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皓
《白鹿原》記錄了從清末民元到建國之初的半個世紀,其中固守封建觀念的族長白嘉軒與常常在封建觀念中動搖的鹿子霖、敢于反抗的女性意識覺醒者白靈與反抗后又屈從于封建思想的黑娃是四個典型的人物形象,他們在時代變革中的抉擇及悲劇的結局值得探究。以下就針對這四個人物形象進行對比分析。
封建觀念的堅守與動搖
主人公白嘉軒是堅守封建觀念的典型代表人物。他身為族長,修祠堂、辦學堂、修訂《鄉(xiāng)約》、懲治賭博的人,體現(xiàn)了正直仁義的一面。他堅守封建禮教,因此,他不允許田小娥這樣的人出現(xiàn)在白鹿原上,連帶著黑娃也一起趕走了。就連懲治親生兒子白孝文時也毫不留情,妻子和母親的哀求也不能動搖他對維護封建觀念的堅定、執(zhí)著。
在理想與現(xiàn)實面前,他選擇了堅守理想——堅守封建觀念,所以他要承受現(xiàn)實帶來的苦痛。面對受新的思想教化下叛逆的鹿兆鵬和女兒白靈,他卻徒嘆奈何,這是他那種心理結構所決定的強勢;他倚重的孝文的徹底墮落,對他傷害最重,卻撞不亂他的心理秩序。他對于封建觀念的堅守就像他的腰桿子太硬、太直,即使被土匪打斷了腰也依然努力地挺立著。所以當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等新思潮的革命爆發(fā)時,他只能淹沒在歷史的浪潮中,無能為力。
與白嘉軒相比,鹿子霖在維護封建觀念上就沒那么堅決,還時常違反封建禮教。作為族中長者,在修祠堂、辦學堂時也能看到他盡心為家族辦事,表現(xiàn)出他非凡的組織才能,能看到他正直的一面。但他表面上看起來正直仁義,背地里也有虛偽的一面。他乘人之危奪李寡婦的土地,設計陷害白孝文,誘奸田小娥,勾搭婦女,報復農協(xié)運動等行為,褻瀆了封建文化,表現(xiàn)出他的陰險狡詐、無恥虛偽。
封建觀念的反抗與屈從
白靈是個敢于與封建傳統(tǒng)作對、極力掙脫封建思想桎梏的女性意識覺醒者。她幼時拒絕纏足,獨自離家上新式學堂,長大后,在婚姻問題上,她反對長輩包辦婚姻的做法,不顧父親臉面拒絕了這門婚姻,因此白嘉軒與她斷絕父女關系,將她趕出家門。后來,白靈積極投身革命浪潮,敢于同國民黨人鹿兆海決裂,與共產黨人鹿兆鵬相愛。白靈是“白鹿精魂”的化身,她是白鹿的象征,象征著美與善。她不顧封建觀念的束縛,勇于追求美好的愛情和遠大的理想,白靈是幸運的,同時也是悲劇的。身處在一個動蕩的時代,充滿著太多不確定因素,所以她在政治斗爭中失敗了,以被活埋的悲劇結束了一生,但是她身上敢于反抗和挑戰(zhàn)的精神極具進步意義。
黑娃的一生大起大落,從小就倔強、叛逆。他從最初的反抗不順利,結果被逼得走投無路當了土匪,到國民黨保安團營長,再到共產黨副縣長,最后卻因為當了土匪這一污點而被處死。黑娃雖說有反抗精神,投身大革命,打土豪,砸宗祠里的石碑,他想要過上自己理想的美好生活,卻永遠逃離不出封建宗法的束縛,最后他又屈從于封建觀念,當起了儒雅的書生。當他以為屈從于封建觀念就能改過自新時,卻誰也沒料到,時代的變化、人們的斗爭沒有給黑娃的人生帶來希望,反而被白孝文陷害,以至于以被處死的悲劇收場。
白靈和黑娃身上都覺醒了反抗精神,白靈的層次更高,與白嘉軒所堅守的封建文化斗爭,她打破女子不能接受教育的“規(guī)矩”,投身革命時又有著大無畏的革命精神,而且還敢于追求美好生活和愛情,但卻敵不過命運的無情。但黑娃卻只是帶著仇恨盲目地同封建文化斗爭,當他任性報復完社會以后,又只能屈從于封建傳統(tǒng)。他們二人本都應該有更好的未來的,但是時代變革中的諸多因素讓他們走向了悲劇。
“白鹿原就是白嘉軒,一道原具象為一個人;白嘉軒就是白鹿原,一個人撐起一道原?!卑准诬幧砩想s合了封建文化里的美德和劣根性,導致白鹿原終究成不了一個理想樂園,而白鹿原上孕育的人,也將在激烈的時代變革中掙扎著前行?!栋茁乖分腥宋锏谋瘧K命運,是中國人從帝制之下走向現(xiàn)代文明的一個精神剝離的必然要經歷的過程,但隨著時代的變革,終究還是會剝去腐朽,滋長新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