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太年
教學的方法多種多樣,最為常見的有兩種:一種是教師傳授、學生接受知識為主的,單純地用這種方法的現(xiàn)在越來越少了。在今天的課堂上往往會穿插進去一些討論和練習;另一種就是學生通過不同形式的獨立活動建構知識,問題解決學習、項目式學習、研究性學習等就是典型的例子。對于這一類型的教學,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設計學習活動,而后組織實施,在實施過程中給予學生所需的腳手架。我國的課堂以傳授和討論(師生對話為主,有時還包括小組活動、問題解決)相結合的方式居多。這種情況下,教師也要設計學習活動,重點就是對于討論、小組活動進行安排,這種模式也可以說是兩種教學方法的結合。
2017年《上海課程教學研究》舉辦了以“促進學生發(fā)展的學習活動設計”為主題的征文活動。本刊特設專欄刊登本次征文的獲獎作品,以饗讀者。這些文章是一線教師在學習活動設計探索方面的案例和經(jīng)驗。
本期三篇文章是語文學習活動設計方面的。洪珺老師的作文寫作活動設計擴展了對于寫作主題和方法的分析與討論,增加了朗讀與傾聽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對于自己的作文有直覺的感受,并通過自評和展示等環(huán)節(jié)強化學生的元認知活動;倪春鳳老師的閱讀活動設計方案通過巧妙的問題設計激發(fā)學生對于文本的深度理解和心理上的共情效應,為學生明確和論證自己的觀點提供了很好的機會;張燕老師的語文寫作活動設計則更為大膽地創(chuàng)設真實情境中的研究機會,讓學生去發(fā)現(xiàn)和感受與寫作主題相關的人和事,通過討論明晰、批判和發(fā)展觀點,從而讓學生有充實的寫作內(nèi)容,并在學習活動中發(fā)展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這三份設計方案都通過學習活動的設計給學生提供了思考、探索、表達、互動和反思的機會,以學生知識建構為主要活動,又很有效地將兩種教學方法結合起來,因而對于教師們在現(xiàn)行教育環(huán)境中探索教學變革的路徑具有很高的借鑒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