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廣磊
(鄭州鐵路職業(yè)技術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0)
隨著我國對高校擴招體制的改革,使一些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比例增加,受到高校與國家重視,對此我國相關部門制定了一系列相關政策,并且高校也建立了多元化困難學生資助體系。但是我國一些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還沒有較為完善的認定評價體系,資助也只是對困難學生進行經濟層面資助與認定,在實施的過程中也存在一些缺陷。所以,高校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管理與認定評價體系的完善尤為重要,這對完善我國教育體制改革具有劃時代意義。
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主要是指國家招收的高校學生在校期內基本生活費難以達到學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標準,無力繳納學費以及購置必要學習用品,在校生活無法得到保障[1]。隨著我國經濟發(fā)展,教育體制的不斷完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問題得到一定解決,特別是基礎教育階段,但是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問題依然存在。由此可以看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主要特點就是在校期間無法交付學費,生活費低于當?shù)叵M水平,并較難滿足在校日常生活保障,直接影響學業(yè)。
1.家庭地域影響,經濟來源單一
雖然我國經濟得到長足發(fā)展,但是由于地域的差異性,依然有一些地區(qū)生活相對貧困,經濟來源單一,尤其是偏遠山區(qū),僅能維持日常生活。由于受到地域的影響,使較多家庭經濟收入單一,直接影響了學生學業(yè)。
2.家庭主要成員突患重病或喪失勞動能力
相對于醫(yī)療費用上升過快而言,我國農村經濟收入增長緩慢,農作物收入是農村唯一收入,看病難問題較為普遍,若家庭成員突發(fā)重病或喪失勞動力,會造成家庭重大經濟負擔,這也是導致高校學生家庭經濟困難的原因之一[2]。
3.家庭無法承擔高額的教育費用
農村地區(qū)面對較高的學費,除了靠務農收入外,還需要外出打工,但是很多工作不聘用高年齡人群,使外出打工的機會較少,導致家庭經濟來源大大降低,在此情況下無力承擔高額的教育費用。
4.家庭成員,負擔過重
由于農村計劃生育漏洞,存在兒女較多情況,家庭中兄弟姐妹同時接受教育,對家庭來說開銷較大,雖然政府實行了九年制義務教育,高額的教育費用使很多家庭無力承擔。
1.家庭人均月收入
家庭人均月收入是衡量家庭困難的重要指標,但各地審核標準不同,會影響測算準確度。另外,各地經濟發(fā)展不同,家庭生活具有差異性[3]。為此,可采用一種能夠衡量各地經濟發(fā)展水平的指標,以消除其不平衡因素,使調整后的家庭人均月收入更具可比性。
2.家庭獲得收入的能力
家庭收入能力主要從是否是單親或者孤兒等方面來判定,再根據(jù)父母身體情況以及勞動能力狀況進行合理調整。其中,父母是否有穩(wěn)定收入也是衡量家庭獲得收入能力的指標,并結合長短期影響,給予不同權重的資助。
1.家庭成員患病情況
家庭成員患病情況不但會影響到家庭收入,而且直接影響家庭經濟狀況,為此可以根據(jù)這一因素進行一定比例的資助,資助比例可以根據(jù)家庭支出情況為標準[4]。
2.兄弟姐妹情況
需要對家庭兄弟姐妹的入學或工作情況進行詳細了解,相對而言,對在校就讀兄弟姐妹較多的家庭給予更多資助,并且將其受教程度與層次的不同體現(xiàn)在量化體系中,并給予不同資助。
高??茖W、合理地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進行認定評價,能夠有效解決資助問題,但是一些高校在實際工作中,沒有受到領導層重視,致使認定評價體系得不到有效完善。在對認定方式實施分析時,一些認定評價指標比較片面,偏離了政府對經濟困難學生資助的初衷。
高校在認定評價中,會讓學生提供證明材料,此種認定評價模式具有一定科學性,但是材料的真實性需要詳細核實[5]。一些學生在提供材料時,出現(xiàn)弄虛作假的行為,這大大降低了認定評價體系的公平性。另外,一些地方政府為了學生能夠得到資助,愿意開具相關證明,失去了認定貧困生工作的意義。
我國自開展素質教育以來,教育部門在實施素質化教育過程中,相關教育部門對認定小組工作做了相關要求,以年級為單位,以輔導員任組長,班主任、學生代表為成員進行認定小組的組建,但是認定小組主要以學生為主體,增加了認定工作難度,不能做到公平、公正。
各大高校在處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時,應在規(guī)范化的基礎上制定出較為合理、科學的認定評價體系,使相關工作更好地順利開展。另外,高校首先應對認定程序進行規(guī)范,并且可以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認定評價體系,以規(guī)范化替代傳統(tǒng)方式,這在較大程度上符合公平、公正認定原則[6]。相關認定工作人員還應在規(guī)范化基礎上,嚴格審核證明資料,高校還需要成立認定機構,由專門工作人員對經濟困難學生家庭進行詳細的走訪與了解,以確保認定工作的公正性。同時,高校還要實施檔案管理,并研發(fā)相關管理系統(tǒng),以提升認定工作的順利開展。
各高校應采取必要方法對證明資料的真實性進行嚴格審查,并在此基礎上對填寫虛假信息學生進行誠信意識教育[7]。填寫虛假信息的學生誠信意識與社會責任感有較大缺失,也體現(xiàn)出了學生綜合素質低下的問題,為此高校應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這對學生未來適應社會具有較為重要的意義。高校還應重視信用教育,比如在教學中融入信用宣傳教育、校內組織開展不同以信用為主體的活動,在教育宣傳的過程中,結合中華傳統(tǒng)美德,以增強學生誠實守信觀念。另外,高校也可以大力宣傳資助政策,讓學生對資助流程與標準有全面的了解,能夠大大提升高校認定工作效率。
高??梢酝ㄟ^對認定小組進行系統(tǒng)的培訓,來提升認定工作質量,保證認定工作的公平與公正。在認定工作中,必須要確保認定結果的真實性,為此高校可定期對認定工作進行大力宣傳,使每位學生對認定工作內容有深入的了解,還能讓學生參與工作內容,開展民主評價認定活動,并對工作內容進行監(jiān)督,以此激發(fā)學生主動性與積極性,確保認定工作的公平與公正。
綜上所述,完善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認定評價體系,不但能夠有效改善經濟困難學生的入學標準,而且對高校教育體制改革順利實施具有重要意義。在此基礎上高校在積極貫徹國家思想的同時,還應給予切實關注與重視,并在日常工作中進行深入地探究,通過積極的手段找出合理、有效的解決方法,以改善高校體制改革后面臨的切實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