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卓雅
延安大學魯迅藝術學院,陜西 延安 716000
在依法治國的新時代下,法治奏響了時代的新主題,吹響了社會生活的新號角。追上時代的步伐,了解和融入社會生活,如何普好法、守好法、用好法是我們每一個公民應盡的權利和義務。美術專業(yè)的大學生作為大學生的一個特殊群體,相較非美術專業(yè)的同學擁有更強的創(chuàng)新能力、觀察能力和情緒感知能力,但在另一方面也易導致追求個性體驗、漠視規(guī)則制度、且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因此,在法律意識方面需要更多的學習和提高。
在社會意識中,法律意識是其中的一種特殊形式,也是法律現象的一部分,蘊含著人們對待法律的理解、觀念、態(tài)度和行為等。社會意識中的法律意識不是一個簡單的概念,而是伴隨著不同人的理解和看待問題的不同角度劃分出多樣的系統(tǒng)。法律意識在人們的意識形態(tài)中相對穩(wěn)定的基礎上連續(xù)不斷的更新和變化著,也隨著社會時代的變遷傳承著。
美術專業(yè),鑒于其學科的特性,在學生創(chuàng)作和學習的過程中較為注重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新理念的培養(yǎng)。他們大多思維活躍,熱愛生活,情感豐富,觀察敏銳且動手能力強,但受到學科特質和社會生活的影響,這些學生在考慮發(fā)生的問題時,理想主義和浪漫主義豐富,而且往往帶有強烈的主觀主義的色彩,思考問題容易從個人角度出發(fā),關心自己的發(fā)展,漠視他人的存在。與其他同學科的學生相比,自我主義也會從內心導致對社會規(guī)則的抵制和法律意識的淡薄,缺乏自律,追求行為藝術,自由散漫,不服管束,我行我素,主張“絕對自由”,因此具有較強的逆反意識和不良情緒,長此以往,甚至會造成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歪曲和偏離。
當今美術類專業(yè)的學生由于自我意識和獨生子女家庭教育的影響,十分注重自我的感受,導致集體觀念和社會觀念較差,所以在人際關系的處理問題上比較消極和淡漠,是自我發(fā)展的障礙,更容易成為生活不穩(wěn)定因素,再加上在外缺乏管束,沒有辨別是非的能力,容易受到周圍負面環(huán)境的侵蝕,過早的形成不良的行為習慣和錯誤的價值觀。
法治環(huán)境是美術專業(yè)大學生培養(yǎng)法制意識的根本基礎,在現代法治社會中,首先要以全民守法為前提,讓法治把社會與法律的關系置于一種新的格局中。應當加強大眾傳媒的法制宣傳作用,它不僅能夠保證法治宣傳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也能大大提升法治宣傳教育工作的實施水平,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價值觀。隨著我國“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法治宣傳教育工作可以有效的借助“互聯網+”實現法治宣傳工作,合理的運用新媒體技術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盎ヂ摼W+”能夠使法治宣傳工作更加開放化,讓法治走向學校,使學生了解和掌握法律知識,法律意識,也能夠大大提升法治宣傳工作的力度,實現獲取法律知識的便捷性。
學校對保護學生積極健康成長的主要陣地,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美術院校應著重加強美術大學生的品德和法律意識的培養(yǎng),教育工作者必須遵循對學生堅持正面教育重要原則。法制培養(yǎng)應當融入課堂,專家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增加普法課程,多開展各類講座、研討會和課外的活動競賽等項目提高道德意識和法律素養(yǎng)。在此情況下,要多方面多角度地了解學生的生活狀態(tài)、情感動態(tài)和關注方向,從中總結他們的思想和行為狀況。正確的方面要采取肯定和鼓勵的積極態(tài)度,幫助他們認識自己,提高信心,而對于個別思想和行為出現偏差的學生也不能簡單粗暴的方法予以懲罰,耐心的教導和溫情的關懷才是符合成長的教育方法。
父母應當創(chuàng)建良好輕松和諧的家庭氛圍,讓孩子在愉快和放松的環(huán)境下身心健康的成長。在有效的法制教育里,要轉變家庭教育的觀念,發(fā)揮學校和社會難以替代的作用,確立依法育人的思想。如果家長經常打法律的“擦邊球”或者還有一些輕微的違法行為,時間久了,孩子也不會受到好的影響。美術專業(yè)的大學生具有“獨特性”,思維更加活躍,情感更加豐富,在此基礎上,對其教育更要言傳身教,曉之以情,動之以理。由于學科的特殊性,需要較早在外獨自求學,在關心學習的同時,也要著重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發(fā)展,普及社會法律知識,加強權利義務觀念和自我防范意識。因此,為了孩子的健康發(fā)展要做好普法的一員。
大學生作為新時代的年輕群體,尤其是美術專業(yè)的大學生,其較為敏銳的思想能隨時代的潮流而變化直觀敏捷地反映現實社會的狀況,通過長期的法律知識普及,法律讀物、書籍的豐富,對法律知識的把握也將愈加準確。法律意識的樹立,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對法律制度的建設、對社會的安定團結都有重要的作用。加強美術專業(yè)學生對法制的理解和應用,抵制其對法制疏遠、甚至恐懼心態(tài)的產生,幫助他們正確的了解自己,建立與周邊社會的和諧關系,更好的維護自身的權益。
[1]佟丞.大學生法律意識缺失及對策研究[J].法制博覽,2015(05).
[2]楊波,田成剛.試論當代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yǎng)[J].思想政治課研究,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