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碩
《漢語大詞典》(以下簡稱《漢大》)是當今一部權威性的大型辭書,其以“古今兼收、源流并重”為編纂原則,廣泛收列各種詞語、熟語、典故、成語等,可謂集古今漢語詞匯之大成。然而其中若干詞目釋義亦偶有不確之處,本文對其中“悅玩”一詞試做補苴,希望能為《漢大》的進一步修訂提供參考。
“悅玩”一詞,《漢大》釋義為“欣賞把玩”,引用了兩條書證:
(1) 《晉書·文苑傳·左思》:“中書著作郎安平張載、中書郎濟南劉逵,雖以經(jīng)學洽博,才章美茂,咸皆悅玩,為之訓詁?!?/p>
(2) 《隋書·音樂志》:“后主亦自能度曲,親執(zhí)樂器,悅玩無倦,倚弦而歌?!?/p>
《中文大辭典》也收錄有“悅玩”一詞,所引書證略同,釋義則云“喜悅把玩也”??梢?,兩種辭書都將“悅玩”之“玩”看作為“把玩”義。然而細味所引文句,不難發(fā)現(xiàn)這種解釋是存在問題的。
先看第一條書證。檢《晉書·文苑傳》原文,可知這里是引用張載、劉逵為左思之賦作訓詁一事,以強調(diào)左思精擅創(chuàng)作、文才超絕。《文苑傳》在此處引文之后的文句詳細說明了二人“為之訓詁”的具體情形,對理解相關詞義十分重要,現(xiàn)引如下:“其山川土域,草木鳥獸,奇怪珍異,僉皆研精所由,紛散其義矣?!币馑际钦f張、劉二人對左思賦中提到的各種名物如“山川土域”“草木鳥獸”“奇怪珍異”等,皆分析其出處由來(“研精所由”),解說其文句意涵(“紛散其義”),做了極為細致的考察和闡釋。由此不難看出,原文所提到的二人“悅玩”賦文,顯然不是僅僅簡單對文章“欣賞把玩”而已。《漢大》的釋義并不確切。
再看第二條書證。檢《隋書·音樂志》原文,可知這里是記載北齊后主高緯同時擅長演奏及編曲、具有音樂才能之事。文中云“親執(zhí)樂器,悅玩無倦”,則“悅玩”的對象,顯然是指樂器?!稘h大》釋此處“悅玩”為“欣賞把玩”,然而古書中言“把玩”某物,其對象大多為可握或置在掌中的事物,如書、畫、小件器物等,罕有“把玩”某種樂器者。且下文提到后主“倚弦而歌”,言后主高緯善于邊演奏樂器邊歌唱曲詞,如果僅僅是“欣賞把玩”樂器,如何能體現(xiàn)后主編奏兼擅、音樂才能突出?可見,將“悅玩”樂器理解為“欣賞把玩”樂器,從文義上看也并不恰切。那么此處“悅玩”一詞究竟應如何理解?文獻異文為我們理解其詞義提供了線索。
《通典》卷一四二《樂二·歷代沿革下》及《文獻通考》卷一二九《樂考·歷代樂制》,引此文皆作:
(3) “后主亦自能度曲,親執(zhí)樂器,悅翫無倦,遂倚弦而歌,別采新聲,為《無愁曲》,音韻窈窕,極于哀思?!?/p>
所引“悅玩”作“悅翫”,提示了我們“玩”的真正詞義所在?!奥D”,《說文·習部》云:“翫,猒也。從習,元聲?!惫艜小奥D”多為“研習”“練習”義,試舉幾例?!段倪x·嵇康〈琴賦序〉》:“余少好音聲,長而翫之。”李善注云:“翫,習也。”意思是說研習樂器?!逗鬂h書·臧宮傳論》:“斯成雄心尚武之幾,先志翫兵之日?!崩钯t注:“翫,習也?!币馑际钦f研習兵事。另外如《廣雅·釋詁》“翫”、《文選·張衡〈東京賦〉》薛綜注、《文選·左思〈吳都賦〉》劉良注、《易·系辭上》“所變而翫者”惠棟《周易述》注等,皆云“翫,習也”,即其證。
這種義為“研習”“練習”的“翫”,與本義為“戲弄”“玩弄”的“玩”,兩者古音相同(中古音“翫”“玩”皆疑母桓韻去聲合口一等字,上古音兩者亦同),在文獻中常有通用或混用的例子。如《荀子·非十二子》“而好治怪說、玩琦辭”,楊倞注“玩,與翫同”?!段倪x·陸機〈答賈長淵〉》“國玩凱入”,李善注“玩,與翫同”。這類與“翫”相通、實際詞義為“研習”“練習”而非“玩弄”“戲弄”之義的“玩”,在古書中不乏其例。如《易·系辭上》“所樂而玩者”,焦循《章句》云“玩,習也”?!冻o·哀時命》“誰可玩此遺芳”,王逸注“玩,習也”。此外,《文選·張衡〈思玄賦〉》“玩陰陽之變化兮”張銑注、《文選·潘尼〈贈陸機出為吳王郎中令〉》“玩爾清藻”呂向注、《文選·張協(xié)〈七命〉》“若乃目厭常玩”呂延濟注等,亦皆云“玩,習也”,上引諸例中的“玩”都不是“戲弄”“玩弄”之“玩”?!冬F(xiàn)代漢語詞典》“玩”詞條下立有兩個義位,即“玩1”和“玩2(翫)”,其中的“玩2(翫)”,就是指此類有“研習”“練習”等意義的“翫”??梢?,《現(xiàn)代漢語詞典》也注意到了“玩”與“翫”的最初用法判然有別,后來逐漸合流而在文獻中通作“玩”這一現(xiàn)象。
