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秀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有許多學生害怕寫作文,為了使學生消除對寫作的恐懼心理,使他們愿意寫作、樂于寫作。我認為在作文教學過程中,首先要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開展豐富多樣的作文交流活動;積極鼓勵學生向報刊投稿;將學生優(yōu)秀習作打印成冊,讓學生感受到收獲的喜悅。其次,作文備課要有創(chuàng)意:要找出本次習作的有創(chuàng)意、有創(chuàng)新的部分,并把有創(chuàng)意、創(chuàng)新的思維作為激發(fā)點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使之成為教學內容的重點,從而發(fā)展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寫作能力。然后,指導要從細處人手、點滴抓起:注重學生日常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注重日常的閱讀教學來豐富學生的作文知識,注重日常口頭作文的訓練,注重日常學生譴詞造句能力的培養(yǎng),加強作文指導課范例的剖析。最后,改變以往作文評改的方式:建立一個新的評改模式和評價標準,讓學生也來參與自己作文的評改成為學習的主人。
教師的評語要有新意和激勵性。相信在作文教學的過程中,如果一切從學生的角度考慮,以學生為本,在不久之后許多學生一定會消除對寫作文害怕的情緒。在小語文教學過程中,我經常發(fā)現(xiàn)學生們一談到寫作文,他們都很害怕。如何提高小學生的寫作水平,消除學生對寫作的恐懼心理,使他們愿意寫作、樂于寫作呢?這正是我們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所感到最棘手的一大難題。
作文教學的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作文意識,培養(yǎng)學生用詞造句、布局謀篇的能力和觀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然而,小學生作文水平提不高、害怕作文的一個最主要原因——他們感到沒有素材可寫,或者有了素材但由于平時好詞好句積累的量較少而感到無話可寫。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關鍵在于他們不善于捕捉素材,對于眼皮底下的好材料往往聽而不聞,視而不見,對于自己譴詞造句的能力培養(yǎng)更是不重視。
作文是一項創(chuàng)造性、實踐性很強的活動,是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體現(xiàn)。然而,要教好學生的作文對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理念也有一定的要求。由于受傳統(tǒng)教育的影響,在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生怕學生寫不好作文,教師從備課開始就從審題立意、文章結構、寫作素材等各方面著手考慮,在教學時將這些內容一一教給學生,并不考慮學生是否真正消化吸收。雖然我們語文教師花費了大量精力,效果仍然不理想。學生獨立作文的能力大大削弱,作文缺乏真情實感。同時目前的作文教學,一篇作文從指導到學生習作,再到老師批改,最后到老師講評,歷經兩周才能完成,這樣不僅戰(zhàn)線拉得過長,而且反饋信息慢,學生受到的效果必然低。另外,作文的批改總是由教師單方面完成幾乎沒有學生的參與,這樣很不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和作文能力的提高。在教學中還存在著許多老師一味地以自己心目中的“標準”來要求學生,常常求全責備,使學生很少能在寫作過程中體驗愉悅和成功,所以很多學生談“作”色變,視作文為煩事、苦事。把作文寄希望于教師的“指導”、課外作文選的參考和自己的憑空想象,東拼西湊,亂寫一通,寫出來的文章既不表“情”,又不“達”意,嚴重影響了學生作文能力的提高,阻礙了學生思維的發(fā)展。
張志公先生曾經說過:“語言教學在普通教育過程中恐怕算得上一個‘老大難問題,而作文教學恐怕又是語言工作中的一個‘老大難也就是說作文教學是‘老大難中的‘老大難”。那么如何改變作文教學的現(xiàn)狀呢?我將從以下四方面談談我對小學作文教學的方法的研究。
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推動學習活動的內部動力。作文是語文學習最復雜的腦力勞動,如果小學生沒有寫作愿望,那么習作的教學目的就很難達到。兒童心理學家皮亞杰說:“兒童是個有主動性的人,他的活動受興趣和需要的支配,強迫工作是違反心理學原則的,一切有效的活動必須以某種興趣為先決條件?!备鶕@一特點,在作文教學時一定要讓學生體驗成功,樹立自信,調動寫作積極性。我的做法有以下幾點:
(1)開展豐富多樣的交流活動。我經常在班級開展形式多樣的作文交流活動。有時,我充滿激情地朗讀學生的優(yōu)秀作文;有時請學生上臺來自己放聲朗讀;有時要求各組分別圍成一圈兒,每個人都選讀一至兩篇自己的得意之作,其他組員聽評其作文的長處和短處,在同學們熱烈的掌聲中,充分肯定的評價中,在老師聲情并茂的朗讀中,學生逐步樹立起作文的自信心,人人都覺得自己行。
(2)我還積極鼓勵學生自己向報刊投稿。開學不到一個月,班級已有兩位同學在《作文大王》上發(fā)表了自己的作文。當這兩位學生拿著刊登著自己作文的書的時候,我大力地表揚了他們,在肯定他們的同時,也不失時機地鼓勵其他同學:他能發(fā)表,你們也能一定行!這不僅調動了發(fā)表優(yōu)秀作文小作者的積極性,也調動了其他同學的寫作積極性。
(3)第三個做法是:打印成冊,讓學生感受收獲的喜悅。當學生們看到自己的優(yōu)秀作文變成了鉛字,漂亮、工整地從打印機打出,再配上美麗的、富有聯(lián)想的插圖,心里別提有多高興。在班會課上,組織學生互相借閱、討論、評議,學生的寫作積極性空前高漲。學生有了寫作的欲望教師一定要給予保護,即使有些學生寫的是“三言兩語的流水帳”教師也不要責備求全,讓學生感到寫作不是“難于上青天”,這樣才會大大增強學生對作文的興趣和信心
二、備課要有創(chuàng)意
備課要有創(chuàng)意也就是說作文備課要和以往有所不同,小學語文教育大綱指出“作文是讓學生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有意義的內容用文字的形式表達出來?!钡?,在過去的作文教學中,命題、指導、批改、講評等方面幾乎全是教師單方面的勞動:上作文課,在老師精心簡短的講解之后,立即讓學生動筆,這時學生即沒有心理準備,也沒有內容準備,大部分學生把自己平日看到的有意義的內容拋在一邊,去根據老師的要求湊合成文。這是作文教學費時效低的一個重要原因所在。因此,教師首先應該在明確習作內容及訓練要求的前提下,要找出本次習作的有創(chuàng)意、有創(chuàng)新的部分,并把有創(chuàng)意、創(chuàng)新的思維作為激發(fā)點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使之成為教學內容的重點,詳細地設計好每一步教學步驟
三、指導要從細處入手、點滴抓起
培養(yǎng)學生仔細觀察,提高認識小學生從家庭到學校,所見所聞是有限的。法國雕塑家羅丹說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币虼擞^察是認識客觀世界,積累寫作素材的重要途徑。為了讓學生寫好作文,作為語文教師要在平時就注意培養(yǎng)學生仔細觀察的良好習慣。然而,由于小學生受各種心理因素的影響,往往觀察不細致,認識不深刻,寫出的文章缺乏真情實感。平時,如果我們很注意教給學生仔細觀察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細致觀察的習慣。要求學生在觀察事物時注意抓住事物的形狀、大小、顏色、味道,人物的衣著、神情以及景物的靜態(tài)和動態(tài)等方面的特點細致觀察要求學生善于思考,勤于積累,平時收聽廣播和收看電視節(jié)目,或者在生活中見到的有特色的情景,都要及時記下來,每天利用晨會和午會時間用多種形式讓學生講講“所見所聞”,學生學會了觀察,不僅積累了大量的寫作素材,而且也提高了認識水平和表達能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