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琦
(沈陽市第一人民醫(yī)院神經外一科,遼寧 沈陽 110000)
高血壓腦出血是神經外科常見疾病,多發(fā)于年齡50~70歲的中老年人,由于起病急、病情變化快,其致死率、致殘率極高。情緒波動、過度勞累導致血壓劇烈升高是疾病突發(fā)的主要誘因。我院自2010年起對部分高血壓腦出血患者采取顱內血腫微創(chuàng)清除術治療,取得了一定的經驗,現(xiàn)對此治療方法的療效觀察與護理要點加以闡述。
1.1 一般資料:回顧性選擇我科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高血壓腦出血患者86例,年齡42~76歲,男性58例(67.4%),女性28例(32.6%)。臨床癥狀及頭顱CT或磁共振顯示,滿足高血壓腦出血診斷標準。傳統(tǒng)手術治療組45例,顱內血腫微創(chuàng)清除術組41例,兩組患者年齡、病史、性別等方面差異值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手術適應證與禁忌證:手術適應證: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出現(xiàn)顱內壓增高并伴有腦干受壓的體征;小腦半球出血量大于10 mL,血腫進入第四腦室或腦池受壓消失,出現(xiàn)腦干受壓體征;出現(xiàn)梗阻性腦積水;腦葉出血導致占位效應。手術禁忌證:腦深部出血,腦干出血不宜手術治療。
1.3 手術方法:傳統(tǒng)手術治療組采取去骨瓣顱內血腫清除或顱骨鉆孔腦室引流術;顱內血腫微創(chuàng)清除組使用北京萬特福YL-1型一次性顱內血腫穿刺針,帶針芯推入血腫中心,拔除針芯后可見黑色陳舊血溢出。經側管用注射器震蕩抽吸陳舊血,然后用針形粉碎器給予等量鹽水反復沖洗,沖洗完成后,給予尿激酶3~5萬單位(稀釋至5 mL)快速推入血腫腔,封閉導管,連接引流袋。2~4 h后開放引流袋,經針形粉碎器再次沖洗,直至沖洗液變清,然后再次閉管。反復以上操作每日1~3次,維持3~5 d[1]。
1.4 護理
1.4.1 術前護理:術前應做好心理疏導,通過術前訪視使患者及家屬了解治療的過程和預后,緩解緊張、焦慮的情緒,從而提高依從性,更好的配合治療和護理工作。密切監(jiān)測生命體征,有效控制血壓,保持氣道通暢,及時清除口腔分泌物,避免反流誤吸。做好手術室及手術設備的消毒調試工作。
1.4.2 術中護理:配合手術操作。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意識狀態(tài)變化,出現(xiàn)問題及時與術者溝通,及時處理。對煩躁患者,在保證氣道通暢的前提下,可使用鎮(zhèn)靜劑。
1.4.3 術后護理:①生命體征的監(jiān)測:術后嚴密監(jiān)測呼吸、血壓、心率、體溫、瞳孔、意識的變化,如果突然出現(xiàn)心率減慢、瞳孔擴大、意識消失的癥狀,往往提示繼發(fā)出血、顱內壓力驟增或者腦疝的風險。②體位護理:患者術后可抬高床頭15°~30°,以利于靜脈回流,減輕腦水腫。對喪失自主活動能力的患者,應使用防褥瘡墊,尤其是骶尾部等突出部位,要經常輔助患者進行翻身,保持衣物,床單的平整、干燥,出現(xiàn)污染,及時更換。③穿刺點皮膚護理:在置管期間,顱內與外界通過引流管溝通,沖洗等操作時要嚴格無菌操作,通常采取碘伏、酒精消毒,操作完成后,先在引流管周圍覆蓋酒精紗布,然后再覆蓋一層無菌敷貼,如果穿刺點滲出較多,要及時更換敷料,保持穿刺點干燥。④引流管護理:引流管要妥善固定,防止滑脫。血腫引流采取低位引流,置于穿刺點下20~30 cm,防止反流[2]。保證引流管通暢,若出現(xiàn)血凝塊阻塞,切忌盲目負壓抽吸。每日記錄引流液的顏色、容量、性質。
療效判定標準采取ADL分級法。Ⅰ級:完全恢復日常生活能力;Ⅱ級:部分恢復日常生活能力,可自理;Ⅲ級:在別人幫助的情況可行走;Ⅳ級:意識恢復,喪失行為能力;Ⅴ級:植物狀態(tài)或死亡。Ⅰ~Ⅲ級為治療有效。對患者治療3個月后的情況進行隨訪,常規(guī)治療組Ⅰ級2例,Ⅱ級9例,Ⅲ級10例,Ⅳ級13例,Ⅴ級11例,有效率46%。微創(chuàng)治療組Ⅰ級3例,Ⅱ級10例,Ⅲ級11例,Ⅳ級8例,Ⅴ級9例,有效率59%。兩組相比較,有效率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顱內血腫微創(chuàng)清除術因操作簡單快速、創(chuàng)口小、恢復快、并發(fā)癥少、治愈率高的優(yōu)點,得到了醫(yī)患雙方的好評。合理優(yōu)質的護理也是保證治療效果、提高醫(yī)療質量的關鍵。
[1]Metz C,Holzschuh M,Bein T,et al.Moderate hypothermia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head injury: cerebral and extracerebral effects[J].J Neurosurg,2006,85(85):533-541.
[2]Pietropaoli JA,Rogers FB,Shackford SR,et al.The deleterious effects of intraoperative hypotension on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head injuries.[J].J Trauma,2002,33(3):403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