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玥
(中華女子學院,北京 100012)
志愿者參與服務的情感體驗探索
——以國家大劇院志愿者服務協(xié)會為例
鄭 玥
(中華女子學院,北京 100012)
為了調動大學生志愿的積極性,并且使志愿者服務高效、精準,而不是敷衍了事,此項研究欲探索國家大劇院志愿者協(xié)會——這群自下而上發(fā)起志愿行動的志愿者們的情感體驗,志愿者協(xié)會的運作模式,以便為各式大學生志愿者協(xié)會管理提供參考意見。本文采用情感社會學分析框架,逐步探索國家大劇院志愿者的情感體驗。
志愿者;情感體驗;激勵
我國志愿者服務在改革開放后興起,并在2008年經歷汶川大地震、世界奧林匹克運動會后蓬勃發(fā)展,但是,我國現(xiàn)有志愿服務多以校團委直接領導自上而下宣傳、自上而下發(fā)起,各級專業(yè)學科將志愿時長納入考核標準,導致大學生志愿者缺乏自主性與創(chuàng)新性、志愿服務流于形式,只為獲得一張薄薄的志愿證明!但是,在國家大劇院卻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作為國家大劇院的會員,自發(fā)組織、動員,向國家大劇院團委申請建立志愿者崗位(自發(fā)主動參與大劇院各項志愿活動),用自己的最大的能力為大劇院增彩。一個自下而上發(fā)起、自上而下宣傳的社區(qū)型志愿模式,是相對罕見的。
為了調動大學生志愿的積極性,并且使志愿者服務高效、精準,而不是敷衍了事,此項研究欲探索國家大劇院志愿者協(xié)會——這群自下而上發(fā)起志愿行動的志愿者們的情感體驗,志愿者協(xié)會的運作模式,以便為各式大學生志愿者協(xié)會管理提供參考意見。
國家大劇院志愿者進行志愿活動的情感體驗是什么?
本人為國家大劇院志愿者協(xié)會志愿者,并為藝術資料中心部志愿者分組組長,與志愿者有著一定的信任關系,并已將該進行研究的想法反饋給大劇院老師,得到其支持。
本文首先對志愿者參與大劇院活動中的情感體驗過程進行描述,在情感動力機制理論的視角下,分析在大劇院志愿活動中志愿者情感體驗如何變化,這種情感體驗通過何種方式對志愿者持續(xù)行動進行維持。試圖初步解探索國家大劇院志愿者彼此之間的情感體驗是什么,是如何形成的?試圖探究大劇院志愿活動能夠持續(xù)的原因,為其他志愿機構提供可借鑒的管理經驗。
實地觀察——筆者是國家大劇院志愿者協(xié)會的組長,在資料收集之前,已與參與大劇院志愿活動的志愿者建立了信任關系,能深入?yún)⒓痈鞣N活動,例如:策劃志愿者招募與面試、組織志愿者培訓、安排志愿工作等活動。通過參與觀察來了解具體活動大家參與活動的程度、所遇到的問題和解決辦法、志愿者的情感體驗變化等內容。在某次志愿活動結束后對主要參與者進行訪談,訪談主要方面包括:個人最初的參與動機,參與經歷,與其他志愿活動的對比,參與后的影響,與其他志愿者的互動,持續(xù)參與的原因,志愿者的收獲和成長經歷,不再參與的原因,與服務對象的互動內容。
筆者為國家大劇院志愿者協(xié)會會員(一員),因此在此研究中為參與者和觀察者雙重身份。
由于國家大劇院志愿者協(xié)會志愿者人數(shù)眾多,無法一一進行深度訪問,所以筆者,選擇強度抽樣的方法,通過平日的了解與接觸,預估兩位高信息密度的志愿者,并對其進行意愿征詢,在兩位被訪者自愿的情況下安排現(xiàn)場訪談。
1.志愿前的選拔與培訓——期望的建立
