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永虎
(新疆農業(yè)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新疆 烏木魯齊 830000)
高速發(fā)展的現代化經濟,使我國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已不適應社會的發(fā)展,達不到新環(huán)境下的要求。新媒體的介入帶動著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fā)展,也為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挑戰(zhàn)。作為新人類的90后大學生們來說,新媒體的出現以及不斷地更新,帶給他們的吸引力已達到了癡迷的程度,已沒有任何多余的時間讓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去思考他們的教育模式與規(guī)劃,使我國高校在新的教育形勢下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巨大壓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與創(chuàng)新迫在眉睫。通過對高校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路反思,對新媒體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路進行了全面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以達到高速發(fā)展的科技手段,滿足大學生全方面發(fā)展的需求。
新媒體的出現,將會覆蓋我國傳統(tǒng)的思維模式。比如數字電視的革新、手機電視的發(fā)展、公交車火車的車載電視、電梯內的電視廣告、居民樓或商業(yè)樓樓宇上的大屏廣告等等一系列的新媒體表現形式。新媒體的改革成果不斷地出現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將傳統(tǒng)的傳播信息的方式變得更加簡捷、快速,傳播的內容也更加的新穎,這樣的新媒體傳播信息的范圍更全面、廣泛,受到了大部分人群的喜愛,甚至到了離不開的境地。對于現在大學生而言,新媒體的出現與使用使大學生的交流平臺或可供學習的方法的范圍更廣泛,可選性增多。而對新媒體自身而言,它是以虛擬的形式出現,其中所包含的一些數據與信息存在一定的不客觀性,像這種亦真亦假、不能正確分辨好壞的新媒體環(huán)境,對大學生正確意識形態(tài)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存在著一定的負能量,為了消除這種現象的發(fā)生,提高大學生正確的思想政治形態(tài),這就要求人們對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視程度及要求更為嚴謹,需要進行不斷的探索,從中尋找出更好的改革方法并進行創(chuàng)新[1]。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際就是對人進行正確的思想教育工作,是我國所有高校的辦校特色,也是我國所有高校對本校教學成功與否等全方位的體現形式。教師,不只是需要進行簡單的教學生學習文化知識,還要傳授學生學會為人處事的道理與主動學習的高貴品質。教育的行為完全可以對大學生產生影響與塑造的作用,對大學生未來的人生歷程起著決定性的指導作用,要將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理、方法和學校教育的規(guī)律、體系,行為教育的體現方式是高校教育的價值與指導方向,在校大學生作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承載體,必須要注意自身的行為教育與知識教育。
我國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是以教師教學為主。教師通過授課、測驗這樣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學生的學習任務與學習興趣始終處于被動狀態(tài),這種填鴨式的教育模式,決定學生在學習中能夠真正學到的知識與運用所學知識的范圍都是未知數,無法達到理想的教育目標。新媒體的出現改變了所有高校對教師授課的方式,新媒體的出現將多媒體帶到了學校課堂,教師可以通過這種比較直觀的形式為學生們講授更為生動的教學知識點[2]。另外,為了讓學生能夠了解社會的一些基本情況,一些高校也開始將校外的實踐活動作為提高學生的知識面與認知度添加到教學大綱。比如:組織學生進行一些校外的社會問卷調查,到一些單位進行實習,而事實上學生真正參加的社會實踐活動并不是很多,遠遠達不到學生的學習需要。
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是一位教師對臺下數名學生,新媒體教育模式根據自身的優(yōu)勢,可以達到一對一,甚至是多對一,新媒體的渠道也是發(fā)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表現形式越來越多樣化,比如QQ、微博、微信、網絡視頻等等,這么多的傳播途徑可以讓生活中的每一個人都能成為社會輿論的制造者、傳播者。所以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已經不適應新媒體環(huán)境下的教育模式,將會被社會的發(fā)展步伐所淘汰。新媒體的發(fā)展,使原來的教師一人教學這種形式不能滿足學生的課上需要,受新媒體的影響,學生們更愿意站起來與教師進行互動交流,與教師站在平等面上學習并進行溝通。新媒體背景下的網絡教學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授課走向,這種授課方式能夠更大程度上滿足學生對學習的需求,所以將網絡教學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是很有必要的。網絡教學可以進行多元化和多方向的信息分享、傳播,我國高校應該適時地將傳播教育內容的主動性提高,因為在新媒體時代的教育教學可以將傳統(tǒng)模式教育教學中不可能的事情變成可能,在新媒體背景下,我國高校應該選擇性地將當下與學生有關的熱點內容進行更加有效的教育教學,讓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上認真關注校內的熱點信息,正確培養(yǎng)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將學生由原來的被動學習變?yōu)橹鲃訉W習,開發(fā)并開闊學生學習的思路,使學生對學習的態(tài)度更加積極更加主動。
我國在去年的中國互聯(lián)網絡發(fā)展統(tǒng)計報告中,學生已經占網絡群眾人數的四分之一,這一數據充分說明新媒體對學生的影響力,而現實生活中使用新媒體的學生人數遠遠不止這些。網絡的發(fā)展速度之快,使網絡覆蓋了人們可以想到的不同領域,像現在的外賣、水果超市、便利店、滴滴打車等,這更加方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學習,所以說網絡已經完全融入到了人們的生活,與生活惜惜相關、不可分割。作為學生在網絡擁有半壁江山的數量來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須要切實地將新媒體合理的融入到教學,用這種對學生來說比較感興趣,比較簡單易學的教學方式來進行教育教學,引導學生對我國當下的社會熱點能夠進行正確、理性地思考辨析問題,為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點,提升學生自身對社會熱點信息的判斷力。教師在課上盡量不要使用專業(yè)類術語,要使用一些通俗易懂的話來為學生解析,這樣學生聽起來也比較易懂,教師與學生之間也可以進行溝通,有助于學生對問題的正確認知。將社會問題充分結合到教學課堂,充分提高學生課堂的活躍度,使教師講課的內容與社會發(fā)展的步伐相連,為學生步入社會奠定基礎[3]。
受新媒體發(fā)展速度的影響,新媒體平臺的種類很多,更新速度特別快,需要高校教師的教學水平與教學技能都要達到同步效果,如若不然會被學生的快節(jié)奏丟掉,所以高校不僅要為學生提供新媒體平臺,也要有與新媒體相匹配的技能培訓平臺。新媒體背景下,必須要加強高校教師對網絡教學的技能培訓,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與學生搭建起積極互動的橋梁,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對教師的教學技能業(yè)務水平也有一定的幫助作用,提高了教學質量。高校可以通過采取對教師進行定期評比,增強教師的教學水平與教學質量,也可以將網絡教學的課堂使用率提高,增加教師對網絡的熟練度,同時也可以使學生在喜歡的教學模式下與教師進行互動,這樣對教師和學生來說都是一件好事。所以,要想做到與時俱進,與社會進步接軌,就必須要改變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運用新媒體技術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為學生步入社會奠定基礎。
新媒體背景下的使用人群,大學生的使用比例很大,對于當下競爭壓力較大的情況下,需要高校對大學生所面臨的各種不同的問題重視起來,結合大學生面對的日常學習、職業(yè)規(guī)劃、專業(yè)學習、心理健康發(fā)展等各方面,高校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與教育,在學習中受到很好地知識熏陶,實現教育的目的,為學生日后步入社會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