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霞
(大連市皮膚病醫(yī)院,遼寧 大連 116021)
銀屑病給患者身體以及心理帶來巨大的痛苦[1]。因此,本院特選取在本院進行治療的銀屑病并實施不同護理方式的患者的案例進行研究分析,為該病的臨床治療上提供一定的建議,具體情況如下。
1.1 一般資料:隨機抽取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進行治療的銀屑病患者60例,并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組30例,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實施心理護理干預。對照組男22例,女8例,平均年齡為(43.0±25.0)歲,平均病程為(10.5±9.5)年;觀察組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齡為(44.0±24.0)歲,平均病程為(11.5±10.5)年。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上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對比。
1.2 銀屑病患者心理特征:大部分銀屑病患者具有抑郁、悲觀的情緒。尤其是病情較重的患者,久治不愈,反復發(fā)作,嚴重打擊了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使患者的不良情緒更加嚴重。尤其是對于青少年患者,比較在意自己的外觀以及別人的看法,導致患者產(chǎn)生嚴重的自卑心理,甚至有患者出現(xiàn)自殺行為。還有一部分重型銀屑病患者皮膚瘙癢難耐,對患者的生活以及工作造成嚴重的影響,使患者的心理遭受嚴重的打擊,不良的情緒使患者病情更加嚴重等。還有一部分患者具有懷疑心理,擔心自己患了不治之癥,在生活中出現(xiàn)多疑、恐懼、緊張等心理狀態(tài),不愿和別人多交流,精神負擔較重。
1.3 護理方法
1.3.1 知識普及:護理人員首先對患者進行相關(guān)疾病知識的普及,使患者對該病的發(fā)病機制、臨床癥狀、復發(fā)因素等進行一定的了解,并使患者明白該病與患者的生活方式以及精神因素有較大關(guān)系,還應使患者明白該病具有長期性以及反復性,但該病不具有傳染性,建立患者多和別人交流的信心。
1.3.2 心理干預:根據(jù)患者的實際心理情況制定不同的心理護理方案。大部分青少年患者具有自卑型心理,中老年患者具有焦躁型心理或是疑慮型心理。護理人員應加強和患者的交流,給予患者真誠的鼓勵和安慰,鼓勵患者多與同學或朋友交流,多參加社交活動,使患者明白只要不要過分在意外觀,和正常的人是沒有任何區(qū)別的。護理人員還可組織患者講出自己心中的煩悶和想法的活動,誘導患者主動敞開心扉,宣泄自己的情緒,并可使用視頻等方式播放一些有效控制病情的患者的案例,使患者通過視頻學習如何在生活中進行有效的護理可使病情得到控制,使患者建立控制疾病的信心。護理人員還可結(jié)合視頻引導患者合理用藥,強調(diào)合理用藥的重要性,指導患者科學的飲食療法,不要盲目禁食,從而導致營養(yǎng)不良加重病情。
1.3.3 環(huán)境護理:護理人員應使患者與患者之間在平時相處之中多進行交流,使患者感受到溫暖,還可在室內(nèi)放置一些鮮花或是綠色植物,增添病房內(nèi)的生命氣息,并經(jīng)過患者同意的情況下播放一些舒緩、輕松的音樂,未患者構(gòu)建一個輕松愉悅的生活環(huán)境。護理人員還可多組織一些交流會、文娛活動等,使患者表達自己、宣泄情緒以及增加患者之間的交流等,使患者逐漸轉(zhuǎn)變內(nèi)向、自卑的心理等。
1.4 觀察指標:對兩組患者焦慮(SAS)以及抑郁(SDS)情緒進行對比分析。
1.5 統(tǒng)計學處理:使用SPSS20.0軟件對數(shù)據(jù)予以分析,計量資料采行t檢驗。以P<0.05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焦慮評分:干預前:對照組(56.2±6.2)分,觀察組(56.3±5.8)分,t=0.065,P=0.949;干預后:對照組(48.5±6.4)分,觀察組(32.1±3.2)分,t=12.554,P=0.000。抑郁評分:干預前:對照組(58.4±5.6)分,觀察組(57.4±4.4)分,t=0.769,P=0.445;干預后:對照組(46.4±5.8)分,觀察組(30.4±2.7)分,t=13.698,P=0.000。觀察組進行心理干預后,抑郁以及焦慮情緒改善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銀屑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炎癥性皮膚病,其發(fā)病機制較為復雜,可能由創(chuàng)傷、感染、藥物等原因?qū)е乱赘袀€體誘發(fā)該病[2]。具有反復性、長期性以及難愈性,因其好發(fā)于人體的任何部位,嚴重影響患者的外觀形象,給患者的身體以及心理帶來嚴重的傷害。而本病機制與患者的情緒有著較大的關(guān)聯(lián)。對此,本院特根據(jù)患者的心理特征制定出具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方案,對患者著重實施心理護理干預,改善患者的焦慮、抑郁、自卑等心理情緒,使患者的情緒得到更好的改善下,對患者予以一定的知識普及,使患者明白該病不具有傳染性,對身邊的人不會造成任何威脅,逐漸建立患者與其他人多交流的信心,改變患者的自卑心理。護理人員還盡可能的多組織交流會等社交活動,以使患者分享自己的感受、宣泄自己的情緒,使患者多進行社交活動,感受到溫暖,建立控制疾病的信心。經(jīng)過研究表明,觀察組患者在金國心理干預后焦慮以及抑郁等情緒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在治療銀屑病患者時著重對其心理進行干預效果顯著,能有效改善患者情緒,樹立患者治療疾病的信心,應推廣。