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qū)家紡城小學 秦黃清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時也要遵循這一真理,向學生灌輸知識不如向學生傳授學習技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與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能夠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去探究、去學習,去探索數學知識的海洋。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之中,讓學生主動去探索,親自動腦去思考,真正做到自主探究、自主學習,切實提升小學生的學習能力,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
在傳統(tǒng)的教學實踐中,一般都是以教師為教學活動的中心,過分重視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地位,從而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只是被動接受知識,不能鍛煉自主學習能力,時間久了,學生便只會被動接受教師知識的灌輸,失去了自主探索知識的欲望。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教師的重視,教師的教學中心也逐漸由教師本人轉移到學生身上,積極培育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主動去思考、主動去探究,不怕困難,敢于探索知識的山峰。因此,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學會巧妙地設計知識點,將知識點隱形化,進而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自主探究,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探究,去破解難題,去學習數學知識。
設計巧妙,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比如我在進行應用題講解時,我會巧妙設計問題,引發(fā)學生的主動探索與思考:月餅廠生產了6400塊月餅,首先用大盒子包裝,每盒月餅16塊,剩余的用小盒子包裝,每盒月餅8塊,請問一共需要多少個盒子?在進行這道應用題的講解時,我首先要求每位學生自己去思考,分析里面隱藏的知識點,有的學生在自主探究題目后會發(fā)現,問題是需要多少個小盒子,那么只要知道有多少塊月餅裝在小盒子里面,然后用總的6400塊月餅減去大盒子里面的數量,剩下的月餅就是裝在小盒子里面的了,因此便會得出以下答案:(6400-16×250)÷8=300,即需要300個小盒子。通過巧妙地設計題目進而逐漸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使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主動去探究。
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索能力,教師還要做到帶領學生去仔細認真地觀察,使學生可以通過自身的觀察去進行對比,然后探索出其中的不同,最終得出里面的結論。在教學實踐中,教師還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適合學生觀察、思考的環(huán)境,比如可以帶領學生進行課堂實踐活動,使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課堂實踐活動之中,讓他們在實踐活動中去觀察,去探索,去追逐真理,學習知識。
啟發(fā)觀察,培養(yǎng)學生探索能力,比如在進行《三角形的認識》的教學時,我在課堂上向學生展示了各種各樣的三角形道具,讓學生在課堂上仔細觀察我所展示的三角形道具,然后我向學生提出問題,如這些三角形道具有什么相同點?有什么不同點?生活中有哪些東西與它們相似?之后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觀察這些三角形道具,去探索里面的數學知識。在學生觀察完畢之后,我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相互交流自己的觀點,讓學生相互學習,共同提升自身的探究能力。
提升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還需要教師在課堂上營造出一種適合學生學習的氛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引導者,而學習的主體是學生,教師開展教學活動時要堅持以學生為教學中心,在尊重每一位學生的基礎上,融入學生中間,給學生創(chuàng)造出和諧、寬松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和諧、寬松的學習氛圍中去學習,這樣就會在無形中幫助學生養(yǎng)成自主探究的好習慣。
營造氛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比如在進行應用題講解時,小紅期末考試,語文與數學的平均分為92分,英語與數學的平均分為96分,英語與語文的平均分為94分,請問小紅在這次期末考試中,語文、數學、英語的成績分別為多少?由于這道題目比較復雜,為了避免學生在計算這道題目時產生抵觸心理,我首先讓學生自己思考,之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讓他們不帶壓力自由討論,在班級里面營造出自由、輕松的學習氛圍,在討論完畢之后,我選出一名學生進行講解,得出最后答案為數學94分,語文90分,英文98分。這樣學生不僅僅解答了問題,還能夠提升自身的自主探究能力,使自己更加積極主動地去學習數學知識。
培養(yǎng)小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自主探索能力是培養(yǎng)小學生數學思維、提升學習能力的基礎,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學會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首先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學會巧妙地設計知識點,將知識點隱形化,進而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自主探究;其次還要帶領學生去仔細認真地觀察,使學生在觀察中去提升自主探究能力;最后還要在班級內營造輕松、自由的學習氛圍,使學生能夠自由地去進行探究、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