在國家大劇院志愿者協(xié)會成立初期,志愿者招募從國家大劇院會員中選拔,先進行報名表的填寫,第一輪篩選出大約50名志愿者進行筆試,筆試考核關于樂理的基本常識、與藝術有關的英文詞匯,筆試成績排名前30位志愿者進行面試,考核中英雙語交際表達和緊急情況的應對等,(通過過往的實踐經驗篩選大約50名志愿者進行面試,面試內容針對不同崗位而展開,例如公共大廳講解志愿者需要進行3分鐘對歌劇院的試講解)面試達標者參加正式的志愿者培訓,培訓完成后由負責人進行排班,即可上崗。
“最初我們都是大劇院的忠實會員,平均每周來大劇院兩三次,對這里和自己家一樣熟悉,在這里也認識了很多戲迷,知道這個志愿的活動,就是老跟我一起看劇的(朋友)告訴我的。以前也沒參加過什么志愿,選擇參加這里的,純屬因為對大劇院的感情,大劇院為我們服務,也想為她做些事?!薄辉L者A
“選擇來大劇院是因為對大劇院的好奇,就覺得有這樣一個機會能走進大劇院已經很難得,做什么都行,而且當初也沒想到大劇院對志愿者要求這么高,反而要求越高,就越想證明自己!”——被訪者B
2.志愿中的“驚喜”——期望狀態(tài)與懲罰
志愿者崗位眾多:公共區(qū)域講解、檢票、唱片售賣、演出現(xiàn)場換臺、外籍藝術家溝通,甚至是下一期活動的策劃,公眾號的運營管理。志愿者互動模式為老志愿者帶新志愿者的新手模式,志愿者可根據(jù)自己的興趣選擇崗位,也可換崗體驗,彼此交流工作經驗,志愿者在不同崗位的體驗經歷使自己了解到志愿工作的全貌,接觸到核心崗位,意識到自我、大劇院的觀眾和情境互動對自己的期望,并且如果在志愿互動過程中滿足了這種期望,其就體會到了正向積極的情感,情感就在期望的滿足后被激發(fā)。
“每次活動后,(國家大劇院)公眾號都有一個覓音手記的欄目,志愿者可以分享一些志愿心得或是看過演出后的感悟去投稿,好的作品都會署名發(fā)布在微信公眾號上,對大家激勵很大,每次都有很多人寫?!薄辉L者B
“作為一個資深樂迷,以前都只能在舞臺上看著李云迪(吳蠻老師),沒想到作為志愿者能和他(她)一起溝通舞臺擺位,沒什么比這更讓人興奮了!”——被訪者A
獎懲也在志愿團隊中執(zhí)行。在每次志愿活動后,志愿者會與藝術家進行合影留念,工作人員將照片打印后裝裱在藝術長廊(刪去)作為一種激勵形式。這是一件對其他人不重要的小事,但對于熱愛藝術的志愿者們卻是一種極高的榮譽。
志愿者把得到照片上墻(刪去)或投稿發(fā)表的次數(shù)作為積極的獎賞或消極的懲罰,當志愿者滿足了期望或沒有滿足期望時,會把結果認知為自己所應得的獎勵或懲罰。當志愿者看到自己署名發(fā)表的文章和簽名(刪去)留念的照片,將認為自己得到了積極的獎勵,感受到積極情感;相反當志愿者看到自己的作品極少被選用,會將把這種狀態(tài)認為團隊懲罰自己的表現(xiàn),由此志愿者會體驗到一種或多種消極情感。這兩種情感互相促進,呈良性循環(huán)的狀態(tài)。
3.志愿結束后的互動——情感的維持
在一期志愿者結束時,想要繼續(xù)留任的志愿者可競選組長,協(xié)助下一期新志愿者的招募培訓與組織管理。在招募新志愿者后,有一個特別的環(huán)節(jié)就是新志愿者采訪老志愿者(老志愿者領導新志愿者),通過這個環(huán)節(jié),一方面讓新志愿者了解工作的大致情況并通過建立社會網絡的方式,讓新志愿者得到技術和人際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讓老志愿者感受到自己仍是團隊的一分子,不在現(xiàn)場(刪去)仍可為大劇院繼續(xù)做出貢獻。情感通過文章、語音、照片等符號物承載下來,這些符號物構成了團隊的靈魂,增強了志愿者團隊的向心力,這種向心力反過來增強積極情感體驗。
“作為老志愿者被新志愿者采訪(與新志愿者分享經驗),雖然大家都不認識,但特別有親切感,感覺有一種使命把我們聯(lián)系起來了,就像一種傳承,他們努力的樣子也讓我看到了那時的自己,有了一種情感的連接?!薄辉L者B