回到對“悅玩”詞義的理解,結合上述討論,可知《漢大》兩條書證中“悅玩”之“玩”皆非“把玩”義,實應為“研習”“練習”之義。所謂“悅玩”,就是指愉悅研習或練習。第一條書證,是說張載、劉逵二人以身居高位且“經(jīng)學博洽”“才章美茂”,仍然愉快研習鉆研左思之賦,并為之疏通名物,闡釋意涵。第二條書證,是說后主高緯研習樂器時愉悅而不知疲倦,兼擅編曲與演奏,具有突出的音樂才能。揆之兩處文義,皆通順無礙,十分合適。
文獻中亦見有“悅習”一詞,其用法和意義與此類偏重于“研習”“練習”義的“悅玩”十分相似,可資比較。如宋高似孫《史略》卷二:“而前漢事跡灼然傳在人口者,以司馬遷、班固敘述高簡之工,故學者悅而習焉,其讀之詳也。”宋李昉《太平廣記》卷三《神仙三》:“他日復抱之幾前,試問兒:‘悅習何書?為朕言之?!币馑级际侵秆辛暤浼?/p>
義為“研習”“練習”之義的“玩”也見于其他詞匯中,如“耽玩”“披玩”“執(zhí)玩”等。其研習或練習的對象一般為典籍、書畫、樂器等,有時也可作“耽翫”“披翫”“執(zhí)翫”等,這些都與“悅玩”的用法十分相近?!稘h大》在訓釋這些詞語時,有些解說正確,能明確指出其中的“玩”為“研習”義;有些則仍襲“悅玩”之誤,釋義并不確切。
比如“耽玩”?!度龂尽侵尽な繝y傳》:“耽玩春秋,為之注解?!薄稌x書·皇甫謐傳》:“耽玩典籍,忘寢與食?!薄端问贰埰絺鳌罚骸捌轿r遇異書,盡日耽玩,或解衣易之,及貴,聚書數(shù)千卷?!庇肿鳌暗⒙D”?!稌x書·符朗載記》:“耽翫經(jīng)籍,手不釋卷,每談虛語,不覺日之將夕。”《周書·薛端傳》:“好學者少,惟裕躭翫不倦?!逼渲小暗⑼妫D)”皆為“專注研習”之義?!稘h大》釋“耽玩”為“專心研習”,恰當可從。
又如“執(zhí)玩”?!段倪x·潘岳〈楊仲武誄〉》:“有造有寫,或草或真,執(zhí)玩周復,想見其人?!庇肿鳌皥?zhí)翫”。《文選·高允〈答宗欽書〉》:“執(zhí)翫反復,銘于心抱?!苯詾椤皥?zhí)握手中研習”之義?!稘h大》釋“執(zhí)玩”為“拿在手中欣賞”,其實并不確切。
再如“披玩”?!赌鲜贰に伍L沙王道憐傳》:“使善畫者圖其出行鹵簿羽儀,常自披玩?!庇帧妒拕顐鳌罚骸皠罹蹠寥f卷,披玩不倦,尤好東觀漢記。”皆為展卷研習之義?!稘h大》釋“披玩”為“展覽玩賞、撥開觀賞”,從文義來說也并不恰當。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悅玩”一詞中“玩”非“把玩”義,實應為“研習”或“練習”義;“悅玩”義為“愉悅研習”或“愉悅練習”?!稘h大》釋義為“欣賞把玩”,并不確切。
參考文獻
1. 白維國主編.近代漢語詞典.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2015.
2.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漢語大詞典.上海: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3.
3. 蔣紹愚.漢語歷史詞匯學概要.北京: 商務印書館,2015.
4. 李宗江.漢語常用詞演變研究(第二版).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2016.
5. 王云路.略論形音義與詞語演變的復雜關系.∥浙江大學漢語史研究中心編.漢語史學報(第十輯).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6. 中文大辭典編輯委員會編.中文大辭典.臺北: 臺灣中國文化研究所,1982.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
中心上海200433)
(責任編輯馬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