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敏 (安徽省蚌埠第二中學 233000)
眼神里的語言是世界任何地方的人都能理解的。
——美·愛默生
我們常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通過眼神,可以看穿人的內心;一個人的性格,也能由眼神判斷出來。在我們與人交談的時候,要善于同別人進行目光的交流。這是一種禮貌,也能幫助我們維持良好關系。
日常的人際交往中,我們需要眼神作為一種與外界交流的媒介;在教學工作中,無論是對于學生還是老師來說,它也是不可或缺的。
“請讓眼神傳出心底的善”,說出這句話是與我們班的一名學生有關。許同學是文理分科過后新來到我們班的,他的基礎不太好,學習習慣較差,而且對待老師的態(tài)度有時會有點不太尊敬。開學伊始,就有部分老師跟我說過,這孩子的眼神總是給人一種不屑一顧的感覺,對于老師的批評很不服氣。從一個學生的成長歷程來看,高中是成才的關鍵期,更是成人的重要階段,對于塑造一個孩子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作為一名班主任老師來說,愛護學生是基本要求,但是愛護的前提是了解學生,否則可能淪為“溺愛”的怪圈。其實,這也是做好班級管理工作、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必要條件。所以我深入班級,一方面,找來我們班一個跟他關系要好的學生了解情況。通過與他朋友的交流,我了解到許同學其實也是一個很單純的孩子,只是用在學習上的心思還不夠;另一方面,私下與孩子媽媽進行交流,從交流中了解到,由于爸爸長期在外面工作,對孩子的關切和影響較為間接;他跟著媽媽一起生活,受媽媽影響比較明顯,心思比較細膩且不太愿意與別人交流。到了一個新環(huán)境后,他就有點封閉自己。在了解到所有情況之后,我才找來了許同學,與他進行了一場交心的談話,幫他分析身上存在的問題并找到癥結,在接下來的學習生活中,希望他能對癥下藥,慢慢改掉身上的壞毛病。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覺得交流更要注重藝術,盡量能引起孩子的情感共鳴。在友好的交流即將結束時,我跟孩子分享了一句話:請讓眼神傳出心底的善,不要讓它湮沒。
教育是一門科學,它更是一門藝術。因為我們面對著性格各異的個體,教育有法,但應不拘泥于法。克魯普斯卡婭在談到教師怎樣熱愛學生的時候,就明確指出:“光愛還不夠,必須善于愛?!蔽覀儜該Q位性的思路去思考,以創(chuàng)作性的方式去溝通,以引起他們的情感共鳴,繼而完成教育。這也正應了一句話:眼神是用來流露關愛、肯定的,不是用來瞪人、傷害人的。
這句話同樣適用于老師。青春期的高中生,難免會犯錯誤,或者說,這個階段就是給他們犯錯的時期,我們要允許他們犯錯。對學生所犯的過錯,作為老師,我們要幫助其分清錯誤的性質,在交流的時候,除了注意用語的得體,還要注意眼神的交流,讓學生真正明白你的善意,防止學生累教累犯。而對于那些多次把教育當作耳邊風的同學,要讓他認識到錯誤的嚴重性,必要時啟用班規(guī)甚至校規(guī)校級對其進行相應的處理,賞罰分明,才可能做到公平公正;此外,還要通知學生家長配合好老師和學校工作。
回顧自己的教育教學經歷,總會萌生這樣一種感慨:當我們看孩子越來越不順眼時,就代表著自己的眼光越來越短。管理好一個班級,靠的不是罵人或傷害人;相反,老師與孩子之間需要的是了解、關懷和尊重。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要像對待荷葉上的露珠一樣小心翼翼地保護學生幼小的心靈,晶瑩透亮的露珠是美麗可愛的,但卻十分脆弱,一不小心,就會滾落破碎,不復存在,學生的心靈,如同脆弱的露珠,需要老師的倍加呵護?!蹦懔私馑臓顩r,你關心他的處境,你尊重他的想法;你幫助他發(fā)現(xiàn)問題,你引導他解決問題;你不是高高在上,你只是比他們多了數(shù)年經歷,多積攢了些人生經驗罷了;你跟學生一樣,身上會存在不足;你跟學生一樣,都會有一些不切實際的想法;你也不是完美的人,那為什么要千方百計給學生貼上標簽呢……我們不能那么做,否則最后雙方會僵持在原點,甚至兩敗俱傷。
所以,我們要經常反思自己的班主任工作。有時,我們在處理問題上的確存在一些不足之處,雖然出發(fā)點是好的,但是傳達的方式有時是欠考慮的,沒能從孩子角度去深入思考問題。特別是對于那些自尊心比較強的學生,沒有找到適合的教育方法,有時還出現(xiàn)了適得其反的局面。所以,在教學工作和班主任管理工作中,我們在樹立班主任威信的前提下,注重師生的情感交流,深入了解學生;注重發(fā)現(xiàn)后進生身上的閃光點;注重從細節(jié)著手,做好與家長、與學生、與任課老師的溝通。希望通過這些,形成班級建設的正合力。
也許正是在這樣的將心比心的交流方式和平等友好的相處模式的熏染之下,許同學看到了家長、老師和同學從心底自然流出的善意,他被感動著,同時也為自己之前的欠考慮言行后悔著,他決定改變,其實他也正在踐行著。經過一段時間的自我消化和轉變之后,媽媽反饋說,看到了個懂事乖巧的好兒子;同學反饋說,看到了個單純可愛的好同學;老師反饋說,看到了個努力上進的好學生;我想說,我看到了一個善良滿溢、陽光向上的正要綻放的種子。
在現(xiàn)實生活中,善的力量要大于任何頑固的偏見,它確實能給人帶來真正的夢醒。在與學生的溝通中,除了語言交流這種途徑之外,眼神交流是可以首選的方式,因為它能傳達出的東西太多。善意,常常伴隨感動。不要由于我們的驕傲,做出一些讓自己后悔的事,尤其在教育這件事情上。因為,“贈人玫瑰,手有余香?!?/p>
參考文獻:
[1]代振華.關于素質教育的反思[J].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學報(社科版),2001年02期.
[2]葉瀾著.《教育概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