1.志愿者被認可的期望得到滿足
經過嚴格的志愿者選拔,①入選率幾乎為10:1,能成為志愿者本身就是對自己能力的一種肯定。
“我能成為最終確定的志愿者就已經很自豪了?!薄辉L者A
志愿者們每次活動大約四小時,在四小時內自己的能力幫助藝術家安排好演出準備工作、解決了現(xiàn)場的突發(fā)情況,會得到來自藝術家或觀眾的口頭肯定,這也是志愿者們被認可的需要得到滿足。
2.志愿者之間建立社會支持網絡
一期志愿活動中,志愿者之間彼此合作,群策群力,建立了一定的情感,雖然在活動結束后,大家見面機會變少,但是當初合作比較的密切的志愿者們會變成很好的朋友,從規(guī)模較大的群體中產生的情感轉化為次群體間的情感。且部分志愿者會持續(xù)參加下一期活動,每期活動都會產生幾個好朋友,志愿者來自社會各個階層,身上帶有不同的社會資源,這些志愿者之間形成了社會支持網絡,實現(xiàn)了資源的有效鏈接,例如:一起聚餐,自發(fā)建立微信群交流心得,在其他領域建立聯(lián)系等。
“當初公眾號運營一直是我和A負責,我寫稿,她排版,配合特默契。她是鋼琴老師,我現(xiàn)在就在她那里學習鋼琴?!薄辉L者B
通過對國家大劇院志愿者們的情感體驗具體過程的探索,我們可以看出其志愿活動的成功舉辦,與國家大劇院對志愿者的情感管理有著密切聯(lián)系,以下整理兩點其管理亮點,以供其他志愿機構參考。
諸多機構招募志愿者只是讓其做一些雜活,工作本身對志愿者來說沒有“含金量”沒有“吸引力”,志愿者的能力得不到提升,志愿者沒有滿足被認可的需要,就使大多數(shù)潛在志愿者流失,而愿意繼續(xù)志愿的志愿者又只為一張證明書,導致志愿活動的惡性循環(huán),雙方都得不到提升。而大劇院對志愿者本身有著高標準的要求,而提供的崗位必須經過專業(yè)培訓才能勝任,志愿者不僅是助人者還是學習者,使其真正做到“互助”,自然吸引更多高質量的志愿者。
一些機構留住志愿者的方法只是一些經濟補貼,其實對志愿者本身的需要并沒有完全把握,也沒有突出自身機構的特點。志愿者選擇一家機構進行志愿,其以經濟為第一目的的確不多,那么機構應注重志愿者的精神需要,并且結合機構的特色,樹立自己獨一無二的招聘。例如國家大劇院自知自己的志愿者均為樂迷或戲迷,那么其就利用自身優(yōu)勢讓志愿者與藝術家進行交流,這無形是最大的精神鼓勵和激勵利器!
此次研究是筆者第一次運用質性研究的方法,缺少實踐經驗和技能,不足諸多:第一、由于研究者本身是志愿者中一員,在個案訪談的選擇上難免有自己個人的主觀色彩,為了挖掘自以為更有效的信息,而忽略了在志愿團隊中低調的參與者,沒有將他們的情感體驗納入研究范圍,雖然低調參與者在團隊中只占極少數(shù),但也不能忽略他們的感受,在日后研究中會完善這一不足。第二、由于訪談者與被訪談者在團隊中屬于組長與組員的關系,難免被訪談者著重表達情感體驗的積極面,將可能存在的消極一面隱藏。
注 釋:
①數(shù)據(jù)由筆者作為負責人親身參與志愿者招募得知.
[1]江莎玲.學生情感因素探究——對教學活動基本要素的情感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2006(10).
[2]李彬.情感體驗與學生發(fā)展[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4(01).
D632.9
A
1006-0049-(2018)01-007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