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利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5-0005-02
課堂教學改革浪潮真可謂是一波又一波的,全國各地各校搞的熱火朝天。但并不是所有老師都參與其中了,有的老教師認為這都是年輕人的事,年輕人認為老教師都不參加就盯著我們年青人……這種種的不平衡情緒不利于課堂教學的改革,也不利于教師的發(fā)展和學校的發(fā)展,更不利于培養(yǎng)當今的小學生。于是我們嘗試了改變單一的同課異構教研模式,采用“3+3”教研模式進一步推動各學校、各教育集團的教研工作,進而推動課堂改革,提升教師教學技能。要推行“3+3”教研模式,我們又不得不以賽課方式,凸顯團體教研成果。
一、話說“3+3” 教研模式
所謂的“3+3”就是3個人,3個階段,3個環(huán)節(jié)。首先這個活動必須由三個人來完成,且必須是老、中、青的組合。其次,3個階段指的是在活動之前我們要進行相關內容的培訓,如:如何說課、上課、評課、各種課型模式等等;也可以教研員或骨干教學上示范課或研討課;培訓或示范完后,就進行團體賽課活動,賽完課后,再對賽課活動進行總結或反思。
在初探這種模式時,在小學英語團體賽中我們主要采取了說課、上課、評課這三個環(huán)節(jié)。老師們要想賽出好成績,首先老師們得集體備課,對要上的內容進行充分研究和分析,作出最好的教學設計,再根據(jù)擬定的教學設計寫出說課稿,充分分析教材、教學方法、學情、教學設計意圖等等,最后對本組和另一小組的課堂展示進行點評。當然在這三環(huán)節(jié)的展示必須由3人團體的每一人承擔環(huán)節(jié),即:1人說課,1人上課、1人評課。
二、以賽課為契機,探索“3+3”教研模式
長期以來,我區(qū)小學英語教師在詞匯教學這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好成果,但在對話教學這板塊涉足不多;加之,平常下學校聽課發(fā)現(xiàn)我們有很多老師還不知道怎樣進行小學英語對話課教學。于是和幾位老師商定此次教研模式以小學五年級英語Unit 5 Lets try &Let;s talk為載體,以賽課為契機,探索“3+3”教研模式。當我們說到賽課,相信所有老師都會有所重視,因為不想自己表現(xiàn)不好,當然也不想自己的團隊表現(xiàn)不佳,于是會積極參與到集體教研中來,各施所長。
三、“3+3”凝聚力量,綻放智慧
在團體賽課活動中,如果教師們只是進行簡單的分工,沒有思想的碰撞,沒有充分發(fā)揮集體智慧,最終呈現(xiàn)給我們的就只是孤立的片段,三個環(huán)節(jié)不能前后呼應,達不到集體教研和集團教研的目的,也就不能賽出好成績。唯一辦法,團體教師必須緊密合作,發(fā)揮各自優(yōu)勢,并在團隊活動毫無保留呈現(xiàn),最終形成最佳的教學設計、說課稿、課件等。
每組教師在集體備課初都必須深度研究新課標、教材,分析教學內容,確定教學重點,本堂課的核心句型為:The yellow picture is mine. Are these all ours? Whose is it? Its Zhang Pengs. 最后教師們再研討選擇恰當?shù)慕虒W方法突破教學重難點。
透過賽課中的說課環(huán)節(jié),我們可以看到教師們共同研討的痕跡。每一位老師的說課都與他們的課堂教學展示密切,在說課中她們說的怎樣導入、怎樣呈現(xiàn)、怎樣突破重難點、怎樣鞏固,每一步的設計意圖都在我們后面的課堂教學展示中一一印證了,無不體現(xiàn)集體智慧。
同樣在課堂教學展示中我們也感受到了教師們的智慧結晶。展示中教師們注意創(chuàng)設寬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以英語歌曲、歌謠、TPR活動、創(chuàng)設情境或日常生活對話引入新課。如:老師們利用Lets chant 的形式、打地鼠和轉盤的游戲等復習已學過的形容詞物主代詞和名詞性物主代詞,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讓學生很快地投入到英語學習中來,很自然地讓學生開口說英語。其次教師們利用實物、教材插圖,創(chuàng)設情景,自然導入新課。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不知不覺地說、練本堂課的重難點,充分體現(xiàn)局部語言教學到完整對話教學的對話課堂教學模式。然后通過跟讀、機械模仿,朗讀,操練、表演等形式鞏固對話教學,最后教師們再次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們在真實情景中運用核心句型為:The …. is mine. Are these all ours? Whose is it? Its……,確確實實做到學以致用。
有人說,擔任評課的老師就不用參與集體教研了,其實不然。評課既要由評自己組的課,還要隨機評價另外一個小組的。因此他們同樣須要參與本組的集體研討,才能更加恰當?shù)卦u價本組教師的課堂展示。再者由于課堂展示后,進行評課,留給評課準備的時間并不多(預留了5分鐘),三位老師積極配合,方能在有限時間里正確評價他人的課堂展示。
四、透過“3+3”反思,促進改革
再精彩的表演都有落下帷幕的時候,有的東西讓我們回味不窮,有的東西讓我們思索萬千。短暫的賽課不是我們的目的,推動各學校、各教育集團的教研工作,推動課堂改革,提升教師教學技能才是我們真正的目的。如果課賽結束,我們不去好好反思,我們的教學水平也會止步不前。
這次活動后,我們的老師都進行了反思。老師們談到,“3+3”教研模式讓跨校間的集體教研從不可能變?yōu)榭赡?,老師們除了面對面的教研,還嘗試著網(wǎng)絡教研。因為我們這里,一個學校的小學英語教師不多,有的學校只有1人、2人不等,平常的教研主要還是自己一人或兩人,長期以往,不利于我們思想的碰撞,不利于讓我們的教學技能上一個新的臺階,也不利于課程改革的發(fā)展。正因為組內的老師不是同一所學校的,進行集體研討,有一定的難度,但老師們克服困難,除了進行面對面地研討外,還借助我們QQ群,微信群進行激烈研討。
在活動前,很多老師不知道怎樣教學小學教材上Lets try &Let;s talk部分,他們常常是一帶而過,還有老師干脆就把它上成翻譯課,這顯然不符合課程標準。通過活動,老師們明白了聽說課,一定要讓學生聽和說,由于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在教學中要更多地設計游戲、創(chuàng)設情景等激發(fā)學生說英語的氛圍。
總之,“3+3”教研模式還處在探索階段,下一步我將繼續(xù)探索有效地促進集體教研、信息化教研的措施,真所謂“路漫漫其休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