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回力
(湖南工藝美術職業(yè)學院,湖南 益陽 413000)
積極的心理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自信心、上進心的重要動力。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如何使學生保持愉快輕松的心理狀態(tài),讓學生積極向上地投入到學習當中,這是提高教學效率的關鍵所在。尤其是語言學習效果,主要靠個人潛意識能量與信息合理的最優(yōu)化運作。積極心理學理念在教育教學中的運用,為提高學生心理素質、培養(yǎng)學生樂觀自信、不怕困難等意志品質,發(fā)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樹立積極心理學理念,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調動學生積極的心理潛質,使學生樹立自信,悅納自己,促進學生英語學習能力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與學是雙向的,具有互動性。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只有形成合力,才能取得高效的教學效率。不同的學生,不同的教學內容,其教學方法也應該不同。但是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應該是大學英語教學始終堅持的原則。在積極心理學干預下的大學英語教學,無論是語法知識的理解,還是詞匯句型的記憶等,教師都需要以激勵的手段促進學生學習,如可以實現學生之間的互動,小組之間的互動,師生之間的互動等。教師要對學生學習積極性做出及時評價,促進學生積極心理因素的形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才樂于與教師相互協作,提高學習效率。
在積極心理學干預下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教師與學生雙方的任何一方都不是完全主動的,也不是完全被動的。而是在教學過程中雙方的角色處于不同的轉變狀態(tài)。雖然在課堂教學中要突出學生主體學習地位,但是也不能忽視了教師的引導與點撥作用。所以教學過程中的教與學不是相互對立的關系,而是一個教學的統一體。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摸透學生心理,在交互中以積極的心理影響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形成,雙方構建一個和諧的被動與主動的平衡機制。在這個過程中師生間的主動與被動角色在不斷的轉變,積極心理干預下的課堂教學師生的主動與被動角色是能夠靈活調整的,形成一個最佳主動被動平衡系統,促進課堂教學的順利實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教學資源的優(yōu)化對于激發(fā)學生的積極心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傳統教學中教學資源貧乏,學生知識視野不寬廣,學生的興趣不高,積極的學習心理也無從產生。所以,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對教學資源進行搜集、精選、轉化與整合。要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必須具備對教學資源的優(yōu)化與整合能力。教學具有動態(tài)化特點,教師要在教學中把教學文本、媒體、網絡、學生基礎有效整合起來,才能使教學資源成為激發(fā)學生積極學習心理的重要條件。同時,教師要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如運用微信平臺、微課、慕課等信息化教學手段,現代媒體的音頻與視頻功能,可以給學生感官形成巨大刺激,使學生產生積極的探究心理。
期待是一種無形的動力,“羅林塔爾效應”闡述了期待的重要作用,學生會向著教師的期待方向發(fā)展。在教學中教師與學生雙方都對彼此有所期待,有的期待并不是都能彼此認同。但是當教師與學生雙方接受了對方對自己的某些期待時,就會在心靈上達成一種契約式的規(guī)范。所以,在教學中師生之間要建立信任關系,以達成彼此的尊重。在心理干預下,學生如果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關愛與激勵,學生必然會產生自尊、自愛、自強的精神品質,也會跟教師對自己期待那樣,熱愛自己的學習,形成自信與意志力,完成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學生也會愿意跟教師交心,期望老師滿足自己的心理訴求,學習中會更投入與盡心。同樣的,教師也會受到學生的期待的影響,而對自身的教學過程進行反思與改革。由此可見,教學成效的取得離不開教師與學生的有效互動與彼此的合理期待。
師生溝通是大學英語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師與學生的溝通與交流一定要實施平等對話的形式。在課堂上教師要發(fā)揮激勵作用,促進學生積極心理因素的形成。鼓勵學生在課堂中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見,教師要及時做出回應,而不做評判,以激發(fā)學生更深入的思考。教師在英語教學中要遵循學生的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與認知特點,可以采取師生之間的體驗式教學、合作式教學,在民主和諧、平等信任的基礎上,有效達成教學目標。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溝通要有效促進學生的反思,激勵學生主動參與到英語知識的學習當中,在學習中發(fā)現問題并善于向教師請教,與同伴交流,愉快地探究性學習,達成學習目標。
總之,在大學英語教學中運用積極心理干預,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自信心,營造合作向上的教學氛圍,提高大學英語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在英語教學中要將積極心理學理念貫徹到教學中的每個環(huán)節(jié),提高英語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