彼此之間的重要關系。在實際的課程設計時,可以宏觀地建立整體的思維導圖,從而能夠使整個課程所要表現(xiàn)的知識點全部呈現(xiàn)其中,并利用思維導圖的分支將教學中每一環(huán)節(jié)的知識點結構充分地顯示出來。比如:課程計劃和學年計劃思維導圖以及章節(jié)思維導圖等等[3]。在具體的教學設計中,思維導圖可以靈活運用在教學目標設計的全過程中,因為思維導圖的構建過程需要對教學內容中的每個知識點進行歸納、總結,將重點難點明確標出,還要將每個知識點相互關聯(lián),這對于老師分析整理教材的能力有明顯的提升作用。教學課程的設計要根據(jù)構建思維導圖的思路進行,明確教學思路,非常有利于老師將每科學習的知識相互滲透并組織到一起,再將每個知識點都構建在一起,充分發(fā)揮了教師的創(chuàng)新性。
計算機老師可以通過一張思維導圖將課堂的教學目標以及具體的實施方案全面體現(xiàn)出來,老師在進行課堂流程設計時,可以結合圖片和文字,簡單易懂地用層級圖將每個肢體之間的隸屬關系明確地表現(xiàn)出來,把一些復雜難懂的知識點結構簡化成為一些知識結點,并在其中添加插圖,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并對知識系統(tǒng)有直觀性的認識。
在計算機課堂教學中,老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知識點掌握的情況,利用思維導圖引領學生分析和整理出本節(jié)課的知識脈絡,分清基礎知識、重點知識和難點知識,從而引導學生將被動學習轉變?yōu)橹鲃訉W習,使他們能夠利用基礎知識來指導操作,提升自己的動手能力,克服重點、難點,實現(xiàn)操作水平的提升,同時提高學生對于知識點的總結和歸納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4]。
在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有時會發(fā)現(xiàn)有些學生不會或者不能將知識和命題框架很好地構建出來,沒有形成系統(tǒng)的知識網(wǎng)絡結構,這樣會導致學習起來非常疲憊和無趣。計算機知識本身就是復雜抽象的,思維導圖可以很好地將整體基礎知識梳理清楚明白,方便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學生在實際構建思維導圖時會運用到許多的邏輯方法,如:分析歸納法、綜合演繹法、比較分類法等等??赡茉谶M行中心與相關主題之間相互聯(lián)系時會遇到瓶頸,這就說明學生對于這部分的知識點掌握程度不夠,就可以進行針對性地學習,構建思維導圖的時候也是重新梳理知識結構的過程,將思維導圖構建完成后知識網(wǎng)絡自然清晰明了[5]。
思維導圖雖然對于計算機教學有很大的幫助,但是在真正實踐時還是需要掌握一些授課的技巧。如利用制圖軟件MindManager來學習電子表格Ex?cel這節(jié)課,先引導學生打開MindManager軟件,在界面中新建一個模板,在核心主體中輸入Excel電子表格處理軟件的第一節(jié)準備工作,并在奠基核心主題以后點擊enter回車鍵確定,將知識主體加入以后,再向下延伸至具體的知識點主題,直到所有的知識點都能夠一一地列舉在圖中。還有一點要特別說明,在構建思維導圖時,繪圖的過程中一定要控制文字的數(shù)量,只要簡明扼要地在導圖中標明關鍵字即可,切記言簡意賅。知識結構梳理完畢以后要在主題內添加編號,并加入預先配套的圖形標識,加深學生記性和印象,這一章節(jié)的教學內容就設計完成了。
某一節(jié)課程完成之后,并非所有學生都做到了全盤吸收,都具有相同的操作能力,每個學生都會有不同的疑問、疑慮或迷惑。這些疑問、疑慮以及迷惑如果得不到有效解決,就會在心中形成塊壘,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教師的教學效果和學生本身的學習效率。為了提升教學效果,計算機教學中教師可以實行“學情分析、分組教學”,總結出A、B、C三組對同一問題而表現(xiàn)出的不同疑慮用思維導圖來予以體現(xiàn)。比如在計算機基礎軟件word的學習當中,A組對于word排版出現(xiàn)困惑、B組對WORD使用過程中一些工具不熟悉;C組對插入表格感覺存在困難。建立的思維導圖帶有明顯的ABC標志,讓學生自動對照定位,教師可以就三組學生分別針對Word排版、Word工具、插入表格三個內容進行關鍵性提示,并將提示內容分別放到對應組別之下,在這樣的分組教學中,教師以思維導圖形象地向學生再一次強調或者演示了一些操作,三組學生會在短暫的時間里,消除疑問疑慮,提升學習效果。這樣做也加深了學生印象,讓內容掌握得更加扎實。
對于計算機專業(yè)的學生來說,所學的計算機知識其實是一個螺旋上升的整體。特別是一些軟件學習是非常系統(tǒng)的,在具體回顧上,教師要是以教材為主體,途中會有學生突然詢問一些問題,這必然會打亂教師的節(jié)奏,也會占用大量的課堂時間,同時也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為了提升學習效果,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將關于軟件學習的初級、中級到高級的具體重點內容軌跡予以展現(xiàn),這樣就可以形成回顧綱領,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引領學生順著教師的思維去聽課,去溫習具體的內容,達到溫故而知新的目的。
教師利用思維導圖為學生進行知識傳授,思維導圖給了其基本的教學框架。教學完畢之后,教師則需要重新審視這個教學框架,反思自己是否實現(xiàn)了預期的教學目標,是否按照計劃完成了所有內容的傳授,在教學方法上是否存在瑕疵,在和學生互動中是否沒有尊重學生的地位,如此等等。思維導圖成為了教師自我審視的工具,同時教師還可以形成一個全新的思維導圖,將自己上一節(jié)課看成一個工程,標注出具體的不足和改進方案,以這樣的形式幫助自己成長。教師還可以發(fā)動學生為自己提意見,將意見融入到思維導圖中,這樣可以從多方面來提升自己。在這個過程中思維導圖其實成為了師生溝通的一種工具,拉近了彼此距離,打破了傳統(tǒng)課堂堅冰,促進了課堂熱烈氣氛的形成。這對于教師來說是最大的觸動,能夠激發(fā)其授課熱情。
將思維導圖全面應用到實際教學中,并且與其他的教學方法相互結合,有效地幫助了學生快速了解和掌握課程的知識結構,保證了學習計算機知識的條理性和系統(tǒng)性,縮短了學生熟悉教材的過程,增加了對于知識的記憶和鞏固,加深了對于知識點的理解和應用,受到了廣大學生的普遍喜歡和認可,對于學習效率的提升有明顯的效果。思維導圖作為一種教學工具,只有老師和學生共同的努力才能夠培養(yǎng)自身對于知識的正確獲取,提高了自己分析、整理、概括、創(chuàng)新、歸納等能力,思維導圖的應用范圍非常廣泛,不論是在以后的學習還是未來的工作中都有非常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