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靈芝 嚴琳君 張新鑫
(西安航空學院思政部,陜西 西安 710017)
高校思政實踐教學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通過實踐環(huán)節(jié)達成教學目標的一種教學活動。2011年2月教育部,制定的《高等學校思政課建設標準》中提出“實踐教學納入教學計劃,落實學分、教學內容、指導教師和專項經費;建立相對穩(wěn)定的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實踐教學覆蓋大多數(shù)學生”的具體要求以來,思政課實踐教學取得了一定進展。但就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整體效果而言,進展較為緩慢且存在諸多不可忽視的嚴重問題。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質量關乎大學生樹立科學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年又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yǎng)成十分重要。高校思政課實踐環(huán)節(jié)作為培養(yǎng)大學生價值取向的主渠道、主陣地,其重要性、效果性是不言而喻的?;诖?,對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模式的探索需更深入、具體、全面。
(一)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缺乏規(guī)范性。所謂規(guī)范性,是指思政課在實踐教學過程當中通過詳細具體地教師與學生的教學行為,使得實踐教學的過程、形式及結果達到統(tǒng)一標準,具有普遍的可操作性,從而實現(xiàn)教學目標。但某些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只對應各門課程的實踐環(huán)節(jié)內容且這些實踐環(huán)節(jié)內容基本年年不變。大都以兩種形式呈現(xiàn):1、播放視頻資料。2、布置社會調查報告。這種簡單的實踐教學明顯缺乏整體性、連續(xù)性、規(guī)范性。這些流于形式的操作使得思政課實踐教學目標模糊、形式過于單一、效果不佳。
(二)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缺乏有效考核。部分高校思政課實踐活動過程中缺乏詳細的過程性考核,活動結束后缺乏結果評估考核。實踐活動看似內容豐富、轟轟烈烈,但效果缺不盡人意。
(三)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缺乏實踐平臺體系。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過程中,可以設置一些學生感興趣的社會實踐課題,讓學生主動積極參與。以此培養(yǎng)大學生各方面的能力,能夠做到明辨是非、自覺抵制錯誤思潮,正確看待社會問題,從而樹立大學生正確“三觀”。思政課社會實踐不受地點限制,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如調研學習、參觀紅色革命教育基地、關愛留守兒童、支教等,便于學生在實踐中內化理論知識,形成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但是,思政課社會實踐教學因為受到資金的限制、高校制度的約束、學生安全的隱患等因素而無法大面積的開展,從而嚴重限制思政課社會實踐的實效性及育人功能。
(一)科學規(guī)范教學。首先,對思政課實踐教學資源進行整合與規(guī)范。思政課程之間內容聯(lián)系緊密、有連續(xù)性、邏輯性及整體性。應該積極整合并編寫思政課實踐教學大綱和實施方案,內容充實、形式多樣。其次,制定全校實踐育人總體計劃。把思政課實踐與在校內開展由學生處、團委、宣傳部、各學院組織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車間實習實訓、暑期社會實踐等平臺相結合,充分發(fā)揮大學生專業(yè)知識應用和自身優(yōu)勢,從這種綜合實踐教學活動中,讓學生有成就感、有上進心、有愛心等等,達到完成多項工作,取得多重效果的育人目的。
(二)制度驅動。建立實踐環(huán)節(jié)考核制度。對師生兩方評估考核。對教師在實踐教學過程中的教學組織、內容、方法和效果,學生在參與實踐活動中的程度及心得體會的評估,通過師生互評、學生之間互評、師生自我評價等形式完成;教師對實踐教學單獨考核,規(guī)定分值,實踐課程達標與否關系到該門課程能否通過;實行績效考核,教師的考核與學生的成績和學生對老師的評價掛鉤。
(三)構建全方位、多元化實踐教學平臺體系。思政課實踐教學,是一項“五位一體”的集體活動。是教師、學生、學院、學校及社會共同參與的大型活動。其內容涉及了國家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社會以及自然科學等領域,貫穿于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實現(xiàn)兩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偉大事業(yè)中。高校要充分整合校內外資源,例如以公益活動、社會調查、扶貧下鄉(xiāng)、志愿者服務、模擬法庭進校園、勤工助學等社會實踐活動為載體進行育人活動。高校各單位、各學院可以借助思政課的實踐教學在內容和形式上相互借鑒、相互對接,使堂客內外、校內外、線上線下的實踐教學活動有機結合,構建較為完善的多層次立體化的實踐育人體系。
隨著十九大勝利召開,習近平主席對青年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殷殷期盼與重托,結合《中宣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明確指出,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加強實踐教學的文件精神,我們應當以此為契機,以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規(guī)范化、制度化、體系化為抓手,充分實現(xiàn)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接班人的偉大目標!
[1]何少華.普通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社會實踐教學探析[D].湘潭大學,2008(6).
[2]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前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