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琳
銅仁學院,貴州 銅仁 554300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的法律意識也越來越強,我國法律也越來越健全,法律的完善對于社會的正常發(fā)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我國國情的特殊性,合同法也相繼誕生,同時在不斷的完善中,本文就此出發(fā)對其進行了簡要的分析。
撤銷權的不同決定了行使撤銷權的主體也有所不同,法律也對行使撤銷權的相關主體進行了特殊的規(guī)定,因此我們在行使撤銷權的過程中不能將其使用范圍進行任意地擴大。比如在合同法中的第一百九十三條就提出了由于被贈與人的不良行為所導致贈與人失去民事行為能力或是贈與人死亡的情況,可以讓贈與人的法定代理人和繼承人進行贈予撤銷的活動。在這條法律中提出的法定代理人和制定的繼承人就是行使撤銷權的特殊化主體,除此之外的任何人都沒有權利行使撤銷權。
行使撤銷權的模式不是固定的,合同法中根據(jù)撤銷權相關內容的有所不同提出了多種撤銷形式。首先是通知的方式。也即是合同的制定者將合同內容傳達給對方的行為。比如無權代理撤銷權就應該在合同確認前,由相對人通過通知的形式將撤銷權才傳達出去。其次是仲裁的方式。當事人需要根據(jù)仲裁法的相關要求在發(fā)生糾紛前或是結束后,通過各種書面形式或是將合同中的指定的各種仲裁條款為基礎最后達成仲裁請求的協(xié)議,并向相關的決策機構提出糾紛治理的請求。比如在訂立合同的過程中存在較大的誤解,當事人就可以通過向仲裁的機構提出仲裁要求,并行使撤銷權。最后就是訴訟方式。合同的當事人可以單方面向法院機構提出民事訴訟,從而維護自身的合法權利。比如由于債務人無緣由地放棄到期債權,從而使債權人出現(xiàn)損失的情況,債權人就可以通過向法院提出申請來撤銷債務人行為。
合同成立與否完全是由制定合同的當事人來自行決定的,在保證不違反相關法律規(guī)定的條件下,法律給予合同制定者一定的自由,并且相關的行為不受其他個人、組織以及行政機關的干涉,如果不是十分重要的正當理由,就不能限制制定者的合同自由。撤銷權同樣也體現(xiàn)出一種自由的原則,相關權利人可以將法律規(guī)定作為基礎,自由選擇是否行使撤銷權。法律也允許合同制定者在了解撤銷事由后自行選擇撤銷權的行使或是放棄行為,具有一定的自由性。
在制定合同的過程中當要約到達被要約人手中時,就開始生效。為此如果想使要約的效力消失,只能通過將要約進行撤回的方式,這種形式就是要約撤銷權。但也有例外的情況,那就是如果要約人通過其它的方式曾表明不能撤銷要約或是規(guī)定了要約的期限,那么被要約的人就可以將要約認作是無法進行撤銷的,同時已經(jīng)以合同內容為基礎進行了一定的準備活動的情況也是不能任意撤銷的[1]。在行使要約撤銷權的過程中,如果合同法在限定撤銷權時間時沒有用月或是年來進行表示,那么撤銷要約的相關內容應該在被要約人提出承若通知前就傳達到被要約人的手中。
效力待定合同就是雖然合同已經(jīng)成立了,但還沒有產(chǎn)生相應的效力,同時也不能確定是否會發(fā)生效力,需要通過相關權利代表人的允許,合同才能發(fā)揮出應有的效力。那么效力待定合同的撤銷權可以體現(xiàn)為無權代理合同和被限制民事行為的相關人員所簽訂合同的撤銷權[2]。權力負責人在追認這兩種形式的合同之前,合同的相對人都可以行使撤銷權,將其進行撤回。
在債務人進行了一系列財產(chǎn)處分的行為,并對債權人造成了一定的損害時,債權人就可以對債務人的債務逃避等行為行使撤銷權,將其進行撤銷。合同法中的第七十四條記載了,由于債務人的無償轉讓財產(chǎn)行為和放棄到期債權等行為而對債權人產(chǎn)生一定傷害的,債權人就可以依法向法院提出撤銷債務人相關行為的請求。債務人通過不正當?shù)牡蛢r轉讓,讓債權人出現(xiàn)損失,并被人發(fā)現(xiàn)的情況,債權人也可以向法院提出撤銷債務人行為的請求。債權人行使撤銷權的期限應該是在債權人了解撤銷事由的當日開始,直到一年后的同一日期。如果債權人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而無從得知撤銷的事由,那么債權人可以在債務人發(fā)生財產(chǎn)處分行為的當日開始計算,并在五年之內行使撤銷權都是有效的。
綜上所述,撤銷權在合同法中正在被不斷完善,合同法中的關于撤銷權利的完善為依法行使撤銷權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依據(jù)。撤銷權在合同法中的完善,對我國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利于促進我國經(jīng)濟的正常發(fā)展,有效控制我國市場經(jīng)濟的發(fā)展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