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我今年65歲,老伴15年前去世后,我一直一個人生活。五年前,因為女婿工作的原因,女兒一家移民到國外定居了,只剩我一個人在國內(nèi)生活。女兒曾經(jīng)勸我跟他們一起走,但我覺得年紀大了到一個人生地不熟的國家生活很困難,而且又沒有親戚朋友,所以拒絕了。之后女兒就勸我再找一個老伴,說是我年紀慢慢大了,她離得遠照顧不上,有個人跟我互相有個照應,她也放心一些。一年前一位之前的老同事給我介紹了一個,我們相處了半年,各方面感覺都還不錯,就這樣我們半年前就決定一起生活了。雖然我也知道,到了這個年紀兩個人都有自己的脾氣秉性,需要互相磨合,但生活在一起之后發(fā)現(xiàn)摩擦還是挺多的。比如我喜歡早睡早起,他習慣晚上看電視;我比較喜歡整齊,他生活比較隨意。這些生活方面的問題還好克服,主要是性格方面差異也很大。我脾氣比較急,他比較慢,所以時常會有一些沖突。所以我現(xiàn)在也糾結,繼續(xù)一起生活吧,摩擦確實很多;可是分開吧,又怕被別人笑話,本來老人再婚就不容易,這剛結婚半年又離婚也太難看了。請問我該怎么辦呢?
天津 黃女士
黃女士您好!
從您的信中能夠感受到您現(xiàn)在面臨的內(nèi)心糾結。一方面,獨居在國內(nèi)的您的確需要在生活和情感方面有個依靠。另一方面,在與現(xiàn)在的老伴相處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一些性格方面看似不可調(diào)和的矛盾,這對您當前的生活產(chǎn)生了不小的困擾。
對于大多數(shù)單身老年朋友來說,在人生的晚年再次進入婚姻生活的確面臨著不小的挑戰(zhàn)。就像您在信中提到的,兩個人都有各自的脾氣秉性和生活習慣,以前完全陌生的兩個人要共同生活在一起會面臨很多問題、很多改變,這對于老年人來說都是不小的挑戰(zhàn)。也正因為如此,老年再婚夫妻之間的感情也更顯得彌足珍貴。因此,夫妻雙方都需要做好心理建設,特別是做好雙方的性格磨合,才能夠真正享受到婚姻生活帶來的幸福與快樂。
很多再婚的老年夫妻面臨的最大困難是雙方的性格磨合。不少人都抱著“我都這么活了大半輩子了,改不了了”的心態(tài),當在共同生活中遇到問題的時候,雙方都不愿意妥協(xié),進而產(chǎn)生一系列摩擦。而導致這一問題產(chǎn)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夫妻雙方的心理自我防衛(wèi)過度。面對新伴侶,心理上還很難完全彼此接納,潛意識中不自覺地使用心理自我防衛(wèi)機制,或多或少地存有戒備心理,或在經(jīng)濟生活中怕自己吃虧,或不由自主地把現(xiàn)在的配偶和以前的配偶進行對照,在感情生活中難以投入,給磨合增加了更大難度。
那么對于重新進入婚姻生活的再婚老人來說,如何增加彼此的心理相容性呢?
首先,懷著開放的心態(tài)面對彼此的差異。對于老年朋友來說,改變已經(jīng)形成幾十年的生活和情感模式的確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因此更需要夫妻雙方以開放和包容的心態(tài)接納彼此的差異,而不是以挑剔和比較的眼光看待彼此。對于日常生活的很多細節(jié)來說其實是不存在“對”與“錯”的,更多的只是不同的處理方式。因此夫妻雙方要相互適應,不要單純地用自己的價值標準來衡量對方。首先,雙方一定要彼此尊重和理解。其次,從自己的角度,看看是否可以進行適度的自我調(diào)整。最后,要多去發(fā)現(xiàn)對方的優(yōu)點,同時盡可能多地與對方共同參與一些活動,增加共同相處的時間,從而增進彼此的了解。
此外,老年再婚夫妻更需要“談情說愛”。不少老年朋友再婚是出于生活方面的需要,也有人覺得一把年紀還去談戀愛很難為情,所以決定再婚很匆忙,事先對于彼此的了解并不充分,從而導致婚后出現(xiàn)摩擦。實際上,對于老年夫妻來說,情感的互相支持安慰才是更為重要的。再婚的老年夫妻各自都經(jīng)歷過人生歷練,有各自的人生觀、價值觀。彼此經(jīng)常聊聊過去的經(jīng)歷、生活,談談對未來共同生活的愿景,不僅可以更好地相互了解,更有助于促進雙方的溝通,從而彼此更多一份包容與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