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樹隆
摘 要: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見證了我國歷史發(fā)展的全過程,在大學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傳統文化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從加強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有效結合信息技術、加強思想政治實踐課堂教學、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四個方面努力,有助于傳統文化有效融入到大學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發(fā)揮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的主陣地作用,用優(yōu)秀傳統文化滋養(yǎng)現當代大學生健康成長。
關鍵詞:傳統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8)05-000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5.002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對大學生的價值觀、世界觀以及人生觀的養(yǎng)成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優(yōu)秀的傳統文化凝聚了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精神內涵以及文化價值取向,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2014年教育部頒發(fā)了相關指導綱要,明確指出要將優(yōu)秀的傳統文化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深入挖掘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文化價值,通過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將其傳遞給在校大學生,弘揚中華美德。
一、加強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積極推進傳統文化進教材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第一場所,也是重要場所,是學校教育最直接、最重要的方式。高校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想要有效地實現傳統文化與思想政治教學的有效統一,就要加強思想政治課堂教學,充分發(fā)揮思想政治課堂的主陣地作用。首先要積極推動傳統文化進教材。學校要聘請相關專家、研究學者,積極組織學校思想政治部教師,共同參與到教材的編寫中,有效實現傳統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結合。其次,思想政治教師要加強自身的教學水平與專業(yè)素養(yǎng),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實際教學需求以及學生思想政治學習的特點,充分借助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作為教學輔助資源,充分運用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價值理念來詮釋教材中思想政治相關原理的具體內涵,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有效地提高思想教學的科學性、文化性,而且還可以強化大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和掌握,增強大學生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同感。
二、有效結合信息技術,構建優(yōu)秀傳統文化傳播平臺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人們的工作、生活以及學習中隨處可見信息技術的身影。大學生是當前信息社會最敏感的媒體用戶,思想政治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一學習特點以及信息技術優(yōu)勢,構建優(yōu)秀傳統文化傳播平臺,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學校在校園網站中可以設立傳統文化這一板塊,積極投放有關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各種形式的作品,比如說影視作品名稱、相關的新聞資訊以及歷史典故等。思想政治教師有效結合信息技術,構建思想政治教育網絡平臺,在平臺中積極推送帶有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識。除此之外,思想政治部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微博、微信、QQ等公共平臺,積極開發(fā)一系列有關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活動,積極組織大學生喜聞樂見的藝術活動,比如說傳統文化歌曲、優(yōu)秀詩詞、微電影等,吸引大學生主動地參與到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傳播中。
三、加強思想政治實踐課堂教學,為優(yōu)秀傳統文化傳播提供載體
新課改之后,學校教學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高校思想政治課堂教學要著眼于培養(yǎng)大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以及科學文化素養(yǎng),有效實現兩者的統一,進而促進大學生的綜合、全面發(fā)展。傳統的思想政治教學課堂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政治基礎理論知識,無法提高同學們的實踐操作能力,因此,思想政治教師要加強思想政治實踐課堂教學,為優(yōu)秀傳統文化傳播提供載體。在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也曾經有過實踐類的教育課程,但大多都是寫實踐調查報告等,無法充分發(fā)揮思想政治教學的價值。當前,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投入到思想政治實踐課堂中,充分利用歷史博物館、文化遺址以及各種類型的教育基地等,組織學生參觀一系列帶有傳統文化色彩的建設基地。在實踐活動過程中,學生通過參觀紅色革命基地、唱紅歌、展覽歷史文化風貌等活動,堅定了愛國信念,提高了民族責任感。教師還要積極鼓勵學生關愛幼老病殘等社會弱勢群體,通過實際行動做中華傳統美德的傳承者。
四、加強校園文化建設,開展優(yōu)秀傳統文化主題教學活動
校園文化是高校教學的重要一環(huán),在高校教學中發(fā)揮著重要的育人作用。教師可以通過加強校園文化建設,開展優(yōu)秀傳統文化主題教學活動的方式,將傳統文化融入大學思想政治教育中。首先,思想政治部要聯合學校相關部門,將帶有思想政治教育性的傳統文化元素帶到學校的基礎設施中,以傳統文化傳播的方式建設學校的人文景觀,充分利用校園文化長廊、教學走廊、校園班級文化以及宿舍文化等資源,張貼帶有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人物景象、書法繪畫、名言警句等,潛移默化地感染、熏陶學生。其次,大力發(fā)展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課堂,加強與學校社團之間的合作交流,通過舉辦各種各樣的帶有優(yōu)秀傳統文化主題的社團活動,比如說中華經典誦讀大賽、五四經典詩文朗誦比賽、成語大會、傳統文化文藝匯演等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進來,在這些藝術活動中體驗、感悟以及接受中國的優(yōu)秀傳統文化,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以及科學文化素養(yǎng),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榮譽感。最后,充分發(fā)揮學校輔導員的導向作用,加強德育教育,充分利用中華傳統節(jié)日,比如說春節(jié)、端午節(jié)、清明節(jié)等,帶領學生參加各種各樣的實踐活動,比如說包餃子、民族文化展覽、包粽子等活動,將愛國思想以及尊老愛幼等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滲透其中,促使同學們自覺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致力于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接班人。
總而言之,將傳統文化融入到大學思想政治教育中,實現兩者的有效結合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這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學是一個挑戰(zhàn)。高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要始終堅持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統一,培養(yǎng)大學生的民族自信心與責任心,進而促進大學生的健康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周穎,劉華.中國傳統文化在中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研究綜述[J].淮北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7,16(5).
[2] 萬秀麗,胡素娟.創(chuàng)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著力點:構建“五位一體”模式[J].社科縱橫,2017,32(10).
[3] 陶陶.中國傳統文化視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知識圖譜分析[J].高校輔導員,2017(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