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薇 (四川理工學院 643000)
版式設計是高校視覺傳達設計專業(yè)必修的基礎設計課程,是視覺傳達的重要手段。版式設計需要在有限的版面內,運用造型要素和形式原則,根據特定主題與內容的需要,將文字、圖形圖像及色彩等視覺傳達信息要素,進行有組織、有目的的組合排列的設計行為與過程,是設計人員必備的基本功。在很長一段時間里,版式設計的教學內容都局限于靜態(tài)的、平面的范疇。然而,隨著技術的高速發(fā)展,人們通過紙媒等傳統(tǒng)媒體獲取信息的比例不斷減少。微博、微信、手機、平版電腦的普及,各種智能終端用戶量的激增,用戶獲取信息信息的形式發(fā)生了顛覆性的改變,越來越多的用戶通過移動終端獲取資訊,傳統(tǒng)媒體的話語權正在被新媒體所蠶食。新媒體傳播和更新速度快,具有交互性、海量性、共享性,在視覺上從二維空間向三維、四維空間發(fā)展,從靜態(tài)設計向動態(tài)設計方向發(fā)展,將視覺和聽覺相結合,營造出更有吸引力的綜合性信息平臺。如何能夠適應不斷當前社會的發(fā)展,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信息需求,這對視覺傳達設計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版式設計的教學內容、教學手段顯然落后于新時代的需求。
為適應時代的發(fā)展,高校視覺傳達設計專業(yè)的學習內容不再局限于平面設計范疇,許多大專院校開設了與新媒體緊密相關的課程,將網頁設計、信息可視化設計、影視后期與特效、動態(tài)廣告設計、等相關課程納入到專業(yè)設置中,作為視覺傳達設計最基礎的課程,在新媒體背景下,版式設計課程必然要在理論體系、課程內容上進行調整,與交互性、動態(tài)化、多維化等新媒體特征相融合,滿足新時代的需求。
新媒體的交互性是其重要特征之一。隨著網絡通訊和智能終端的發(fā)展,人們在使用網絡、軟件、移動終端進行交流、搜索、購物等行為時越來越重視對交互的體驗,交互設計發(fā)展成為一門新學科(交互設計由IDEO的創(chuàng)始人比爾?莫格里奇在1984年提出,一開始叫Softface,后來改名為“Interaction Design”也就是今天所說的交互設計)。人們在使用智能終端產品時需要通過用戶界面與產品進行互動,從而簡單輕松的使用產品。為了達到這種目的,除了技術上的保證外還需要視覺上的設計,聲音的配合來得以實現,因此,交互設計與視覺傳達設計雖然是不同的學科,但在用戶界面設計中卻是互相呼應,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
界面設計分為視覺體驗和互動操作部分,它由桌面、單一文件界面、多文件界面、標簽、菜單、圖標、按鈕八大部分組成,用戶通過滑動圖標、點擊文字圖片鏈接進行交互。界面的版式設計依據“以人為本”,設計原則,選擇恰當的視覺元素和編排合理安排界面元素,設計流暢清晰的視覺流程,引導用戶順利完成操作。良好的界面設計能夠給用戶帶來樂趣,提高效率。版式設計應該將如何利用視覺元素更好地實現交互性作為教學的重要內容。
傳統(tǒng)媒體如報刊、雜志、書籍、戶外等是靜態(tài)的傳播平臺,屬于平面設計范疇,而現在的版式設計教學也局限于對靜態(tài)的圖形圖像、文字、色彩進行設計。新媒體同時擁有靜態(tài)和動態(tài)兩種信息傳達方式,FLASH、GIF等動態(tài)視覺元素結合音樂給人們帶來更為強烈的感官刺激,能夠更為有效的傳遞信息。動靜結合的視覺效果提高了瀏覽者的興趣,豐富了版式設計的表現語言,將動態(tài)視覺元素納入版式設計教學范疇,充實版式設計的課程內容、重構其理論體系,研究怎樣將靜態(tài)視覺元素構成法則與動態(tài)的視覺元素表現相結合,使得兩種元素相互協(xié)調,互相補充,更好地為新媒體服務,適應新媒體動靜結合的傳播特征是版式設計課程需要面對的問題。
版式設計在有限的二維空間對視覺元素進行設計,通過圖、文、色等視覺元素的排列組合構成良好的的視覺效果,其設計原則、表現手段都為二維空間的界面服務。在新媒體時代,版式設計的范疇已經從二維的平面空間向三維、四維方向發(fā)展。通過3D技術創(chuàng)造立體的真實效果,空間的拓展表現使版面產生強烈的空間感、縱深感、層次感。合理應用視頻、動畫、音效為將受眾帶入時空維度,在有限的空間內展示更加豐富的信息內容,為受眾構造遐想的空間,達到傳統(tǒng)媒體所無法企及的廣度和深度,所以,如何將多維空間合理的排列在一個版面,成為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快捷的提供信息,是版式設計教學中需要思考的問題。
新媒體拓展了版式設計的外延,交互式、動態(tài)化、多維化的特征使傳統(tǒng)靜態(tài)的版式設計有了形式和本質上的變化,涉及到平面設計、交互技術、影視動畫等多種專業(yè)學科的知識內容,對版式設計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版式設計需要將這些交叉學科的相關知識引入課堂,融會貫通,培養(yǎng)出能夠適應新媒體時代的設計人才,以便更好地服務于大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