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單元重點,關注理解與運用”是2018年上海市中小學中青年教師教學評選活動中小學美術學科的主題。2014年以來,市教委教研室美術學科組完成了《中小學美術學科核心素養(yǎng)研究報告》;完成并出版了《小學美術學科教學基本要求》(以下簡稱《教學基本要求》);《初中美術學科教學基本要求》在編制中,預計將于2019年9月出版;即將完成《中小學美術單元教學設計指南》的編制。近年來,針對學科教研與教學現(xiàn)狀,美術學科陸續(xù)開展了關注教學設計、明確教學重點、激發(fā)創(chuàng)意與涵養(yǎng)美感等主題教研活動。通過項目研究的推進與教研主題的市、區(qū)、校級傳遞,一線教師逐漸形成了基于課程標準,依據教學基本要求、把握教學重點的意識,也形成了對中小學美術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一定理解,并在課堂教學中積極實踐,積累了一些經驗。希望通過本次教學評選活動,引導教研員和教師深入開展單元教學研究,積累案例,提煉實踐經驗。
本主題是指在單元教學設計中,教師應以課程標準、教學基本要求為依據,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合理設計單元教學內容,關注單元教學重點形成與落實的過程,制定單元教學目標與課時目標,以此開展目標導向下的單元教學設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結合教學內容,通過學習活動幫助學生形成對學習內容的理解能力;創(chuàng)設各種活動情境,幫助學生形成運用所學的知識、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進而逐漸形成美術學科關鍵能力,落實學科核心素養(yǎng)。
1. 單元重點
“單元”是一組相互關聯(lián)、先后有序的教學內容組合,是基于學科核心素養(yǎng),按照學科知識邏輯結構、學生認知規(guī)律,以相關主題與任務為線索的教學結構單位。美術單元教學設計是根據美術學科的目的與要求,以一個單元為整體所預設的系統(tǒng)化、科學化的教學活動,包括在單元教材教法分析的基礎上,明確單元教學內容,依據課程標準、教學基本要求,根據學情,確立單元教學目標,開展單元學習活動,進行單元評價,并預設單元教學資源以保障單元教學設計的實施,是系統(tǒng)規(guī)劃美術單元教學的過程。
“單元重點”,即單元教學重點,是依據單元內容結構,根據內容特點與學情,建立學習內容之間的關系后確定的。單元重點是單元教學設計的基礎,是《課程標準》的內容與要求在單元教學中的具體呈現(xiàn),是《教學基本要求》在單元教學中的落腳點,也是落實《教學基本要求》的重要抓手。把握單元教學重點,有助于明確單元目標,架構單元學習內容。
2. 理解與運用
課堂學習活動,是落實教學重點,達成教學目標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課堂學習活動中,學生一般都應該經歷學習(輸入)與運用(輸出)兩大環(huán)節(jié)。在學習美術知識、技能環(huán)節(jié),教師需要提供觀察、體驗、交流等活動,引導學生在此過程中學習有目的地分析、比較與感悟,自主理解、內化美術語言與美術知識,掌握構思、描繪、塑造與欣賞的方法,獲得美術基本技能。在運用知識、技能進行表達表現(xiàn)(輸出)環(huán)節(jié),教師需要創(chuàng)設各種活動情境或學習任務,引導學生在此過程中學會通過發(fā)散性思維的方式進行構思與想象,借助工具材料,運用所理解的美術語言、美術知識以及所掌握的美術基本技能進行創(chuàng)作與表現(xiàn),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chuàng)意表現(xiàn)能力。當然,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通過美術欣賞、評述等活動,運用所學的美術語言與美術知識評價自己或他人的作品,并與他人分享自己的觀點、情感,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表達交流能力。在此過程中,教師還應該結合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運用美術知識與方法分析、感悟美術作品中所隱含的文化內涵,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理解能力。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預設學習活動,創(chuàng)設學習條件,盡最大努力引導學生自主認知、理解美術知識、技能,并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美術知識、技能創(chuàng)造性地完成學習任務,將之轉化為學生美術實踐的能力,以幫助學生形成美術關鍵能力,達成教學目標。
此次提出“把握單元重點,關注理解與運用”主題中的“把握單元重點”是前提,“關注理解與運用”是目的,旨在引導教師以課程目標為先導,通過單元教學,以學科知識、技能為載體,將形成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意識貫穿于單元教學過程中。
教學設計與說明、教學實施和答辯是本次教學評選的三項內容。
“教學設計”體現(xiàn)教師的教學思路,也反映教師的教學理念,需緊緊圍繞評選活動的主題,呈現(xiàn)單元教學設計的整體規(guī)則及所執(zhí)教課的課時教學設計。建議在課時教學設計中,列出主要學習活動中的關鍵提問,以體現(xiàn)教師對教學內容與學情的把握能力。教學設計與說明要從單元的視角解釋課時教學目標與內容在單元教學中的地位,以及對課時教學設計的具體說明。上課前將該單元教材版面、單元教學設計、課時教案、教學說明等書面材料提供給評委(一式五份),并將上述內容與課件打包刻成光盤(一式兩份)一并上交。教學設計與說明分數占總評的20%。
教學實施(課堂教學)原則上以教學設計為基礎,但并不要求教師完全按照教學預設去執(zhí)行教學任務。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現(xiàn)場互動與反饋,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思路,使課堂教學彰顯生成性和實效性。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要有示范、板書與板繪,示范要有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與技能的理解與運用。課堂教學應符合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符合教學規(guī)律。由于現(xiàn)場教學有其不可預知性,如果為解決學生的實際學習問題,而不能全部完成教學預設時,教師應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教學容量,不隨意拖堂。教學實施分數占總評的60%。
答辯一般安排在課堂教學之后,約40分鐘。答辯分為以下兩個環(huán)節(jié)。
1. 現(xiàn)場教學反思
執(zhí)教教師需回答評委的問題。此環(huán)節(jié)約5分鐘。
2. 現(xiàn)場抽簽模擬教學
此環(huán)節(jié)重點考察教師駕馭不同教學內容的能力,用時約35分鐘,分為以下兩個步驟。
(1)現(xiàn)場抽取教學內容
參評教師在評委提供的信封中抽取一個教學內容(參評教師所教的本年級、本學期教材中與執(zhí)教課不同主題的一課內容),有20分鐘可以準備。
(2)模擬教學
參評教師現(xiàn)場完成教材分析解讀(教學目標、教學重點與難點、育人價值),進行現(xiàn)場模擬教學,包括教學內容、教學主要環(huán)節(jié)、教學手段以及教學示范等,用時約10分鐘。
(3)與評委互動
評委就一些具體問題,與參評教師做簡要的探討,用時約5分鐘。答辯分數占總評的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