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萍
(內蒙古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內蒙古 包頭 014010)
“體驗式教學”不同于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主體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它強調的教學理念是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鼓勵學生在做與玩的體驗中激發(fā)并強化學生的內在學習動力。體驗式的教學模式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自覺積極地參與學習的過程才能真正地把所學內容內化于心并加以運用。因此,根據(jù)蒙古族大學生學習英語的具體特點,大學英語教師應開展更多適合他們的教學模式。在多年的大學英語教學中筆者發(fā)現(xiàn)體驗式教學的模式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激發(fā)蒙古族預科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從而獲得顯著的教學效果。
雖然蒙古族大學生在上大學前都曾學過英語但是由于各個地方的教學條件不同及對英語的重視程度等種種原因,他們在入學時彼此英語水平差異較大,但相對于漢族學生來說,蒙古族大學生的英語水平總體較差,主要原因是英語作為蒙古族學生第二外語受到了很多因素如教學水平及環(huán)境等方面的影響,有些學生高中時才開始學習英語而且蒙古族學生在中學時所用的教材以及教師授課全部為蒙語,因此漢語水平也是造成蒙古族學生英語學習的障礙之一。我們學校的大學英語教學為分級教學,蒙古族預科生和部分英語基礎較差的漢族學生被分到了C級,教師從比較基礎的知識講起,閱讀材料也是較容易理解和把握的,但是相比漢族學生來說,蒙古族學生普遍存在上課聽不懂、不愿意參與課堂活動、口語練習無法進行等問題,課堂參與性普遍較低,課后的學習積極性也不是很高,因此英語水平無法有效地提高。
要改變蒙古族預科生的大學英語教學現(xiàn)狀首先要轉變課堂的授課方式,將教師在課堂中的角色從主導者變?yōu)榻M織者、指導者和評價者。盡可能地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讓蒙古族學生參與到他們感興趣的話題中去。筆者在教學中會設計多個模塊讓學生進行準備并在課堂上進行展示,在體驗和介紹家鄉(xiāng)風情的模塊中,蒙古族學生不僅充分準備了有關家鄉(xiāng)的地理風貌同時還為其他同學介紹了家鄉(xiāng)的歷史與傳統(tǒng)服飾,他們盡可能地去網(wǎng)上查找英文資料并熟悉英文,課堂上的展示受到了一致的好評。在這個過程中英語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語言學的研究早已表明,每個學生都會在不同動機下運用不同的學習策略去學習的。采取靈活多樣的學習策略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們的學習成績而且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他們的英語學習興趣。對于蒙古族學生來說學習策略尤為重要,他們在英語詞匯記憶與運用方面尤其薄弱,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著重側重記憶策略的培訓,利用多種資源擴大他們的詞匯量,為提高他們的聽說能力奠定一定的基礎。
客觀、全面、準確、科學地評估學生的學習狀況是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必不可少的,評價體系對于實現(xiàn)教學目標至關重要。蒙古族大學生英語水平較漢族學生普遍偏低,因此在對他們進行有效評價時除了注重終結性評估之外,還要注重形成性評價,也就是說要多關注他們平時的表現(xiàn)和過程性評價,課堂評價要尊重學生們的個體差異,顧及他們的態(tài)度、情感、興趣及意志的同時重視這部分學生的認知能力。教師要根據(jù)學生們的平時表現(xiàn)及努力程度給出過程性評價的成績,同時教師要恰當?shù)馗鶕?jù)收集到的學生學習的數(shù)據(jù)和資料提出建設性建議,并且要鼓勵學生進行自我評估和互相評估,讓漢族學生和蒙古族學生共同探討并完成任務,這樣就可以增強他們的自我認知和自主學習能力。
“體驗式教學”強調的是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興趣,尤其對于蒙古族預科生來說,英語是他們的第二外語而且一直以來他們的英語課都是蒙語授課的,漢語老師在授課的過程中他們會有很多無法理解的內容,因此網(wǎng)絡上的英語資源為他們提供了很好的進一步學習的平臺。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中同樣規(guī)定: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以改進教師講授為主的單一教學模式。蒙古族大學生由于英語基礎十分薄弱,加之課堂上接受漢語教學的能力欠缺,因此課后他們需要更多的語言輸入。利用網(wǎng)絡上各種英語資源拓展了他們語言輸入的空間與渠道,同時教師也可以利用網(wǎng)絡對他們進行答疑與監(jiān)管,這樣無意延伸了課堂教學的時間并且保證了學習的效果。
如何有效地進行教與學是大學英語教師一直以來研究與探討的話題,而蒙古族大學生的英語教學更是擺在廣大英語教師面前的一個難題?!绑w驗式教學”不僅可以讓教師們重視教學對象的特殊性而且讓學生們更加有效地學習。運用各種教學與評價的方法使學生們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尤其是可以使蒙古族學生建立起學習英語的自信,讓他們改變對英語學習的抗拒心理,從而提高英語成績及英語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