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彥琴+馬寧
【摘 要】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貫徹了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符合現(xiàn)代體育教學的內在要求和技能學習規(guī)律,鼓勵學生共同達到預定目標,有效利用競爭與合作,使學生產(chǎn)生良好的心理體驗,增強主體性、自信心、自尊心和進一步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培養(yǎng)了學生的團體責任感和榮譽感,改善了同伴之間的關系,推動班集體凝聚力顯著提高,推動學生自身鉛球動作技術水平、能力和成績顯著提高。
【關鍵詞】鉛球教學;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研究
合作學習教學模式是指教師在課堂上系統(tǒng)地利用教學動態(tài)因素之間的互動來促進小組合作學習,并以小組總體表現(xiàn)、成績?yōu)橹饕剟钜罁?jù)或評價標準的充滿合作、樂觀精神和創(chuàng)造性的一種教學模式。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我們結合鉛球教學,對合作學習教學模式進行了理論探討和實驗研究,以期解決傳統(tǒng)教學模式對學生情感培養(yǎng)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束縛,并進一步探究這種模式對學生的同伴關系和學習興趣、成績的影響,旨在為鉛球教學模式的改革提供參考。
一、研究內容、方法與對象
(一)研究內容
分析鉛球教學中,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對學生的學習興趣,自信心,鉛球技術、技能、成績,相互之間同伴關系以及班級群體凝聚力的影響。
(二)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在研究中,學習了20余本關于體育課中鉛球教學改革、鉛球教學環(huán)境、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等方面的著作,借鑒了很多學者、專家的研究成果,為本研究討論、分析和設計奠定理論基礎,確定研究方向。
2. 問卷調查法。根據(jù)研究的內容和目的、問卷設計的基本要求以及專家的指導而制定問卷。
3. 數(shù)理統(tǒng)計法。通過計算機處理所獲得的各項指標,求出各項指標的平均差、標準差及其之間相關系數(shù),統(tǒng)計分析相關項目指標在變化程度上的顯著性。
(三)研究對象與試驗控制
本研究對象為在鉛球教學中實施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實驗。按照隨機原則抽取60名學生作為受試者。一班為實驗組,另一班為對照組。根據(jù)鉛球課教學計劃,兩班在教學課時、進度、內容、器材、場地等方面均為一致,實驗組以合作學習教學模式開展教學活動;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教學模式開展教學活動。
二、教學實驗的程序
1.課前合作。主要包括教師備課、學生備課和師生共同合作備課等形式。師生共同討論教學內容、目標、程序和方法等,進行教學設計,開展課前準備。
2. 課中合作。本階段教學的特點是內容較多,時間較長,活動強度較大,主導性較強。主要包括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教師一邊講解,一邊提問,一邊示范,學生分組討論、訓練、測試、互評,在相互之間的傳、幫、帶中共同提高。通過合作學習,扭轉學生被動學習的局面,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確保小組中每位同學都掌握鉛球教學項目所涵蓋的基本技能和知識,尤其是難點和重點。
3.課后合作。這是課前和課中合作的檢驗、總結階段,主要體現(xiàn)在師生共同總結、點評等方面。通過分析觀察和測試的結果及其原因,掌握教學動態(tài),采取措施解決問題,查漏補缺,以期更好地完成教與學的任務。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實驗前調查和測量結果分析
1.身體形態(tài)條件、基礎水平都是影響學生鉛球學習的重要因素。實驗前對兩組受試者身體形態(tài)情況、基礎水平進行了測量和問卷調查。其中包括踝圍、下肢長、身高、體重、年齡等指標,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兩組受試者身體形態(tài)指標、基礎水平的差異性無顯著,確保實驗有效性。
2.由于受試者在30米加速跑,立定三級跳遠,前、后拋鉛球等四個運動項目的表現(xiàn)對學習鉛球影響較大,因此,先測試兩組受試者在這四個運動項目的成績,再統(tǒng)計。通過以上測試與統(tǒng)計檢驗,各指標差異性均無顯著,確保實驗有效性。
(二)實驗后結果分析與討論
1.調查、觀察與分析結果顯示,在兩輪實驗后,兩組受試者的學習興趣、自信心、同伴關系以及群體凝聚力差異顯著。和傳統(tǒng)教學模式相比,合作學習教學模式能夠促進學生同伴關系的優(yōu)化,學習興趣、自信心水平的提高和群體凝聚力的增強。原因在于:第一,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習成績處于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課堂上學習機會均等,其興趣被調動起來了。另外,互相之間開展傳、幫、帶,使部分成績較差學生逐步消除焦慮情緒,形成追求成功的學習動機。學生在教學小組內合作學習,相互之間形成既合作又競爭的關系,一方面,人人都愿在他人面前表現(xiàn)技能,獲得認可;都想圍繞團體目標,為本組獲勝出力,他們的學習動機、興趣相對強烈。在相互之間的合作、競爭、交流和傳、幫、帶中,學生接觸和了解的機會增多,新的友誼關系隨之建立,互幫互助的良好學習氛圍隨之形成。第二,在合作學習教學情景下,實驗組學生能獲得更多的交流機會和更大的自由活動空間。接受同組伙伴幫助的體質差者,可以分享到小組合作學習帶來的成功喜悅,認識到只要主動積極地大膽嘗試,就會成功。在和諧氛圍中幫助伙伴學習的成績優(yōu)異者,會產(chǎn)生良好的心理體驗,增強自信心和進一步學習的動力。第三,在群體學習的基礎上,合作學習模式才能開展。而群體活動是由受試者個體共同完成。每一個受試者要想提高整體水平,就必須把自身優(yōu)勢發(fā)揮出來,形成合力。同時,合作學習模式的實施,使每一個受試者都有明確的任務分工,小組每個成員都扮演著練習者、幫助者等不同角色,其工作都是小組整體工作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都會緊緊地團結在小組周圍,為小組整體成績的提高而加倍努力,小組內部凝聚力迅速形成,每一個受試者的學習水平迅速提高。
2.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對學生鉛球達標成績及技評的影響。
兩組學生鉛球達標成績的檢驗結果p<0.05,顯示實驗后兩組學生的達標成績顯著差異。在合作學習教學模式下,教學目標是小組成員的共同目標,小組成員同等重要,人人都是小組中不可或缺的成員,都有責任維護本組榮譽,都要努力。技能好的學生充分發(fā)揮各自優(yōu)勢,主動幫助差的,差的同學也認真向好的學習,相互之間取長補短。同時,與對照組比較,試驗組的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強,練習的次數(shù)多,考試時情緒輕松,考試成績好,達標率高,呈現(xiàn)出顯著性。
四、結論
與傳統(tǒng)技能教學法相比較,合作學習教學模式遵循了學生的個性心理特點,貫徹了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符合現(xiàn)代體育教學的內在要求和技能學習規(guī)律,鼓勵學生共同達到預定目標,有效利用競爭與合作,使學生產(chǎn)生良好的心理體驗,增強主體性、自信心、自尊心和進一步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培養(yǎng)了學生的團體責任感和榮譽感,改善了同伴之間的關系,推動班集體凝聚力顯著提高,推動學生自身鉛球動作技術水平、能力和成績顯著提高。
參考文獻:
[1] 賈麗鳳,劉冀徽,張燾.鉛球教學改革的探索[J] .繼續(xù)教育研究, 2009.8.
[2] 葉敬忠,潘璐.鉛球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 .中國教育學刊,2013.2.
[3] 李曉平.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研究[J] . 中國職業(yè)教育,2015.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